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场景营造+内容植入,3步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少不了对乡村的改造。可是我们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乡村变成了“城市化”的乡村,譬如大面积硬化的广场,园林式的景观,社区式的楼房等。试问失去了乡土味的乡村,还是城里人向往的乡村么?
乡村之所以称之为“乡村”,在于乡村有着不同于城市的肌理、文脉和风土人情,在于乡村能够勾起人们对于“乡愁”的美好回忆,提供给人们诗酒田园的生活向往。所以,尊重乡村的过去和现在,是我们建设乡村的前提。
事实上,乡村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可能成为乡村建设的素材,并演化为乡村建设的亮点。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的眼光,你用何种方式去打造。
1. 变废为宝,打造乡村特色景观
如果秉持乡村美学的思想,你会发现,乡村最美的东西,恰恰是被我们忽略的、看不起眼的东西。一块碎石、一块破瓦片、一件旧农具、一个老物件,适当加以组合利用,都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石的利用。石头是乡村常见的原材料,除了用来铺路,还可以用来制作小菜园、小花园等微景观。用碎石垒成各种几何造型或创意造型,在里面种上花草,是不是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陶瓷瓦罐的利用。陶瓷瓦罐也是乡村常见的素材之一。运用废弃的陶瓷瓦罐制作景观小品,是性价比较高的乡村造景方式。陶瓷瓦罐有很多种利用方法,比如陶瓷景墙、陶瓷小径、陶瓷花境等。
旧农具的利用。农具是劳动人民从事农耕活动赖以使用的日常工具,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旧农具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却是制作乡村景观的好材料。除了用作展品外,还可以制作景墙、工艺品、体验场景等。
废旧鞋子的利用。废旧鞋子加以合理利用,也有可能成为乡村景观的亮点。鞋子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里面种上植物、花卉,摆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一双普通的鞋子就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小景观。
废旧轮胎的利用。废旧轮胎已成为乡村造景、休闲的常见材料。除了用于制作各类攀爬设施,还可以设计好玩的景观小品。比如把轮胎画上彩色图案挂在墙上,再在轮胎上种植一些植物,形成五彩斑斓的轮胎景观墙。
此外,乡村土生土长的木竹、稻草、芦苇、麦秆等,都可用于乡村景观的营造。
2. 场景嫁接,营造独特生活空间
除了一些老旧的素材,乡村还有一些废弃的场所、空间,比如喂养牲口的猪栏、牛舍,用于存放粮食和农具的储物间,废弃的厂房、校舍等。如何处理这些建筑?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其铲平,还是用另一种方式让其获得新生?
浙江省桐庐县的荻浦村,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荻浦村在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形成了以孝义文化、古戏曲文化、古造纸文化、古树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脉。村内有宋代的范井、明代的水系、清代的石坊、庙庵、祠堂、民居等文化遗产。当然,也留存有很多村庄都有的牛栏和猪舍。对牛栏和猪舍的处理,是荻浦村的一大亮点。
牛栏咖啡。牛栏咖啡原为五间牛棚,为单体建筑。可以说在建筑上几乎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特征,石砌的外墙,低矮的屋檐,室内裸露的墙体界面以及原先不太平整的泥土地面。
在功能布置方面则比较简洁,桌子靠两侧外墙布置,中间留出走道,布局做简单的隔墙处理。在装饰方面也是质朴至极,芦苇、野花等村内随处可见的植物成了点缀室内的装饰,原始而质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房子原始的风貌。
猪栏茶吧。根据原猪栏布局,用一条二十几米长的小巷分为东西两区。东边是主茶吧区,有两个大吧和总吧台。
西区设置了“快乐猪”、“幸福猪”、“春光猪”、“灿烂猪”等包间,很有趣味。茶吧中摆件收集了村民的老物件,如汤瓶、腰子桶、豆腐架、石磨盘、竹编篮等。它们看似普普通通,甚至并不起眼,但摆在“猪栏茶吧”里却是恰到好处。
为了突出“猪栏”特征,将猪食槽都用来作洗水盆,并保留了猪圈的原生态场景,猪食槽、猪食桶、瓢、稻草一应俱全,切中主题,又富有情趣,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农耕生活的原汁原味。
牛栏咖啡和猪栏茶吧改造的成功之处,在于为传统乡村建筑赋予了新的特质:文艺、小资,从而形成特有的“乡土文艺范”,质朴却又不失个性,这十分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这种创意化的场景再造的改造方式,使得乡村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3. 内容植入,赋予乡村新的生命
美丽乡村仅仅解决了乡村的外部形态,却无法解决乡村的发展问题。乡村要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有优质的内容植入进来,这是乡村发展的血肉和灵魂。
乡村旅游的内容,具体体现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各种业态和项目,具体包括农耕体验、乡村美食、乡土产品、亲子娱乐、科普研学、乡村度假等。因地制宜设计有创意的内容体系,是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
以大梁酒庄为例。大梁酒庄位于成都邛崃市临邛镇文笔山村,是一处融“酿酒高粱种植、原酒加工酿造、邛酒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活化的“原酒原乡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中国原酒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旅游村落。
围绕“酒乡里的中国,记忆中的老家”这一定位,大梁酒庄创设了“种酒粮、醅酒窖、事酒艺、兴酒礼”等一系列的酒文化体验项目。首先,从最前端的酒粮生产开始,酒庄流转了2000亩农地用于种植红高粱,开展高粱认种。
这不是简单的粮食认种,而是寄托了对亲人的情感。高粱成熟后,认种者和农民一起体验收割、晾晒、打场、发酵、酿酒的全过程。接下来,根据亲人的生辰八字,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封坛仪式。给儿子种的酒叫“状元红”,给女儿种的酒叫“女儿红”。
此外,还有“夫妻白头酒”、“父母长寿酒”。待到儿子结婚、女儿出嫁或是父母寿辰那一天,将藏酒取出来,宴请宾朋,酒里盛着的是满满的爱。这样通过种酒、酿酒、藏酒、品酒等环节,将酒文化变成一种深度体验的产品,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显然,大梁酒庄对酒文化的挖掘,没有停留在酒缸景观、酒窖参观、酿酒品酒体验等浅层次的手段上,而是通过情景化、故事化的方式,构建了酒文化的多个场景,赋予其情感寄托和精神内涵,成为酒文化内容植入的一个经典案例。
乡村巨大的宝藏亟待我们去开发,但这种开发绝不是运动式的、城市化的。保留对乡村的敬畏之心,尊重乡村的一草一木,应成为我们的基本操守。在此基础上,以发现的眼光、创意的思维,去改造我们的乡村,发掘乡村的美好,让乡村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乡村,才是人们向往的乡村,才是我们”回得去的故乡!“——蓝海点评
关注“蓝海易通”,了解更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