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鱼类天然饵料的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及其暴发危害的应对措施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花鱼"公众号后续内容将集中于以下公众号发送,敬请关注"养鱼第一线"!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水中浮游动物的种类极多,从低等的微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动物,几乎每一类都有永久性的代表,其中以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又广的桡足类最为突出。桡足类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大多数的水生浮游动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我们常说的轮虫、水蚤(蚤同"溞",非"藻",下同)之类的轮虫类和枝角类及桡足类的微型水生物就是浮游动物。轮虫类肉眼不可见,枝角类和桡足类(比如枝角类的水蚤)肉眼可见,它们都是鱼类优质的天然饵料。水生浮游动物普遍存在于淡水水体中,只要有一定肥度的水中,就广泛存在有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的种源

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等等。这三种在水域里尤为突出。枝角类和桡足类,同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同虾蟹一样,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淡水水体,仅少数为海洋生活,一般营浮游生活,它们是淡水水体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营养价值高,也是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饵料。轮虫最适宜水花苗下塘初期的开口饵料(注意是"开口"),水蚤是水花育苗后期的适口饵料,但在成鱼期如果浮游动物特别是水蚤等,如果繁殖过盛,则会引发缺氧翻塘事故。

肥水发塘

在水产育苗生产中所谓的"肥水发塘",其核心就是为了水花鱼苗下塘后有适口饵料作准备。施肥培水要掌握好时度,过早或过晚,开口饵料轮虫的生物量未达到高峰或高峰已过,这些都是需要拿捏好适时施肥培水、适时水花下塘这两个环节要时间上的恰当

在鱼塘施肥后:

各类浮游动物形成高峰的规律是:首形成高峰的是原生动物、其次是轮虫,再次是枝角类,最后是桡足类。

这与水花鱼苗下塘到夏花(寸苗)整个生长过程中,对食物大小变化的要求是:原生动物和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这同鱼塘浮游动物形成高峰的顺序是一致的。

鱼塘适时施肥培水即可很好地利用这二者的一致性,使水花鱼苗下塘后刚好出现轮虫高峰期,不但刚下塘的水花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以后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能有丰富的适口饵料。所以适时施肥和水花鱼苗适时下塘是养好鱼苗的关键。

(显微镜下的枝角类---轮虫,图片来源于网络)

轮虫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型多细胞动物。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习性。一般体长100-300μm。身体为长形,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在前端有纤毛,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的,形如转轮而得名,故叫轮虫。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雌雄异体。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显微镜下的枝角类---水蚤,图片来源于网络)

枝角类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水蚤),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显微镜下的桡足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枝角类:水溞)

枝角类桡足类的食性

枝角类、桡足类根据摄食方式可分为枝角类滤食性和枝角类捕食性,它们均以菌和藻为食。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我们平时投入的光合菌、EM菌等都可能成为浮游动物的饵料;捕食性枝角类则用胸肢捕捉其他水生微型动物为食。

(桡足类)

枝角类桡足类的繁殖方式

枝角类的繁殖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其生活史为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一般来讲,当外界水温合适、食物充足时(多为春夏时期)进行孤雌生殖,产生的雌体称为非混交雌体;外界环境恶化时,如水温降低、饵料贫乏、水质恶化时,枝角类改变生殖方式进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这时,非混交雌体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卵。一种孵化为两性生殖雌卵,一种孵化为雄卵,两者交配产生休眠卵。其生长周期大概为7—10天。

(小鱼在吃食水蚤)

适合枝角类进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水温17—30℃,PH6.5—8.5,溶氧1—5ppm,溶氧超出5ppm,繁殖力会下降。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所以每年四月份都是爆发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枝角类的性成熟时间会提前,缩短产卵周期。

桡足类的繁殖

桡足类一般行两性生殖。桡足类中不少种类可以休眠度过不利环境,但以桡足幼体和雌雄成体休眠的种类更为普遍。在春眠或冬眠期,它们的身体藏在一个包囊中,包囊由特殊的分泌物粘住一些泥块的植物块组成。有的种类其成熟的雌性个体带着卵囊,在包囊中的卵囊也一并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也有的种类在水域底部的淤泥中越冬。

也就是说我们在清塘时,枝角类桡足类是以休眠卵的形式存在的,清塘药物只是起到杀菌消毒杀虫的作用,但对枝角类和桡足类的虫卵并无影响。到了三月末四月初,温度升高,光照适宜,溶氧、PH等各水质条件满足了枝角类桡足类的生活条件,休眠卵开始孵化,因此"虫子"开始大量繁殖。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每年塘子晒了,清塘药用了,清塘彻底的情况下,到了四月份枝角类和桡足类都会爆发。

(桡足类)

池塘浮游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下图是一个池塘在四月份以后水体中浮游动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我们判断虫子在池塘出现多久的唯一依据。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假设鱼塘具有很高的天然生产力,碳源充足,也就是说此时水体中藻类充足,枝角类和桡足类摄食藻类且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生长,藻类越来越少,虫子大量繁殖,然后产卵再繁殖,又吃吃喝喝,至后来水质清瘦见底便成了一个"风景线"。所以,这在育苗上是很好的一个东西,到了物极必反时,可能又成了一害!当然,蓝藻倒是永远没有机会爆发了,蓝藻也会被暴发的浮游动物群落吃掉。

(视频:枝角类水蚤,注意:很多人误认为是轮虫)

枝角类和桡足类暴发泛滥的处理和应对

在水产育苗初期,浮游动物是不可多得的优质饵料,对苗种产量提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花鲢等滤食浮游动物性饵料的鱼类终身受用。但是,如果过度过多繁育,或者在水花没下塘前,大型的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就处于高峰期(水花苗无法食用),特别是在成鱼阶段尤为风险巨大,因为浮游动物体量的增大,鱼类对其吃食消耗不及,势必造成耗氧增大,水体清瘦减少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造氧功能,水体更加缺氧,很容易发生严重的翻塘死鱼事件。

(水体清瘦透明见底)

针对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暴发泛滥,应对的办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灯光诱捕。由于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借此特性可以进行灯光诱捕。优点是环保,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对鱼虾蟹没有伤害;缺点就是效率太低。

2.使用杀虫剂。一般使用敌百虫0.2-0.5克/立方米的剂量,此法此量不伤轮虫。但需要注意的是,杀虫剂的剂量不好把控,稍不注意对幼苗会有损伤。杀虫后因虫尸腐烂化水,水体会迅速变肥。另外,还可以选择在晴天早上天刚亮时,借助浮游动物有早上结群游边的习性,沿塘边泼洒杀虫剂。

3.不做处理。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在不影响水生动物生长的情况下,忽略不管,但必须加开增氧机以防不测。因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长周期,一般只有7—10天,过了这一段时间,它会自然死亡。或者等待气温变高,直到它自然死亡。

(本文资料综合:西南渔业网)

另请参阅:

简述水花育苗的饲养方法:下塘前精心,下塘后细心,乐趣无限!

鱼苗白头白嘴病的分析及其思路:发病主因是“饥饿难耐”而不是虫或菌的伤害!

水产养殖育苗对浮游生物的利用和控制:浮游动物必须有但不能多!

水花育苗的轮虫和水蚤:别把水蚤当轮虫,水蚤是天然优质饵料!轮虫是最佳开口饵料!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西南渔业网www.yc6318.cn

重庆永川水花渔业会社欢迎您的光临!

重庆“永川水花“供苗预告:2021年水花及苗种供应品种和价格(即时生产品种与价格有变动,请复制网址并登录http://m.yc6318.cn/bnml/)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搜索微信公众账号(ID):ycsh6318,或者搜索“水花鱼”,将为你精诚服务!请其他媒体和公众号尊重本号原创或者本号文章首发的辛劳!转载请注明出处!署名"水花鱼"或留言申请白名单授权转载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