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年鉴选刊》2020夏季卷作品连播(1)】散文诗选粹:苏瑾(北京)、杨瑞福(上海)、胡庆军(天津)

21世纪散文诗·第448期
散文诗选粹
芒种
苏瑾(北京)

一缕光照射在麦穗上,泛着麦芒。

穿过大片的麦子,是佝偻的父亲。父亲的脸庞,在光里,像稻田神圣的膜拜者。

光在集聚,汇聚成一点。我的眼睛盯在父亲手中的镰刀上,挪不开眼。

这把镰刀是父亲自己做的,像月牙,像艺术品,像父亲心心念念的老伙计。

芒种,麦粒贪婪地吸吮着头顶的阳光。我戴着草帽,和父亲一起收割。手握镰刀,攒足了劲儿,迎接这片土地的饱满。

离乡多年,我早已长成一株麦子。在父亲的汗水里,浇灌出智慧的麦芒。

多年来,我行走于远方。父亲被岁月的镰刀,勾出了老茧。“需要累积多少辛苦,才能播种出大地的生命。”

赶在劳作之前,读书的孩子赶回家,想尝尝故乡的味道。

我爱这片土地。农事,是男男女女在苍穹之下的本色繁衍。当世界寂静,我看到大地吐露出由内而外的坦荡,足以承载一个理想。

诗家档案:苏瑾,原名苏琳,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著有诗集《我忘记了一些事物的味道》。

沉在心底的日子成香
杨瑞福(上海)

不是所有日子都沉在心底,也不是沉在心底日子都能成香。

对于生长在南粤的沉香树,它其实并不分泌沉香。

一两沉香一两金,沉香的贵重,把当初一个运输和贸易沉香的小渔港,打造成如今大名鼎鼎的香港。

对于还在东莞种植沉香树的采香人,他深知采集香料的漫长和艰难。

必须在这种树上割开大口,那个时候,他的心同时剧烈疼痛。

随后是几十年的风吹雨淋,渐渐的,让一种他叫不出名字的真菌感染和繁殖,直到在这一片创伤上形成粉末状的香料。

种下的时候青春年少,收获的时候黄昏老迈。

在他家的后院,有一棵四百多岁的老树,至今还坚强活着。

这棵混身上下都是伤口,而又在不断产香的树,仿佛是我们挚爱了一生的祖国。

诗家档案:杨瑞福,男,上海市作协会员,从1979年开始写诗和散文诗。获得过多次诗歌比赛的奖项。

初冬时节 我偶遇春天
胡庆军(天津)

朋友发的图片,说初冬的日子,他们居住的小区木棉盛开。

初冬时节,满树花开。看着那花儿,如同偶遇了春天,让所有的凋谢,都在目光里成为另一种阳光明媚。

有时候反季节的花叶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生命璀璨的兴奋。让你知道生活不止是周而复始的轮回,千篇一律的模样,静如死水般的沉寂,更不是需要默守陈规的渡过每一天;大自然每天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你生命其实是绚丽多彩的;世界其实一直都是很美丽,就像这类花叶,肃杀的冬天里原来也有春天,一直就在你身旁,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也在告诉大家拥有追求生活的美是一种本能,因为这种能力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如同眼前的木棉花、三角梅、杜鹃花一般......

生活里,守一份安然,踏一路轻盈,唱一路修行。走在街上,看朋友的留言,忽然就在这寒冷的傍晚有一种幸福和温暖的感觉。

那一朵朵亮丽的色彩,在初冬时节给了我们喜悦与美好。时光,总是那么不经意,撩动着我们的心弦,如同在流动的日子里,当我们黯然伤神的时候有一种力量会给我们勇敢,如同寒风里那一树花开。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很多时候,人生就是一场抵达,如同这初冬盛开的花,当所有的人伤感落叶飘零的时候,会有另一种鲜艳的生命芬芳。我们总是在向往明天,而忽略了一个个今天。

初冬时节,我们欣赏一树花开的顽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奉献最丰富的花样年华,如同在发出生命的宣言。那些花按自己的构思展示生命,用生命的尊严维护着自己的独立品格,散发着悟不到边的盎然,有着读不透的深蕴。

当寒冷来袭,静静守望,美妙或许还在继续,无论如何,时光是用来享受的,即使你轻慢它,它也会用最美的风景待你,让你相信,春天就在眼前。

诗家档案: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生。河北黄骅人。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主任记者职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