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5月底,参加了IB教学研主办的首届素养本位中西教学设计论坛,看到了超级棒的PBL项目——北京市十一校联盟带来的《豆腐课》。

这是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小学的老师分享的生动案例,他们是一所乡村学校,没有高大上的国际课程名称,却深度研究了课程标准,解读学科素养,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了自己的《豆腐课》。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教育的“标准化建设”,要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吗?其实不是的,教育是唯一不能追求“标准化”的,所有的“标准化”只能保住“底线”,而不是不可超越的“上线”。

所以,当我们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要进行融合课程建设时,学习优秀案例,借鉴优秀课程体系,是无可厚非的,学习和借鉴不代表照搬照抄,因为生搬硬套的东西往往会导致水土不服。我们要做的是研究优秀案例和课程体系背后的设计逻辑,由“术”而“道”。我们要对自己的老师、学生和社区有信心,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充分协作、实践摸索,我们可以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课程。

今晚,借助上周六新学到的the micro protocol小组合作方式,带着老师们共同研究这个项目案例。

老师们深度思考,小组交流,提出疑问,真想邀请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小学的老师们来进行一场现场对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