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才:为什么说写生是打破国画创作概念化的不二法门?
(图为张际才在广西侗寨写生)
一、为什么说写生是国画学习和提升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国画学习离不开“师古人和师造化”,“师古人”就是向前人或别人学习,主要是临摹,不管你是从古典山水还是现代山水入手,当通过临摹掌握到了基本的造型技法之后,一旦你开始独立的创作,你会发现要摆脱别人的图式很难,因为临摹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总是“拿别人的眼睛来替代自己的眼睛(徐悲鸿语)”,画出来的东西显得千篇一律,这也是山水画创作中最容易犯的通病:概念化、程式化。
“师造化”,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同身受,正是打破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不二法门。
事实上,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中一直都很重视“师造化”,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临摹与写生并进,强调以大观小,山水画史上的几次重要突破和变革,都与“师造化”有关,只是到了清初“四王”,一唯强调摹古,抛弃了“师造化”的传统,进而切断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近现代以来,徐悲鸿、钱松嵒、石鲁、傅抱石、亚明、宋文治、魏紫熙、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等一大批前辈先贤,强调深入生活写生,催生了一大批新山水画,形成了一次新的国画创作高峰,一扫“四王”以降的那种概念化、程式化山水。
比如傅抱石,他始终坚信“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有助于理解传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创造性地发展传统”;钱松嵒曾十分认真地研究过石涛和石谿画作中的实景山势,体会他们作品中的构境及用笔,并得出:“师古人在于接受优良传统,还必须深入生活,把古人渊源在生活中核对,会有左右逢源之乐,再后创作”。
有人至今仍反对写生,并以黄宾虹为例,实则大错特错,实际上黄宾虹也是主张写生的,只不过他的方法不同,他是通过观察和速写的方式,丰富绘画的表现方法。他曾说:我要游遍全国,一方面看尽各种山水的屈折变化;一方面到了某处,便发现某时代某家山水的根据,便十分注意于实际对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时勾取速写稿,并且以自然的无穷丰富,我也就在实际的对象中,去控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
绘画说到底是审美的表现,不管你是写实还是写意,具象还是抽象,所有的“意象”都是现实的某种主观影像和高度概括,都离不开现实生活,走出书斋,到现实中去感受自然的神奇造化、社会的鲜活生动,是每个艺术家的题中之议。
对景写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观察能力训练、造型技法训练、创作能力的训练,同时更加有利于理解和把握传统绘画中的各种技法,理解传统山水中各种图式、程式与现实生活的源流关系,进一步提升对画理的认识。
写生对于一个成熟画家来说,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的场景、美的构图,不仅能激发创作冲动,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自己思维的陈规贯性,扩大山水画的表现领域,丰富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赋予作品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二、如何进行写生创作?写生应该注意什么?
写生的方式有很多,速写、简单勾勒、创作式,或构图式、记录式,都可以,我一般喜欢采用“写生即创作”的构图式,每幅作品都基本在现场完成,有些只进行了简单的后期处理。把写生当作创作来进行,是写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成熟的画家都喜欢采取这种方式。这个直接创作的方式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画面比较生动,有现场感和生活气息,还可以打破画家平时构图的一些固定思维,收获惊喜。
这种写生方式一般来说,一般是这样进行的:
1、选择对你审美感受冲击最强烈的、能打动人的景物,能激发你创作冲动的景物来画,激不起你绘画冲动的,不要勉强。当然,你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认真观察你喜欢的景物,研究它的结构、特点、味道,以及它与周边景物的关系,甚至它的历史与传说,丰富它的内涵。然后去芜存菁,大胆取舍,选定写生的对象。
3、立意,找到画眼,就是你着重要表现的是什么,中心点在哪里,确定大致构图以及前景、中景、远景所要画的东西,哪些应该画具体、画实、画细,哪些应该虚,要预先心中有算。
4、起笔的定位很重要,它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布局,就像下围棋的第一步,这个可以根据各自的习惯来,前中后景的顺序没有绝对的要求,但一般来说是先实后虚,先浓后淡,先确定前景再确定中后景。
5、写生就是要克服闭门造车,面对真山真水,要尊重景物的真实面貌,以及它构造、布局,有些可以不要,有些可以从旁边“拿来”补充,总之是要尽量表现实景的特色和神韵,古镇有古镇的味道,侗寨有侗寨的样子。
6、注意画面景物之间的联系,万物都是有缘而聚,不能孤立地去画某一种景物,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最后处理好画面的整体效果。
7、在技法运用上,可写实,也可写意,夸张,但尽量写实,忠于实景原貌。
三、国画山水学习中容易犯的毛病都可以在写生中克服
1、山石如坟
大自然中的山石是有其特定的走向和脉络的,每个地域的山石、甚至每座山,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南北方的差异非常明显。但初学画者,特别是学古画入门的,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概念化,把山石一层一层简单堆叠在一起,如大大小小的坟堆或馒头,或如整齐排列的石碑,看不出它的特点,南北都一样,毫无生气,这叫不尊重大自然。
2、石浮于水
由于用笔漂浮,或者不懂得处理石头与水流的虚实关系,不知道如何画好水纹线,导致石头画得如同打水漂飞过的石头,轻飘飘的,就是沉不到水里去,这也导致水也流动不起来。
3、桥不连岸
由于对点景不重视,把桥直接画在悬空的山石上,或把桥搁在尖锐的石头上,或画在草丛灌木枝顶上,或桥的一边是悬崖高山,或桥过长中间没有支撑物,这些都是“危桥”,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桥,这都是缺乏生活所至。
4、瀑如挂巾
很多初学者把瀑布直接画在山顶上,然后一块墨刷下来,好像挂着一块毛巾,其实这是违反大自然的规律的,虽然现实中是有这样视角下的瀑布,但极少,一般来说,水要有源头,正常的瀑布是不太可能这样从山顶直接下来的,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
5、风向凌乱
画画特别讲求画面整体的“势”,但初学者往往不注意这一点,比如同一个画面,右边的柳条向左飘,左边的柳条却向右飘,或把画中的帆船画得向右飘,左右风向凌乱不统一,既不符合大自然规律,也破坏了整体画面的“势”。
6、进出无路
初学者经常把房屋、亭台或寺庙画在悬崖或瀑布之上,或山项,或深山,但却没有交待有进出的路,这个虽然没有绝对,现实生活中可能有这种情况,但一般情况下,进出的路要有所交待,才显得有生活气息,否则,就是凭空想象。
7、远近混沌
画群山、树木最讲究层次、明暗、虚实,一般来说,前景写实、清晰,墨色较重,中远景次之,尤其远景,淡墨一抹一勾即可,不能过分刻画。但初学者往往担心交待不清楚,中远景也喜欢皴擦,导致层次不清,糊了。说穿来,就是不懂虚实、主次关系。
8、画树如妖
我们讲画树要弯,不能太直,才能显得苍劲,但弯不能一味求怪求异,姿态过于怪异,横七竖八,上串下跳,这就不是生动了,反而成“树妖”了,不正常。画树如画人,抓住它的特色就行了。
9、设色脏乱
原因很多,或是染色的笔没洗干净,或颜色不均匀,或不会调制颜料,或急于求成,在墨未干透时染色,或重复染色。其实国画的色彩很简单,就几种常见的色彩就够了。
前面8种毛病都是因为脱离生活,不写生,不认真观察大自然,只知道临摹古画导致的概念化、程式化。克服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到真山真水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多写生,多观察,多实践。最后一种是方法问题。
文/子语 整理自张际才中国写意山水画训练营教学现场及《怎样画写意山水》(2017年版) 图片选自张际才写生近作
图文来源: 珠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