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俗语“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说的是“寒门出贵子”吗?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还有散落在民间的一些传统俗语,每一字每一句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告诉我们无数生活经验,往往寥寥数语,就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比如一句“寒门出贵子”,说的是外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一个人生观尚未成熟孩子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字字浓缩了人生的精华,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得承认,听先辈人的话省了不努力!

而从寒门里出来的孩子,他们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心里承受能力都比其他孩子要强!正如有一位富翁就曾感悟说:“有钱难买少年穷!”的确,贫穷,简朴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利大于弊!

而还有一句传统俗语:“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说的同样是这个道理,它告诉我们,无论你居住的环境有多差、家里有多穷,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成为人才,这些传统的俗语,是无数人先辈们的经验总结!

小时候,记得在每年的开春时,燕子就会从南方飞来,选择其中那些比较干净的、漂亮的房子来筑它们的小窝。大家知道燕子是吃害虫,是益鸟、吉祥鸟,所以大家对于燕子住进自己家里,是抱着欢迎的态度!

麻雀和燕子是和我居住在一个环境中的鸟类,只是这样的鸟类为数不多,它们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两种鸟。但麻雀的身份跟燕子有天壤之别,被认为是“四害”之一,专门偷吃农民的粮食,让我怎么能喜欢它呢?

麻雀也喜欢在屋里做窝,但麻雀不会像燕子那样筑巢,而是选择屋檐下、或是房屋的缝隙之中成为自己的窝。所以麻雀居住的环境,是一些比较破败的房屋,那些崭新结实的房屋是不会给麻雀留有这样的机会!

还有一个对麻雀不好的情况,麻雀的蛋很好吃,只要麻雀稍不注意,它的蛋就会被小孩掏去,让它们少了很多子孙!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孩子们都会上树掏鸟蛋,到屋檐下找鸟窝,其实掏的大部分都是麻雀蛋。

那传统俗语“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是说的什么?

“麻雀屋”,就是有麻雀筑巢的屋,由于麻雀害怕人,因此麻雀的窝一般是筑在野外的树枝上,即便是去有人住的屋里筑巢,也会选择一些破旧的,甚至没人住的老房子里,因此“麻雀屋”指的就是贫寒之家!

“麻雀屋”,质量相对来说比较差,居住这样房屋的人,一般的条件不怎么好,这是先天不足,如想取得成功,那所付出的努力肯定要超出其他人。而在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很有韧性、很努力,所以才会成才!

其实“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这句俗语与“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意思非常相似,都说的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里穷,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经历了别人没经历过的苦难,懂得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以前有句俗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说穷人家的孩子要改变现状,在过去,读书是唯一的进身之路,所以才有“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等等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人家的孩子是如何读书的!

要知道,在过去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是上不起学,更有甚者,有的还经常吃不饱饭,可以说他们的童年是过得非常艰难;但这些孩子就想改变命运,在以前那样的等级制度下,有读书和习武两条道可以走!

习武,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那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玩得,因为投资比较大,穷人家的孩子根本就付不起这个费用。因此在以前,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只有读书,因为读书是要比学武便宜得多!

于是就有了“偷书不算窃”的说法,也有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故事,孔乙己偷书被抓后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似乎一句“读书人的事”就能把一切掩盖过去。

甚至还有“君子固穷”的说话,其实是为了让穷人家孩子读书而编出的理由;因为古人坚信:“读书做官论”,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当上了大官,而是因为家里越穷,就越想着要改变,也就会更加勤奋。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权有势的家族子弟有资源,更容易成为人才;而穷人家的孩子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成为人才,是难能可贵,成为周边人效仿的榜样,因此才有了“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的说法。

也许有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因意外导致家道中落,迫居于麻雀屋。这样的人家,传承还在,对其子女的教育、家规等沿袭。孩子对家道的剧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激发了斗志和拚博的精神,自然易出人才!

而世代贫寒人家的孩子,早已尝够了生活的艰辛,向往美好的生活、改变现状的意识越强。自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奋斗的目标。以头悬梁、锥刺股、坐壁偷光的精神,努力学习知识,成为国家之栋梁是必然的。

古今中外“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的例子!

1、雷锋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望城县雷锋镇人,在该镇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出生,因出生时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1945年至1947年,雷锋的父亲雷明亮、母亲张元满、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雷锋成了孤儿。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抚养成人。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3、华罗庚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

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

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

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

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

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4、爱迪生

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

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

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

1928年被授予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

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出身麻雀屋,称不上幸运,也不能说就是不幸,更不是错误,不可抱怨父母,不可自怨自艾,更不能自暴自弃。相信上天的公平,相信生活是有希望的,相信也许转机就在明天。报纸上每年高考后都有关于农村孩子刻苦努力考上名校的新闻,可见,“居在麻雀屋,辈辈人才出”的俗语是非常对的!

在年少时,受一些贫穷苦难,其实对我们的人生是一笔财富,因为有了这些经历,会坚强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会更加努力!成功的人生都是由无数个奋斗而组成的,在其过程中,那是充满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0.12.24.15:4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