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经》风水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浅谈《易经》风水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易经》风水学作为我国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传承了5600多年,从没有间断过,虽然一波三折,但它总能复兴,并且走向世界,被国际上认同,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保护的文化系列。风水是在《易经》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实用性文化形态,运用天人合一的最简单、最通俗的中国式生态环境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风水的基本追求,就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臻向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这与我国现代追求的构建和谐社会可谓不谋而合。
然而,历年来因风水理论的根本机理受人们认知程度的局限尚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找不到可供人们理解并信服的“科学”依据而备受争议。更因其理论的高深使真正能掌握并正确运用者寥寥,鱼目混珠者滥竽充数,危害社会,致使“迷信”、“糟粕”的大帽漫天飞舞,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一度遭受被禁锢的命运。那么,风水文化究竟是应该摒弃还是弘扬,这要取决于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一、风水文化的历史沿革
《易经》风水又曾称堪舆、卜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阴阳、地理、山水之术等等。探其概念的渊源,早在伏羲氏时期就有了萌芽,在《诗经》、《仪礼》、《周礼》、《孝经》里,以及选择住宅和墓地的卜筮术与相地术中都可以看到风水的踪影。周朝时,风水术大为发展,但正式的记载始于汉代,而到了六朝时代,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风水书,是晋代郭璞写的《葬经》。这本书的主题是“得水藏风”,“风水”一词即源于此。唐代的高官杨筠松,为了打败蛮人,写了一部有关风水的《灭蛮经》,当时广为流传。后来,他的弟子又写了一部名为《龙水经》(即《青囊经》)的风水书。以《葬经》为首的这三部书,则是后世研究风水的鼻祖。
汉代重视孝道,墓葬讲求奢华,所以风水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扩展至其他类型建筑的选址和建造方面。两宋至元明,文化中心南移,从而使得这种观察地形的学问有了实际意义。明清时期,风水理论的应用就更广泛了,北京紫禁城和天坛,以及整个北京都城的建设,都很明显地运用了风水理论。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翻开任何一部明清时期的府志、州志和县志,都不难找到与这座城市有关的风水记载。从某种角度看,古代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位置都可以说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选定的。可以说,风水理论就是古代的一种聚落区位理论。
17世纪以后,基督教在欧洲世俗世界逐渐走向衰微,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人们把一切赞美之辞都给了科学,以科学为工具,对大自然进行竭尽所能的开掘,而对于先人在造化面前表现出来的种种谦卑和妥协却不屑一顾。
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全力以赴地向西方学习。凡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理论不符的传统学术,往往被轻视,甚至被打成封建迷信,典型如中医。至于风水,更视以“文化糟粕”,遭人摒弃。
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遭遇了“三P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面对这些问题,人们自问:人类的文明是否还有其他的发展道路?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文化。在这个世界潮流下,以“天人合一”著称的中国传统周易文化受到学术界的追捧,同时,过去曾被“打入冷宫”的风水学和中医学一道,又重新被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了其价值。
二、风水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于16世纪诞生于西方,是以数学和实验为特征的探索、认识、改造自然的逻辑和知识体系。科学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创造了前人不能创造出的奇迹。对于加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丰富社会物质产品,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备受人们推崇,甚至将其作为判别事物真伪的唯一标准而顶礼膜拜。
虽然其他文明和民族没有产生科学这种东西,但他们也都有一套与自然打交道、应对自然的知识和技术体系。比如中国就有《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等,其他民族莫不如此。风水是中华民族知识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的核心是倡导人与环境的和谐,风水追求的目标就是和谐,认为只有阴阳协调,世界才能生生不息,这是风水理论里最核心的观点。特别有意味的是,在科学技术如日中天的今天,人们审视人类居住的环境,发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高瞻远瞩者敏锐地洞察到这种不和谐如果任由其发展最终将导致人类自身居住环境的毁灭,于是,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理念的形成与风水学的核心理念可谓殊途同归。
如今,来自西方的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危险性,如核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威胁、资源掠夺性的开采和利用、工业过度发展而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的出现,甚至花费巨资进行的宇宙探索和开发利用,谁又能准确地预测到将是造福万世的创举还是毁灭性的灾难呢?如此种种,无不在警示人们:科学与技术的无限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科学不是衡量是非的标准,科学将要把人类带向何方,还是一个问号。与其把科学当作判别是非的标准,不如将其当作一种文化,一种来自西方的有其民族自身性质的一种文化。
多少年来,人们对风水学是科学还是迷信,是应该摒弃还是弘扬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进行无谓的比较。人们急功近利的本性在科学提供的巨大的利益招引下,死心塌地地唯科学是从,将科学奉为唯一的真理。风水学,它是带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与技术体系,是具有中国特征的民俗文化。风水学倡导的和谐唯美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再一次得到认同,充分说明其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任何用“科学”的标准去衡量风水学的真伪以及牵强附会地欲将风水学科学化的尝试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风水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讲究自然环境的风水说无疑具有许多现实意义。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同时也给人类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恨。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圣先贤们就认识了天、地、人必须和谐统一这个道理了,并根据自然法则创造发展了一套怎样选择和处理居住、生活环境的风水学理论,造福子孙后代。从现代意义上讲,这应该就是我国古老的、朴素的人类生存环境学,人类居住环境学。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哪一个城市、哪一座坟墓不是风水师来选址建造的呢?
选择理想居住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选择。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换一种说法就是最好的风水)是:依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风水的话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国人这种理想的居住景观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家用山围护起来。这种偏爱围合,把自己隐匿起来的四合院似的景观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汉民族的主流社会就生活在陕西关中盆地,盆地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
《易经》风水学等五行玄学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东方神秘文化,是先祖们顺应天地自然的大智慧,是无数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风水学的兴起、发展是我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历经历史的坎坷,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分说明其存在的价值。早已作为中华民族特定的民俗文化被固定下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正式颁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为风水明确定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第一次明确肯定风水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承认风水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2005年8月10日,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下发建文办200577号通知中,再次确定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经济强大,国家兴盛的重大发展时期,正面临着自己的中华文化如何界定、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复兴而传播于世界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期。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创新机遇期,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最艰难的一次文化建设机遇期。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最伟大,最壮观的一次文化复兴运动。当前,人类面临三大桃战,生存环境恶化、高技术评估困难和科学与人文发展不平衡。种种迹象表明,科学有可能不完全沿着17世纪确定下来的路线前进。在如何构建后现代科学的话题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所关注,他们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将会重新获得生命力。未来西方科学的思路肯定要吸取东方文化的东西,然后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加上现代人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在居住方面如何才能同大自然周遭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中国传统风水学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在这方面的智慧。
《易经》风水学是一种智慧,是古人馈送给我们的睿智,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为世界创造一个和谐的未来!
欲了解更多请登录蔡松霖个人主页:http://www.cnzrz.com/zhuanjia/html/?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