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石之路的重要海关
相传玉门关是汉代西域的和田美玉经此庆口从塔里木盆地进入中原而得名。玉门关不仅是丝绸之路从内陆通往西域的一个重要美隘,也是古代玉石之路玉石贸易的一个交通要道。
一
在广袤的戈壁滩上除了一些稀疏的骆驼刺,红柳及低洼处几棵低矮的胡杨外。在烈日下我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的痕迹。除了戈壁还是戈壁,除了沙砾还是沙砾,这就是通往玉门差道路旁的景观。当一个太土堆的模糊影子隐约进人视线时,司机告诉我们那就是玉门关。
难道这就是太名鼎鼎的玉门关。在戈壁潍滩长地带的士丘上耸立着一座高约l0米、长20米的四方形大土墩,全用黄土夯筑而成。中间有一道拱形门洞。城堡里面空空荡荡。谁能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门洞里。几千年往来的丝绸和玉石商人不绝。2000多年前杀出了李广、出使了张骞.1O00多年前唐玄奘从这里进出,开始他艰难的取经之旅。如今,戈壁滩上的万里长风仍呜呜地诉说着这些美丽而悲壮的历史故事。
和田玉流入中原的通道玉门关
在西北戈壁荒漠地区。有了水才能有生命。也才能守得住一些军事和交通要道。玉门关和阳关,嘉峪关等雄关一样,在距它十几米远的低洼处。也有一处泉水沼泽地,处在疏勒河的故道中,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在这里我竟然发现了十几只水鸟,不时的在空矿的天空中飞翔,有一只水鸟妈妈还带着凡只小岛在水中觅食,给这荒凉的戈壁滩增添了生命的气息。距玉门关4千米有一道残破的古城墙——汉长城遗址,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 2500米或5000米,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没想到这一处处残垣断壁,几千年来却影响了东两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不能不让人有思古感慨之情。
二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美,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和田玉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那时的玉门关,既是抵御匈奴的一道门户,又是丝绸之路上一处热闹非常的关隘,是中原与外界交往的咽喉要道。
几千年来,通过这里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了解了中国。当时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历史止玉门关与阳关同时设置,西汉时为玉门都尉治所,王莽篡位后不久,丝路中断。此关封闭。自东汉建武至延光100余年中。丝绸之赂又三通三绝。东汉时,玉门关已改为玉门都尉所辖。两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丝绸之蹄呈现出衰颓迹象。到隋唐之际。晋昌(瓜州)到伊吾(哈密)的大道畅通,又是捷径,玉门关适至今瓜州县双塔堡驸近。从此,旧玉门关就逐渐衰败。终沦为废墟。昔日车水马龙,驼铃叮当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真正成了“春风不度”的荒漠野岭。
距玉门关4千米有一道残破的古城墙-汉长城遗址
在这么古老研灿烂的文明面前.遥想两千多年前头顶烈日在茫茫太漠深处艰难行走的张骞、乎刃匈奴的李广,以及为了信仰而求法传教的僧人们,有多少中原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走向世界一黑有多少和册荑玉和rl两域特产11速鲤输瓜币愿……我的双眼凝望着玉门关,它的伟大不但仅在于曾经的商品流通。而在于东西方思想,文化和宗教的交流融合。
历史离我们很远.有时候又离我们很近。历史虽然是过去式,但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有它传承下来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没有了几千年来文明交流与融合所带来的基础,现代文明也只能是空中阁楼。就像近年兴起的和田玉热一样.没有了见千年来历史所赋予它的变化基因,也仅仅是一块漂亮的石头而已。
三
许多学者认为,早在丝绸之路前j距今6000多年前,在玉门关还没有设立的史前时期,就有-条连接西域和内陆的玉石之路。把和田玉从西域传入了中原。
3000多年前,新疆产玉点已不少,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和田玉已太量流入中国内陆 《穆天子传》中周穆王两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而且,透过这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先民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于是,由近到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终于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其实走的就是玉石之路,他凿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玉帛之路,当时玉门关就是以运输玉石而闻名。
一些学者认为。这条玉石之路以和田为始发点,向东推进的路线是;南路由和田经民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至敦煌;北路由和田出发经叶城,莎车、英吉沙、喀什、库车、阿克苏、轮台。吐鲁番、哈密至敦煌。然后再由敦煌经安西、玉门向安阳或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传播,途中所经过的中继站和路线与汉代的丝绸之路相吻合。
无论是南路还是北路,玉门关都在这条玉石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见年在这条玉石之路经过的若羌,且末,策勒等地,当地人在戈壁中还偶尔发现了古人 遣落下来的和田玉,也不知什么时候这些玉石遗留在了这条古道中。
四
作为一个从事了十几年新疆奇石收藏与研究,出版了三本专著的人。我自2005 年6同第一次到和田接触和田玉以来。感到造物主不仅赐给了新疆大地如此丰富的人交和矿产资源,也给予了我们丰厚的写作资源。作为一个吃了40年馕长大的新疆人,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这片土地做一些事情。
从2005年开始,我的脚步一次次沿着选条玉石之路深入到各玉石产地。实地考察了新疆境内出产和田的所有县市。采访了当地玉石界的主要知情人,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又参考了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史志和文史资料。历时5年多完成了这本书。最然国内研究介绍和田玉的书籍有一些。但我相信。这部从人文地理角度研究介绍和田玉的专著。凝结着作者心智和汗水的作品,一定有它的价值。
猎猎大风仍和几干带来一样吹打着玉门关,但物事今非,沧海桑田。在数字化,网络化生存的今天。我们缺乏了古人的那种理想和浪漫主义。多了几份功利性和浮躁。让我们带着几份崇敬和感恩之情。从这里出发,沿着玉石之路,对和田玉变化做一次艰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