老北京风景:清明节踏青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礼敬先人、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欢乐节日。所以这天也称踏青节、引青节,这个节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杜甫就有这样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不就是唐朝春游的情景吗?据史料记载,我国从周朝起就有清明节祭祖扫墓、赏春踏青的习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入学启蒙,是在府右街北口路西的培根小学。记得每到四月初清明节前后,老师就带领我们,排着队,穿着整齐的服装,唱着歌到北海公园去春游。走到漪澜堂隔岸相望的儿童运动场,老师让同学们解散自由活动,我们都会奔向期盼已久的运动器械。这里有滑梯、转椅、压板、秋千等。同学们又跑又跳又叫,憋闷了一冬天,终于可以在大自然中撒欢儿了。

  秋千这项运动是最吸引我们的。胆子大的争先恐后排队,胆子小的站在旁边站脚助威呐喊。女生大都是坐在秋千木板上,有几个同学到后边跑着助推,当摆动起来后,用自己身体前倾的力量也可加速荡起来。我最喜欢这项运动,轮到我了,摩拳擦掌,不用别人帮助,站地上两手握住两边绳索,往前紧跑几步,然后“噌”一下子就跳到板子上,随着秋千的摆动,往前时下蹲用力,往后时站起来,靠着全身的力量,一蹲一站,几下子就让秋千飞起来,越荡越高,幅度能将近一百八十度,几乎摆平了。这时感觉自己就是只小鸟儿,在空中上升飞翔,又“唰”地俯冲下滑,和煦的春风拂面,耳边响起的是同学们的喝彩声,不远处的白塔和清澈的湖水尽收眼帘,周围一片苍翠,看天天高,看地地绿,真是心旷神怡啊!正是“索垂踏板横,伙伴斗轻盈。平阔览美景,高腾树梢平。”在旁边围观的人都惊叫时,我却体验到了春风荡心胸的快乐。儿童运动场的秋千还有一种是给小小孩儿玩的,矮木架上吊两条绳,下拴一个小木箱,箱子前面掏两个洞,小儿童可以坐在箱内把双脚从洞内伸出,由妈妈在后面助推,轻轻摆动。听着小儿“咯咯”的笑声,看着妈妈脸上慈祥关注的目光,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那真是天人合一的美景。

  我国古代就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秋千意思是揪着绳子而迁移之意。开始时称为“千秋”,后来为了避讳,改称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以大树伸出的平枝为架,拴上彩带而成,后来才有垂两条绳索,下拴踏板的秋千样子。荡秋千在唐代已经成为很普遍的游戏了,到了元、明、清三代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

  我现在每天清晨在公园散步行走,在公园林荫大道旁,就有类似秋千的休闲设施。一个两米高的铁架上吊着一个一米多宽的木椅,坐在木椅上也可以前后荡起来,当然幅度小多了。一排双人秋千,坐着的多是中老年妇女,她们悠闲地轻轻摇摆着,在四月初融融暖意中,或聊天,或看手机,享受着春天的惬意和幸福的晚年。(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节气手绘丨清明,怀思与万物生长

    今日清明节 今晚21时34分 我们也进入清明节气 清明是怀思逝者的日子 也是万物生长的时节 踏青赏花 感念春之美好 ▽ 手绘|王霁雯 清明踏青 假日出游 乘上一列火车 穿过花海 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秋千 ...

  • 这些清明民俗缘出齐鲁

    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物复苏,人们踏青赏春.放风筝.戴柳插柳.荡秋千,其乐融融.这些民俗游艺活动有的是源于山东,有的是山东先贤所发明. 墨子.鲁班是风筝的始祖     风筝,古时称"鸢&qu ...

  • 4月4号清明节,这4个禁忌要牢记,赶走霉运,开启一年好运气

    导语:4月4号清明节,这4个禁忌要牢记,赶走霉运,开启一年好运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记得儿时刚读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美丽的世外桃源,美酒佳酿!现如 ...

  • “为你读小古文”|第八十一课:春日寻芳(朗读者 文君老师)

    小古文,点亮美好生活!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503班 "为你读小古文"是"跟我学小古文"公众号的原创栏目,由小古文课程首创者朱文君老师和团队老师们精心打造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

  • 老北京风景:荷叶粥

    时间进入农历六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表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g ...

  • 老北京风景:打冰盏儿

    北京的夏季酷热难耐,在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能使人入囗暑消的饮品,也当属冰镇酸梅汤了.于是,伴随夏天的来临,"打冰盏儿"的也在街头胡同,庙会闹市活跃起来了. "冰盏儿&q ...

  • 老北京风景:鹅毛扇

    在老北京有一首戏谑流传的民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虽是玩笑话,从中却也可以看到旧时京城百姓,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对扇子的依赖了.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想 ...

  • 老北京风景:修雨伞

    北京一入暑伏,就进入了雨季,出门在外,雨伞也就成了必携用具.现在的雨伞五花八门:轻巧的,能折叠几折放口袋里:功能多的,说不仅挡雨还能防紫外线辐射?真是林林总总,眼花缭乱.可是我小时候,老北京的伞大多都 ...

  •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