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艺术

         吃过晚饭,总是出门溜达一圈,否则总觉得有件什么事没有做。他们叫散步,我叫溜达、转轱辘、走一截或走一哈。
           现在人们都讲究健康,这是好事。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质量也要提高,谁也希望长寿,这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吃过饭就想走,但妻说刚刚吃过不能走,医生说要停一会。我说哪里有那么多讲究,于是,我们就出发。
         出门前,妻子总是先看看手机上有多少步。说好对比一下,看看能走多少步,要有严格的标准。医生说我们这个年纪只能走 6千步,最多一万步,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溜达。有时走得很疲劳,我说好了吧。各人体质不一样,只要身体允许可以多点,如果感觉疲劳就可以少点,为何非要以手机为限呢。

        妻很固执,说没有达到预定的步数,不行,再走一会。我已经觉得腰酸背痛,双腿灌铅,两脚拖地。于是对照手机上的数字,又往前走。此时妻子兴致勃勃,看着手机上的数字在不断地跳跃,充满了成就感。
         我却在无形的枷锁下,身心疲惫地祈祷,赶紧把步数完成吧。我们往前走,路灯向后走。汽车从路边驰过,一辆辆电瓶车飞驰而去,远处的修筑公路的推土机不断地发出轰鸣,我几乎不能忍受。特别是一旦不想走,多走一步就觉得是在受罪。
         每一分钟对于我都是煎熬,对于妻子是在完成规定的步行任务。其实,我知道她也没有信心,一样地疲劳。但她似乎已经有了心理障碍,不完成规定步数,今天她就不可能入眠一样。终于又过去半小时,再一看手机,很快乐地说,还差几百步,回家吧,到家估计正好达到规定的步数,妻总算发话了。
         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回家。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这种机械的数字,又为何如此地重视这种仪式感呢。我想到郑人买履、又想到那些形式主义,也许是瞎想。总觉得锻炼要因人而异,因人施策。体育锻炼本身不是坏事,可一旦落入形式的窠臼,可能就变成了坏事。在觉得疲劳不堪或觉得无力继续行走时,我们还在为自己要达到那个规定的数字在走,其实对身体是一种折磨和伤害。
         形式主义哪里都有,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都会有。单位如此,家庭如此,人与人之间如此,因此反对形式主义真的任重道远。在疫情期间,有多少工作、有多少复杂的事情要做,千头万绪。
         特别是新冠,一个不为人知的新种病毒,想搞形式主义都来不及,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没有多余的形式要搞,也没有时间允许我们去搞形式主义,也不能搞一些额外的形式。只看人到位没有、小区隔离没有、公共场所有戴口罩没有、有人聚会没有,实打实,没有多余的东西和废话。就像古典戏剧,舞台上有的道具都要用得上。不像现代影视,无用的,生活中可能有的,都要放上去。
        只要落实任务,按照要求去做。少开多少会,少说多少废话和套话。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事情一样干好了。一些形式的东西没有了,大家更多的时间处理问题,多爽快。我觉得这方面在疫情结束后,也得好好总结才是。
注,请大家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