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解词︱糊涂食,冤枉粮,指料
皖北解词︱糊涂食,冤枉粮,指料
糊涂食
方言读音:hū tu shī
简明释义:常占人家的便宜。
不论什么时代,也不论什么地方,几乎都有那极少数的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他们常常占人家的便宜,有时候还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过去,颍淮人管这种人,叫吃“糊涂食”。
颍上县农民学者冯传礼先生认为,“糊涂食”可能是从“浮涂食”演化来的。在他看来,吃“糊涂食”的人,其日常生活,恐怕就是漂浮着的:因为无所事事,不愿意吃苦受累,整天飘来荡去;哪里有便宜可占,他就沾一点;那里有不费力气而能得到好处的机会,他就挤上去。或者盯着某些人家的小家当,一旦时机成熟,他就堂而皇之地拿来。这些,在颍淮老辈人那里,都是吃“糊涂食”。
但那些“糊涂食”,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流动性。说它是“浮涂食”,该是入木三分。由此,“糊涂食”不常有,指靠它过日子,一定不是那么好吃的。因此,吃“糊涂食”的人,首先要脸皮子厚实,厚黑学的基本功扎实,不在乎别人戳脊梁骨。其次,他还得忍得了一时吃不上“糊涂食”的饥肠挂肚。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的“糊涂食”呢?
颍淮老辈人的观念中,吃“糊涂食”就是不走正道,也就是糊涂。过去,这里的很多人家,都把不吃“糊涂食”当作家训,一代一代往下传。
冤枉粮
方言读音:yuǎn wang liāng
简明释义:吃粮不干活。
不知道亲们注意没,近些年来,各地都开展了清理“吃空饷”的工作。2014年11月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已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很多地方都存在“吃空饷”现象。
这个“吃空饷”,其实就是占着编制不上班,占着茅坑不拉屎。你知道旧时颍淮人咋称呼“吃空饷”的人吗?他们有个专门的话,唤作吃“冤枉粮”。
颍淮人的语义中,吃“冤枉粮”还不仅仅是“吃空饷”。那些在最基层谋得一份打杂的差事,比如在公社里,负责给大队人员送通知;在基层机构里,为在编人员烧水打茶扫地。这样的人,老百姓也都说他是吃“冤枉粮”的人。言语之间,多有一份蔑视。
有时候,颍淮人也把吃“冤枉粮”的对象,转换成自家人。有那儿女,都长到十几二十岁了,但“上身长,下身短,不是好吃就是懒”。逮着机会,爹妈就会唠唠叨叨地斥责他,吃的是“冤枉粮”。
“吃空饷”,该源于古代军队中冒领饷银的恶习。颍淮为农耕之地,人们对军队里的那一套,知之不多,也关注得少。但他们知道,不劳而获,或者“劳”与“获”不成比例,不相匹配,作为供养者,老百姓就是最大的“冤大头”。那么,他们上缴的皇粮中,有一部分就一定是“冤枉粮”。
指料
方言读音:zhí liao
简明释义:支派,安排事情。
都说农民种地。我怀疑是约定俗成的口误。地种与不种,它就在那里。准确的说法,该是种庄稼。这样,种地才有意义。
现代人的想象中,种地有着别样的意味。田园牧歌,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等等。这是当代人赋予农耕的诗情画意。但如果时光回转到三几十年前,就会发现,纯以体力支撑的农家耕作,既没有诗情,也没有画意。有的可能只是,用尽力气之后的疲惫,庄稼活的繁琐。
犁地,整地;播种,收割;施肥,浇水;除草,翻秧;搬运,脱粒;扬场,晾晒……其间,还夹杂着时令的把握,顺序的掌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那时农家生活的常态写真。这么一大摊子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怎么就干得井然有序的呢?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彼时的颍淮农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指料”的人。他负责把握农事的先后顺序,确定家庭成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指挥每个成员的农事行为。他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农事的决策者和执行人。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一户农家的CEO。
这个CEO“指料”得好,他家的农活,就会有序;“指料”得不好,家庭成员就会“十八口子乱当家”,一团乱麻。反映在农事和生活上,“指料”得好,庄稼就长势旺,收成好,日子就过得去,稀饭也就够喝的。因此,那时候,会“指料”的人,不光得到自家老婆孩子的尊敬,也会受到邻里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