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枫榜单至臻版》之“贝多芬交响曲”
2020年开始连载的《刘雪枫榜单》中
雪枫老师悉心整理的300部音乐史不朽代表作
为乐友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古典音乐入门欣赏指南
2021年2月,《刘雪枫榜单至臻版》开始发布
在入门榜单中为顾全平衡而未上榜的作品
会在“至臻版”中以专题形式推出
所有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系列
都有雪枫老师挑选的推荐版本加持
听不厌精,直达体验顶点
因部分特殊版本的版权限制,《刘雪枫榜单至臻版》将以二维码形式推送
1.C大调第一交响曲 杨松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2.D大调第二交响曲 克路易坦/柏林爱乐乐团
3.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克伦佩勒/爱乐乐团
4.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克莱伯/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
5.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切利比达克/慕尼黑爱乐乐团
6.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阿巴多/维也纳爱乐乐团
7.A大调第七交响曲 伯恩斯坦/波士顿交响乐团
8.F大调第八交响曲 凯尔伯特/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9.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1962)
C大调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杨松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马里斯·杨松斯(1943-2019),拉脱维亚指挥家,童年时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1946年杨松斯的父亲被前苏联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选中作为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助理,1956年举家迁往列宁格勒。杨松斯自此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指挥专业,同时他的小提琴水准仍旧是学校最棒的。以优异成绩研究生毕业的杨松斯,1969年扬松斯被派往奥地利深造,斯瓦洛夫斯基的教导和卡拉扬的器重让扬松斯深谙德奥指挥学派精髓。1971年,杨松斯获得了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二名,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次登台。1973年回到列宁格勒担任穆拉文斯基的助手,更是加深了他对演绎浪漫主义俄国音乐的钟情,此时扬松斯已成为那个巨匠时代的继承人。1979年,在奥斯陆他得到了第一个首席指挥职位。本就历史积淀颇深的奥斯陆爱乐乐团,在扬松斯加入后大大扩充了曲目风格,乐团一跃名声大振。1979-2000之间,他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在EMI录制了大量优质的唱片。2003-2004年离开匹兹堡交响乐团后扬松斯回到欧洲,同时执棒世界两大“旗舰”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交响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同时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合作甚密。
扬松斯的曲目库就像他永不停歇的音乐生命一样,两支顶级乐团给他提供了一切可能性,恐怕没有人会说扬松斯最擅长什么曲目,从海顿、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沃尔夫冈·里姆,他埋头于所有作品,倾注同样的激情。
D大调第二交响曲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克路易坦/柏林爱乐乐团
安德烈·克路易坦(1905-1967),法国比利时裔指挥家。克路易坦生于安特卫普,9岁就进入安特卫普音乐学院,成绩优异,17岁毕业后担任Bourlaschouwburg剧院合唱指挥。1932年起先后在图卢兹市政厅剧院、里昂国家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和巴黎喜歌剧院担任指挥,到40岁时,他已是法国首屈一指的歌剧指挥。1949年,他来到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接替查尔斯·明希的常任指挥位置后,开始在交响乐投入更多精力,很快就得到了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职位。1955年起,克路易坦登上拜罗伊特音乐节的舞台,凭借精彩的《唐豪瑟》、《罗恩格林》、《帕西法尔》大获成功。
克路易坦对于法国作品的说服力自不必赘述,晚年对于德奥音乐的诠释也为人称道,特别以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闻名于世,这个版本是卡拉扬时期的柏林爱乐乐团唯一一次与客座指挥合作贝多芬全集。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Symphony No. 3 in E♭ major, Op. 55
克伦佩勒/爱乐乐团
奥托·克伦佩勒(1885-1973),德国指挥家、作曲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克伦佩勒生于布莱斯劳,在法兰克福开始学习音乐,后来到柏林跟随汉斯·普菲茨纳继续学习作曲和指挥。1905年,克伦佩勒协助奥斯卡·弗里德演出马勒第二交响曲时结识了马勒。两人成为朋友,1907年经马勒推荐,克伦佩勒成为布拉格国家歌剧院乐队长。1910年他作为指挥助理和马勒首演了他的《第八交响曲》“千人“。1910-1933年,克伦佩勒先后供职于汉堡、施特拉斯堡、威斯巴登和科隆的歌剧院。但1931年因犹太血统遭到迫害,1933年他被扣上“文化布尔什维克”的帽子,被强令解除了一切职务,这使他走上了流亡之路,来到美国,成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指挥。二战之后,克伦佩勒重返欧洲,他先于1947年担任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剧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之后又在1951年担任了英国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后来改建为新爱乐乐团之后,他又亲自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和常任指挥,并一直任职到了1970年。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Symphony No. 4 in B♭ major, Op. 60
克莱伯/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
卡洛斯·克莱伯(1930-2004),奥地利指挥家。小克莱伯的父亲埃里希·克莱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1930年埃里希·克莱伯时任柏林国家歌剧院指挥,小克莱伯因此在柏林出生,原名卡尔·路德维希·克莱伯(Karl Ludwig Bonifacius Kleiber)。母亲罗斯·古德里希是犹太裔美国人,并且家族中与英国小说巨匠瓦尔特·斯各特爵士有血缘关系。童年时期,克莱伯就开始接受钢琴、作曲、声乐等方面的教育。1947年老克莱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哥伦布剧院指挥瓦格纳的《齐格弗里德》,17岁的卡洛斯作为打击乐手第一次与父亲同台,他的姐姐维罗尼卡·克莱伯回忆道:“他始终很热爱打击乐,在齐格弗里德演出中父亲看到挥舞着鼓锤的卡洛斯,曾让他非常骄傲。”虽然儿子少年时期展现了过人的天分并接受了很好的音乐训练,但二次大战后的世界满目疮痍,父亲执意劝阻卡洛斯的音乐理想,认为儿子应该从事一份安稳的职业。小克莱伯被送到苏黎世学习化学,不过仅仅一个学期后,1950年他便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专修音乐。克莱伯的音乐职业生涯开始于在阿根廷拉普拉塔和德国慕尼黑担任声乐艺术指导。1955年一个名叫卡尔·凯勒(Karl Keller)的年轻指挥家在德国波茨坦演出了卡尔·米略克的轻歌剧,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著名的埃里希·克莱伯的天才儿子。从1958至1966年,克莱伯担任了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德国莱茵歌剧院、苏黎世歌剧院的指挥。之后直到1973,克莱伯是斯图加国家国家剧院首席乐队长,这也是他最后一个固定职位。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克莱伯常客座与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表演。
根据记录,小克莱伯一生仅表演过70多场交响音乐会,存世录音亦屈指可数。在这些珍贵的录音里,可以感受到克莱伯指挥艺术的无限感染力。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切利比达克/慕尼黑爱乐乐团
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1912-1996),罗马尼亚指挥家,幼年在家乡罗马尼亚学习钢琴,后来前往法国巴黎学习音乐、哲学与数学。他的父亲想要他回到罗马尼亚从政,切利比达克还是于1936年德国考入柏林音乐音乐学院,之后又他在柏林威廉·弗里德里希大学学习了哲学和音乐学。切利比达克在柏林学习期间,受到他的老师马丁·施泰因克的影响,接触到禅,佛教的信条对于他的世界观和工作产生影响。1945年,切利比达克临时接替因历史问题而离开柏林爱乐乐团的富特文格勒担任乐团指挥,在柏林他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后,卡拉扬成为真正的接班人,这让他非常失望,40年后他才再次站在柏林爱乐的指挥台上。切利比达克之后便辗转于欧州、美国先后于斯德哥尔摩广播交响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汉堡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1972年接人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9年出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直至去世。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Beethoven: Symphony No. 6, Op. 68
阿巴多/维也纳爱乐乐团
克劳迪奥·阿巴多(1933-2014),出生米兰于一个艺术家庭。16岁进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和指挥。在一个指挥大师班上阿巴多结识了祖宾·梅塔和巴伦勃依姆,受梅塔引荐,阿巴多1956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汉斯·斯瓦洛夫斯基学习。1963年,赴纽约参加第一届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荣获第一名,随后被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推荐,在纽约爱乐一个乐季中作为助理指挥。1965年,阿巴多在RIAS艺术节上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相遇,卡拉扬邀请阿巴多在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中登台,1969年,阿巴多成为斯卡拉歌剧院乐团首席指挥,继而在1972年成为音乐总监。自1971年起,阿巴多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开始合作,1973年,带领乐团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巡回演出。阿巴多重视青年乐手的培育,1978和1986年分别组建了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和马勒青年交响乐团。1986年至1991年间,阿巴多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1990年卡拉扬去世后,阿巴多被柏林爱乐乐团选为首席指挥,1994年起执掌萨尔茨堡音乐节。2000年被诊断患有胃癌,切除了近一半大肠和大半个胃。2002年病愈后惊人复出,从柏林爱乐乐团离任后,组建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并出任卢塞恩艺术节指导直至2014年去世。
A大调第七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Op. 92
伯恩斯坦/波士顿交响乐团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1918-1990),犹太裔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作家、音乐教育家、钢琴家。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指挥大师之一,1935年入读哈佛大学,师从瓦尔特·辟斯顿、E·B·希尔学习作曲,并于1939年毕业。随后进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随谢尔盖·库塞维兹基和弗里茨·莱纳继续学习。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施特劳斯《唐吉诃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943-1969作为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也确立了伯恩斯坦作为顶级指挥家的地位。1969年,伯恩斯坦从纽约爱乐退休后转往欧洲,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而良好的关系,在德意志唱片公司留下无数经典录音,维也纳爱乐授予伯恩斯坦终身荣誉会员。
F大调第八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Op. 92
凯尔伯特/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约瑟夫·凯尔伯特(1908-1968),德国指挥家。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巴登州立剧院,从声乐艺术艺术指导继而成为乐队长,1935年竞选剧院总指挥的位置时,他击败了卡拉扬。1940年在富特文格勒的引荐下凯尔伯特来到布拉格德意志爱乐乐团担任音乐总监,二战尾声,阿道夫·希特勒和约瑟夫戈培尔曾制定了一份由1041位艺术家组成的“神赐名单“中,他们代表纳粹德国的国宝级艺术家,其中便有凯尔伯特的名字。战后,凯尔伯特曾被关押和劳动改造,之后全家被安置在德累斯顿。1945年起他先后在德累斯顿萨克森国家剧院和柏林国家剧院任首席指挥,1949年起凯尔伯特在班贝格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直至去世,在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时,当特里斯坦唱完“让我们死去,为我们永不分离、无尽的结合,不再苏醒”。毫无征兆地,凯尔伯特已经倒在指挥台上一动不动。乐团中断演奏时几名小提琴手甚至没有反应过来,继续演奏了几个小节,全场沉寂片刻后,大幕落下,医生达到后宣布抢救无效。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1962)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奥地利指挥家。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指挥家。
卡拉扬一生录制过四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以1962年版最受推崇。该套唱片是当时DG公司的一个大型制作,投资达一百五十万德国马克。要赚回成本,DG需售出10万套以上,且当时这套唱片的发行价较高,所以这个录音计划当时被视作非常冒险的。但是这套唱片一经推出,便成为唱片史上最大的胜利之一,到了后来“经济奇迹”时期的德国,它几乎成为爱乐者几乎人手一套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