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幅书法贯穿中国书法史,太珍贵!

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汉族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早期书法

·甲骨文
殷商·蝌蚪文
西周·大盂鼎

西周·毛公鼎铭文

西周·散氏盘
春秋·子仲姜盘铭
西汉·西狭颂(1)
西汉·西狭颂(2)
东汉·张迁碑
东汉·鲜于璜碑
东汉·曹全碑
汉·《袁安碑》
汉·祀三公山碑
汉·孔宙碑
汉-张芝·秋凉帖
西晋-索靖·月仪章
三国-钟繇·宣示表
三国-顿首州民帖
三国·皇象 文武帖
三国·皇象 急就章
东西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 吴 谷朗碑(国图藏)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东晋·爨宝子
东晋·卫夫人
东晋 王羲之 《得示帖》
东晋-王羲之章草《豹奴帖》
东晋·谢安 中郎帖
东晋-王献之 楷书《洛神赋》
晋-王珣 《伯远帖》
南朝·陶弘景 瘗鹤铭(水前本)
南齐 王僧虔 《万岁通天帖》
隋唐时期

隋 出师颂
隋 董美人墓志
隋 智永 千字文
唐 欧阳询 《季鹰帖》
唐 徐浩 不空和尚碑
唐 薛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虞世南 汝南公主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 《草书蒙诏帖》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 李阳冰 《小篆城隍庙碑》
唐 孙过庭 《书谱》(局部)
唐 李世民 《温泉铭》(局部)
唐 武则天 《升仙太子碑》(碑额)
唐 薛稷 信行禅师碑
唐 颜真卿唐 颜真卿 《刘中使帖》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局部)
唐 陆柬之 《文赋》(局部)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唐 贺知章 《草书孝经》(局部)
唐 张旭 古诗四帖(局部)
唐 钟绍京 灵飞经
唐 李邕 云麾将军碑
唐 李隆基 鹡鸰颂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五代 杨凝式 《韭花帖》
五代 徐铉 《今有私诚帖》
南北宋时期

北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北宋 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
北宋 《苏轼太虚诗帖》
北宋 黄庭坚 《松风阁》
北宋 黄庭坚 《诸上座帖》
北宋 黄庭坚 《黄州寒食诗卷跋》
北宋 米芾 《蜀素帖》
北宋 米芾 《粮院帖》
北宋 蔡襄 《虹县帖》
北宋 蔡襄 《离都帖》
宋 吴琚 《急足帖》
宋 陆游 跋 《北齐校书图》
宋 陆游 跋 《北齐校书图》
南宋 赵佶 《欲借风霜二诗帖》
南宋 赵佶 《闰中秋月》
南宋 赵佶 《秾芳诗》
南宋 赵佶 《草书千字文》(局部)
宋 李建中 《土母帖》
北宋 范仲淹
北宋 王安石 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 秦观 《摩诘辋川图跋》
薛绍彭 晴和帖
北宋 蔡京 《节夫帖》
北宋 林逋 《松扇五诗卷》(局部)
南宋 米友仁 《动止持福帖》
南宋 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
南宋 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
南宋 陆游 《怀成都诗卷》
南宋 范成大 《雪晴帖》
南宋 辛弃疾 去国帖
南宋 张即之 敛襟谈老氏诗
元朝时期

辽金 沈辽
元 赵孟頫 《秋深帖》(局部)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局部)
元 邓文原 跋王羲之雨后帖
元 倪瓒 淡室诗
元 杨维桢 《城南唱和诗卷》
元 鲜于枢 《杜诗魏将军歌》
元 康里夔夔 《述张旭笔法卷》(局部)
明朝时期

明 祝允明 《前后赤壁赋》(局部)
明 宋濂 王洗 《烟江叠嶂图跋》
明 唐寅 《落花诗》
明 唐寅 《自诗词》
明 朱元璋 《大军帖》
明 张瑞图 《草书千字文》(局部)
明 黄道周 《孝敬定本》(局部)
明 王铎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明 董其昌 《草书手札》
明 释担当 草书扇面
明 吴承恩 《扇面七言律诗》
明 米万钟 《草书扇面》
明 倪元璐 《行书尺牍》
明 陈洪绶 《行草尺牍》
明 于谦题公中塔图文徽明
明 王守仁 《铜陵观铁船歌》
明 解缙 《自书诗》
清朝时期

清 傅山 《草书七言诗轴》
清 查士标 《行书送友人诗扇》
清 邓石如 《隶书论书立轴》
清 康熙 《草书八言联》
清 乾隆 《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
清 慈禧 太后
清 八大山人 《行书题画诗》
清 蒲松龄 《聊斋诗存》(局部)
清 金农 《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
清 郑板桥 《行书论书立轴》
林则徐
清 刘墉 《论书轴》
清 赵之谦 《汉歌隋文隶书联》
清 张裕钊 《六言联》
清 康有为 《行书对联》
清 吴昌硕
清 沈增植
清 弘一法师
民国近代时期

民国 孙中山
民国 袁世凯
毛泽东
周恩来
于右任
蒋介石
鲁迅
齐白石
郭沫若
陆维钊
沈尹默
徐悲鸿
林散之
沙孟海
王蘧常
徐生翁
李瑞清
丰子恺
(0)

相关推荐

  • 糊说|从书法的历史谈美学的本能

    ■ 前段时间,林曦老师受友人邀请,参与到了剧谈社一期以书法为主题的对谈节目中,一口气聊了一个半小时

  • 邱才桢 | 杨维桢——奇崛外表下的恢弘气象

    杨维桢在书体交融.笔法. 结构与空间.章法等 多方面都展示了卓绝的创造力, 成为元代书坛的异数. 在复古为风尚的元代,杨维桢绝对是个性独具的书法家之一.他在书体交融.笔法.结构与空间.章法等多方面都展 ...

  • 160幅书法,唐宋元明清近代,贯穿中国整个书法史,太珍贵了

    书法按: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 ...

  • 160幅书法,贯穿中国书法史,太珍贵了!

    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 ...

  • ​160幅书法,贯穿中国书法史,太珍贵了!

    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 ...

  • 160幅书法,贯穿中国书法史,太珍贵了

    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 ...

  • 160幅书法,贯穿中国书法史(建议收藏!)

    今天为大家整一篇"猛料":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汇编中国五千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书家和名作.请挨个翻一遍吧,一来大概知道中国书法主流人物和作品,二来您知道他们的书风面貌,三来找到您喜欢 ...

  • 180幅书法!贯穿中国书法史,收藏啦!

    今天为大家整一篇"猛料":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汇编中国五千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书家和名作.请挨个翻一遍吧,一来大概知道中国书法主流人物和作品,二来您知道他们的书风面貌,三来找到您喜欢 ...

  •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

    2020-02-26 21:48:21·艺术先生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 ...

  • 1900年的中国,太珍贵了!

    -- 以下是正文 -- 我们看过了很多清朝电视剧,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来一组现实中清末的老照片! .............................................. ...

  • 看完这120幅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史就懂了一半!

    --每天在这里,发现艺术生活的美好-- ◆ ◆ ◆ 前文字时期刻画符号 先秦至秦代 两汉时期 魏晋时期 隋代书法 唐代书法 宋代书法 元代书法 明代书法 清代至近现代书法 以上为简单书法作品梳理,并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