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捐款百亿,为何只给老家捐50万?曹总:我是被赶出村的!

“有人用一生治愈了童年,而有人却用童年治愈了一生。”

然而,享誉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却二者兼顾。他用了一生的奋斗只为填补童年的缺憾,他人的偏见,心里的创伤,想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意志与精神走出那片黑暗痛苦的往昔岁月。

而这成长之路里,童年的点点滴滴,家人的相濡以沫,那段岁月也同样刻骨铭心地烙印在他的骨髓中,推着他走向成功,让他在以后的这条路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果断,也更加勇敢,所以童年同样伴随治愈了他往后那勾心斗角,疲惫的生活。

而最让人关注的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百亿富商,为何宁愿给灾区捐献几千万,却只给家乡建设投资50万,又为何说自己是被村民排挤而出。

故事的开端都源于命运的一句玩笑,而一切的答案却是一个人沉着的背影。

造化弄人

1946年,在那月挂枝头,星星点点的夜晚,一个孩子伴着大哭来到这个世上,他被父亲和母亲温柔地抱起,那温暖的怀抱似乎让他一度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冰冷,逐渐安详地睡去。

可他错了,世间的一切都会改变,纵使温情、安逸也会消融于流金岁月之中。

当时他的父亲身居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要位,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每一步步履蹒跚,呀呀学步都是那样地怕摔,珍贵。

直到真正的大坎来了,上海动荡,无数的公司宣布破产,接连有商人坠楼自杀。可当时的他不懂,他只能看母亲把家里的珍玩古物拿起,将日常衣物都塞进皮箱里。

母亲强颜欢笑地蹲下来轻抚他稚嫩的脸:“我们只是回老家避避风头,我们还会回来,不会太久的。”说完抵着他的额头,好像温暖也可以抵御这片命运的风浪。

他们是夜里走的,坐的邮轮,一共两艘,一艘载着家人,一艘装着家里的全部资产,命运的风浪里,这两艘小船承载了整个家的希望。

但当他们回到福建老家后,等了好几天才得知那艘船早已沉入水中。

一家人躲开了战乱,却始终解不开命运的咒语,让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夫妻携着儿女,一夜间成得穷苦至极。

或许,这就是造化弄人,又或许是另一条路。

颠簸岁月

一夜间尽失全部家产让曹家措手不及,身上可用的现金只可以维持几天温饱。

望着妻子怀里儿子扑朔的眼睛,曹父忍着泪水慈爱地抚摸他的头,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俗话说:“大难临头各自飞。”但这场灾难,曹父选择去扛起整个家的天。

他规划好剩余钱财每日使用在吃穿住行,孩子学业的部分,并留下一部分来重新创业。

他这次选择的是倒卖烟草,因为烟草利润大,产量高,而且对于民工子弟众多的福清,他相信这么大的市场就是复兴的希望与曙光。

于是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厂家,希望以他以前的信誉和能力得到一批货物,暂时先缓解家里的困难,但他得到的确是以前老友的落井下石和拒绝。

曹父心灰意冷,又打算用一点烟丝向村里人换取钱财,但村里人对眼前这个衣衫不整的男人嗤之以鼻,更看不上他满是老茧的手中的那点烟丝,都赶着他快点离开。

望着一扇扇闭合的大门,他只能叹口气,然后带着一张疲惫的笑容回家,看着近乎家徒四壁的房间里,妻子正煮着清水稀饭,桌上摆着盘青菜。他知道可能又是从菜场里低价买来的菜叶。

再望望儿子,曹德旺正在桌上写字,手中握着一杆短短的铅笔,昏暗的灯光下,儿子的面庞这般消瘦却又刚毅,不禁让曹父心疼。

由于他们从上海回来,家里也突生变故,导致曹德旺九岁才初入学堂,晚入校的大孩子,总是受到班里不同龄同学的闲言碎语,但他不在乎,因为他有爱他的家庭,就够了,其实他也想过为父亲分担,为家庭分担,但每次当他提出辍学念头的时候,父亲总是会极力反对甚至呵斥。

但今天这顿饭,当他再次提出这个念想时,父亲却答应了,眼角似乎残余着眼泪。

这是他上学的第五年,也是最后一年。用他后来的成功来讲,就是用上了自己一辈子学习的权利,以及父亲的尊严才换来这次蜕变。

那时是1962年,那时的曹德旺16岁,跟随父亲继续倒卖烟丝,在村里人的白眼中噩噩地敲开每家每户的大门,或许看他还小,都只象征性地买了一点,因此家里每天也有了盈余的钱。

1966年,曹德旺20岁了,青涩的面庞显露出不合年纪的成熟坚强,就像在流言蜚语和白眼相斥里茁壮成长的野草永远向阳生长。四年的积蓄让曹父看见了未来的模样,于是他决定去倒卖水果,带着出落健壮的儿子另谋出路。

那是我过得最苦的日子,每天凌晨三点就和父母起床,去果园采摘新鲜的瓜果,还要和果农讨价还价,最后搭一辆冒黑烟的车颠簸着回到家。”这是曹德旺在自传《心若菩提》中写到的,记录那段岁月里他所遇到的风风雨雨和心境的成长。

但那段味同嚼蜡的岁月或许也是他一辈子难忘的时光,因为这些苦难与冷眼让他看尽世间的冷暖百态,并让他筑起一颗钢铁般的心灵,而这段苦涩的时光里,他们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度过风雨飘摇的日子。就像在颠簸的车上,抬头看见无数闪烁发光的星星,原来黑暗的日子里,也流露着美好。

否极泰来

尽管每日都要繁琐地进货出货,但也让这个家渐渐恢复了生机。

或许是命运使然,1976年高山镇开办了一家玻璃厂,主要做水表玻璃,想着每家每户都有着水表,生意应该好做,但外国玻璃在水表玻璃方面更是价廉物美,谁还会去买这国产的毛玻璃,于是厂里连年亏钱,入不敷出。

而正当厂商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德旺来了,那天他是来送水果的,希望拿点小费。但却听到了厂里的状况与国外玻璃的厉害之处,他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脑袋一热,居然要把这个濒临破产的厂子包下来。

用他的话来说:“当时我是为了家里生计,但当我看见厂里待结工资的民工,看见被外国挤得没地位的中国玻璃,我脑子一热就把它盘了下来。”

而这脑子一热造就了他之后的产业,当时的中国,玻璃产业十分兴盛但质量技术并不是很好,尤其是汽车玻璃,国外一块玻璃才买几百元,到中国却陡然翻倍增长到数千元。

于是他抓住这个差价的漏洞,靠着之前卖水果得来的广阔人脉和卖烟丝时的厚脸皮去广纳贤才,把这些技术核心抓住,这个厂子才有救,他和团队研发出不逊色于国外玻璃的国产玻璃,并借着人脉广阔发送各地,并定制低价出售,逐渐地这家玻璃厂火了,也诞生了国产的优质汽车玻璃,从此外国优良玻璃的垄断时代才真正结束。

之后曹德旺把厂名改为“福耀玻璃”,并把福耀玻璃的名号打到国外,让国外人也看到了中国玻璃的精良与中国人的智慧与品质。

自此,曹德旺的身价上升到几百亿,更是获取有“企业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汶川地震中,他甚至捐款2000万施以援手,救助伤残。此外他还给无数贫困生援助,圆了他们的读书梦。

但让人不解的是,他给家乡福清只捐助了50万,有人问是不是太少。

可他却说:“我是被村里人赶出去的,他们或许有更多的可能性。”

或许这里的“赶出去”有埋怨,却也有感激,埋怨他们那时候的冷眼相待,埋怨他们的自私,但也感谢他们锻炼了自己的心性和能力,“赶”他出来,看见了世界,看见了责任。而这五十万仅仅是为了建设村庄和教育,真正的成长还要让村里的年轻人自己闯荡和感悟,他们有专属自己的可能性。

小结:

像曹德旺说的:“企业家若是没有责任感,充其量只是一个富豪。”而他用一辈子的心酸与成功的历程也告诉了我们苦难是一个企业家必将承受的,责任是一个企业家必将担负的。

唯有先“苦心智,劳筋骨,饿体肤,空其身”后,具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崇高格局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