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远征:唐太宗如何轻松攻灭高昌国?

攻灭高昌之战,是大唐经略西域的第一战。

此战中,唐太宗君臣精心谋划,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迅速取胜,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安定人心,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

地位重要的高昌

隋朝《西域图记》记载:从中国敦煌到西海(地中海),主要有三条通道。

由于天山、塔里木盆地的限制,当时从敦煌往西,主要有三条通道。

其中,高昌、焉耆、龟兹三国,正控扼其中最为紧要的天山南麓。

控制天山南麓,不仅可以获得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还可以将大唐国防线推至天山,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更可以凭此以高屋建瓴之势与西突厥竞争。

因此,大唐要想向西发展,必须收复这片大汉故土!

而控制高昌,正是大唐实现这个宏大计划的第一步。

高昌,进出塔里木盆地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

同时,此土壤肥沃、盛产谷麦,是理想的屯军之地。当年汉朝经略西域,就以此为驻屯重地。

可以说,欲经略西域,必先控制高昌。

大唐的难题

以实力论,高昌国力与大唐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大唐已攻灭的东突厥、吐谷浑也相去甚远,但大唐要成功控制高昌,绝非易事。

1、太远。

高昌距离长安7000余里,其中,必须经过“沙漠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的大漠。

自长安到高昌,路途遥远,且要经过茫茫大漠。

2、敌内有坚城,外有强援。

高昌故城,自西汉起,经历代屯军及少数民族政权修缮,已十分坚固。

高昌常年臣服于西突厥,与西突厥有军事同盟关系。

3、打下来,也难以保住。

即便打下高昌。唐军大部队是必然要回师的。

由于该地离西突厥近离大唐内陆远,唐大军离开后,一定会遭到西突厥的反击。

高昌国内,既有亲唐的势力也有亲西突厥的势力。

由于当时西突厥与高昌关系更为紧密,亲西突厥的势力占有明显优势。

因此,大唐要想在高昌站稳脚跟,绝不仅仅是打击高昌王的政权,还要充分团结当地民众,彻底打击其国内亲西突厥的势力!

距离远、敌有坚城外援、打下来巩固难度大,怎么打?

伐交:顺水推舟、孤立高昌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要做天可汗,就要治好各种疑难杂症。

唐太宗先从伐交开始入手。

高昌与焉耆等国既是共同体,也是竞争者。

高昌与周边地区的竞争关系,是他们关系破裂的隐患,唐太宗顺手推舟,孤立高昌。

高昌与西突厥经常雍掠西域诸国给唐的朝贡。

这使高昌与焉耆、伊吾等地关系紧张。

唐太宗顺势而为,允诺焉耆恢复了隋末闭塞的通道,经此通道,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商贸可以不经过高昌。

这摆明了是抢生意呀!高昌与焉耆翻脸,数次攻伐。

其实,焉耆国力弱,他本身起不到太大的牵制作用。可是,由于他是西面诸国前往高昌必经之地,因此,他与高昌闹翻,使龟兹等西域大国(皆受西突厥影响)也难以支持高昌抗击大唐了。

与此同时,原先臣服西突厥的伊吾,也因与高昌、西突厥的利益冲突,举九城归唐。

大唐改伊吾为伊州,设兵经略。

如此,在一番外交战后,大唐讨伐高昌的条件已大为改观:高昌之西的焉耆与大唐结好,允诺出兵东西夹击;高昌东面的伊州已成为大唐西征的重要基地。

在大唐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后,西征高昌、经略西域的条件已成熟。

可以打了!

精兵强将

唐太宗决心出兵征讨高昌。

朝中大臣多加反对。

群臣谏以行万里兵难得志,且天界绝域,虽得之不可守。——《新唐书.西域传》

看来,朝臣都看出了其中难题:路途远,很难打,打下来也守不住呀!

而高昌王文泰也不以为意。

文泰谓左右曰:曩吾入朝,见秦、陇北城邑萧条,非有隋比。今伐我,兵多则粮軵不逮;若下三万,我能制之。度碛疲钝,以逸待劳,卧收其弊耳。——《新唐书.西域传》

高昌王作战企图。

看来,不管是对手还是朝臣,都颇有“常识”。

“常识”,往往是高手出其不意的破局点!

兵多了粮草不够,兵少了打不过对吧?

唐太宗大笔一挥,集结了15万汉家将士,另加上原东突厥兵、契毖部数万起兵!

当然,如果没有突破常理的资本,想要违反常识,等于自杀!

唐太宗这么做,有资本!

1、富有远征经验的将帅。

此战,唐军指挥官是侯君集、薛万彻、契毖何力、牛进达等。

这些人,正是几年前跟着李靖征讨吐谷浑的主要将领。

在征讨吐谷浑的战争中,侯君集曾经在”盛夏而霜,山多积雪“的无人地带长驱直入2000余里。薛万彻等人也曾深入大漠,刺马饮血,大破敌军。

可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在困难环境中行军、作战的能力!

在征讨吐谷浑之战中,唐军在艰苦条件下长途行军的能力得到了证明。

2、熟悉地形的契毖部。

契毖何力所率的契毖部,对沿途地形非常熟悉!

契毖何力,曾率其部落从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迁徙到敦煌,万里归唐。

此次出征,对他来说,不过是“重走长征路”。

契毖何力当年从伊塞克湖附近抵达敦煌投唐,其族人对沿途地形非常熟悉。

3、丰富大漠行军经验的原东突厥、契毖部将士

这些将士,他们对沙漠行军有充分的认识。

当年,他们能拖家带口,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穿越大漠。

有强大国力为后盾的大漠行军,曾经是他们的奢望!

可以说,唐军从上到下,丰富的艰苦条件下行军的经验,是李世民敢于违反“常识”的基础!

有了这些基础,只要李世民详细规划,那么,7000里的距离、2000里的大漠并非不可征服!

缜密的进军计划

李世民根据沿途地理形势,缜密规划了进军路线。

唐太宗拟定的作战企图。

1、由契毖何力率突厥、契毖部将士自凉州出发,沿弱水抵居若泽,再经薛延陀地盘抵达蒲类海,准备直接进攻西突厥驻扎在可汗浮屠城的“援军”。

他们所经之地,许多地方以前就是东突厥汗国的统治区域,这些将士应付起来基本上轻车熟路。

2、侯君集所统交河道,从长安到瓜州,沿莫贺延碛道抵达伊州。

此道长七百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且无水草”,非常难行。唐军以曾在征讨吐谷浑之战中应付过类似局面的侯君集负责指挥,顺利通过。

3、侯君集抵达伊州后,以姜行本为前军,率擅长打造攻城器械的山东工匠抵达天山脚下,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

4、侯君集军出碛口西进,与姜行本军会合于赤亭守捉。契毖何力击破西突厥军后,沿车师古道从高昌以西进入,与侯君集会合,合击高昌。

注:以上系列根据《姜行本记功碑》及《元和郡县图志》做出的整理。

如此,唐太宗的计划可谓与高昌的企图针锋相对。

高昌王以为地方远唐军来不了大部队,大唐直接派15万大军来!

高昌王以为依托坚城可以和唐军耗下去,大唐就地取材造攻城器械来砸!

高昌王以为西突厥援军可恃,大唐以东突厥余众、契毖部先把他干掉!

部署完毕,大军齐进!

攻心为上

成功的出其不意,往往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听闻唐军抵达碛口时,文泰大吃一惊,居然扑街了,其子继位。

唐军抵达柳谷时,得知:当日正是高昌王文泰葬日,国人都聚集在此,建议立刻发兵袭击。

侯君集答:不可!我们此次前来,是因高昌王无礼。现在趁人家葬礼袭击,不是问罪之师!

如果只看这一节,我们简直怀疑侯君集是宋襄公一类的人物!

大唐要想有效治理高昌,就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其实,侯君集这里玩“仁义”,正是其帅才的体现。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论》

从单纯的军事观点看,立刻发起袭击,捕捉高昌国人(应该是贵族),可以取得最大的胜利。

可是,一个卓越的统帅知道: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大唐此次攻伐,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歼敌有生力量,他还要在此屯兵治理。

因此,大唐必须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高昌文化,“俗信天神,兼信佛法”。他们对于葬礼极为重视。否则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办葬礼。

唐军如果此时袭击,虽能大胜,但不尊重当地习俗,会失去人心。

侯君集整理军队,以堂堂之师前进。

轻而易举的攻城战

只讲道德赢不了战争,打仗,还要讲实力。

侯君集抵达田地城,先礼后兵,劝城中投降。对方不答应。

侯君集搬出了攻城武器:削木架桥、冲车撞城、抛石车齐射,当天中午就破城而入,俘虏男女7000余口。

看来,在大唐的攻城器械面前,以高昌所仰仗的城池,根本不经一击!

与此同时,契毖何力军的进展也颇为顺利。

唐军的规模、路线均出人意料,西突厥军不敢与战。

以前西突厥军就打不过东突厥。现在,他们听说大唐的东突厥余众浩浩荡荡杀来,哪里敢战,直接西逃千余里。

契毖何力经车师古道,与侯君集会师,围定高昌王城。

彻底平定

高昌王城被围,高昌王智盛知不能敌,企图玩缓兵之计。

他甩锅给了他父亲:我父亲得罪天子。你看,现在遭到天谴了吧。我刚刚即位,以后一定好好做人,请你放过我!

侯君集之前玩了一次“仁义”,这次可不能玩了。

老高昌王死了,但是高昌国内亲西突厥的势力不从根本上清除,大唐10几万大军一回去,他们必然又翻天。

侯君集答:真心悔过的话,就应该把自己束手出来。

智盛不出。侯君集再次发起猛攻。

侯君集的攻城器械一起上:建造10丈高楼,俯视城内,指挥抛石车攻击城内目标,城市内兵民都只有入室内躲避。

此时,智盛得知西突厥已败逃,知大势已去,被迫开城投降。

侯君集分兵略地,下二十二城,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后记:爱之如一

九月,大唐以高昌为西州,以可汗浮屠城为庭州,各置属县。

不久,又设置安西都护府在交河城,留兵守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非常清楚重心人心向背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不仅设置行政区域进行管辖,更注重人心的归属。

他将高昌侵略焉耆的三城及人口悉数给了焉耆,以示大国信义。

对于功臣和战俘的处理,更显示出李世民对人心的把握。

唐太宗以投降的高昌王智盛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将所获的高昌乐工安排在太常寺,增九部乐为十部。

此战的高级指挥官侯君集、薛万均,因为私取高昌宝藏、侮辱高昌女子而“不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李世民

由此,大唐收复了这片汉朝故土,开始了经略西域的宏伟征程。

总论

此战,从侯君集出伊州到高昌王投降,用时不过三个多月。

这一切,与侯君集、契毖何力等人的将略分不开,更得益于李世民惊人的外交、军事、政治才能。

战前,李世民通过与焉耆结盟、收复伊吾等措施,为远征争取到了良好的外交环境。

战役谋划中,李世民针对侯君集、契毖何力等将领的特长,针对唐军、突厥兵的特点,做出了严谨的安排。

经过严密的安排,唐军从军队规模、战役路线上都做到了出其不意,粉碎了高昌、西突厥的战役企图。

最后,大唐坚持攻心为上的策略,严明军纪,展现大唐大国风范,争取高昌国民的支持,终于在高昌故地建立了巩固的统治。

越是宏伟的目标,看起来越是如“万里远征”一般难以实现。

不管是对手,还是朋友,都认为难以实现。

此时,不妨冷静下来,详细分析问题的难点和破局方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制定可行的策略。

或许,许多如“万里远征”一般艰难的任务,也可以完成哦!

祝君胜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