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之殇:张扬的美丽,是一种原罪
熟悉《红楼梦》的胖友都知道,晴雯这位小姐姐的脾气不大好。
俗话说:“漂亮的女人脾气都很大。”晴雯的脾气,的确是因为外貌带来的优越感。
美丽帮晴雯实现身份的逆袭
晴雯出身低贱,第七十七回补叙晴雯的身世:
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
十岁的孩子,却“不记得家乡父母”,可见,在赖嬷嬷之前,晴雯已飘零了好几年。晴雯不大可能是被拐的,她记忆中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
贾府就是一个社会,不仅主子与奴才之间等级鲜明,奴才与奴才,也有高下之分。赖嬷嬷是奴才,晴雯就是奴才的奴才。像晴雯这样的,身份是最低的。正所谓“身为下贱”。
赖嬷嬷的两个儿子,都是管家,赖家也算奴才头儿了。赖家还有楼台花园,养了不止一个丫鬟。但是赖嬷嬷尤其喜欢晴雯,时常将她带在身边。漂亮的小晴雯的确招人爱,经常随赖嬷嬷出入贾府,又被贾母看上了,赖嬷嬷便把晴雯送给了贾母,成为贾母的丫鬟。
再后来晴雯又被贾母送给宝玉,预备给宝玉当姨娘。关于这一点,贾母曾经说过:
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贾母是个颜控,而且喜欢活泼的孩子。
贾母把鸳鸯“调理的水葱儿似的”;看见宝钗的蘅芜苑简朴的室内陈设,批评薛姨妈和宝钗“使不得”,又吩咐鸳鸯拿三个摆件儿、一顶帐子来“收拾屋子”。
贾母给众人讲解细纱“软烟罗”,说道:
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你看,贾母还时刻不忘给丫头们做衣服。
可见贾母不仅有一定的审美眼光,而且也愿意装扮那些漂亮的孩子。
而在贾母眼中,王夫人“木头似的”,袭人是“没嘴的葫芦”。可见贾母更喜欢活泼、灵巧的孩子,那王熙凤不就经常想着法的、甚至故意出洋相逗老祖宗开心吗?而且我们不要忘了,晴雯的手是很巧的。
从赖嬷嬷到贾母,晴雯一次次被选中,很快实现了人生的逆袭。灵巧有了美貌加持,晴雯一出场就是王炸。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无人教养的晴雯野蛮生长
晴雯不记得家乡父母,只记得有一个姑舅哥哥。也就是说晴雯是没有长辈教导的,没有人告诉她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规则”。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人往往在家中可以学习到在社会上生存的规则。
晴雯是没有家的,后来的赖嬷嬷和贾母,年纪都比较大,她们对漂亮的小晴雯是喜爱乃至宠爱,有点“隔代亲”的意思。再到后来晴雯的小主子宝玉,更是个受美女气也会开开心心的那种人。
也就是说,晴雯的成长经历中,是没怎么被封建礼教规训的。她就像是一棵野花,自由地长大了。所以后来晴雯经常在贾府里得罪人也就不奇怪了。
贾府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一应俱全。得罪一个人,可能并不只是得罪一个人,而是这个人相关的一群人。这些,晴雯都是不懂的。
除了宝玉,晴雯还当众抱怨过王夫人、李纨等主子,更不用说“教训”奴才。在世俗社会中,这些事情都显得很“低情商”。
当然,晴雯之所以如此“嚣张”,也是因为心中知晓她是贾母预备给宝玉的姨娘,自以为有“半个主子”的威严。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任何事情在没有落实之前,都是不靠谱的,人也应该藏起锋芒的。可惜,晴雯还是不懂。
《红楼梦》具有浓重的宿命感,有大量的谶语与暗示。
和丫鬟、婆子们争吵,晴雯动不动就嚷嚷着,要把对方撵出去。结果呢,别人都是不了了之,她倒是早早被撵了出去。
晴雯撵坠儿,可以看作王夫人撵晴雯的“预演版”。
以晴雯的级别,她没有资格管教坠儿。她撵坠儿,是不按规矩办事。同样,晴雯是贾母的人,王夫人擅自撵走她,也没遵守规矩。
晴雯编瞎话,说是宝玉让她撵的,因为坠儿懒、不听使唤、背后骂人。王夫人也满嘴谎言,对贾母说,晴雯懒、“调歪”、有痨病,所以让她出去了。
坠儿偷东西,固然值得惩罚,但晴雯的所作所为,也暴露了自己的弱点。晴雯撵坠儿,除了道德感强、脾气暴之外,还夹杂着“半个主子”的心理。曹雪芹写晴雯用簪子扎坠儿的嘴和手,与凤姐体罚丫头的动作几乎相同。
晴雯以为日后会当侍妾,不自觉地耍主子的威风。可是在姨娘身份没有落实之前,晴雯与坠儿同是丫头,其实都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而晴雯是比坠儿更惨的,因为晴雯当时还不算主子,而王夫人是如假包换的真主子;坠儿的确偷了东西犯了错,而晴雯最多算是没规矩而已,晴雯却遭到更大的恶意。
作为丫头,晴雯不懂“安守本分”,不懂藏起锋芒。类似越界的事情,晴雯没少做,但晴雯却不自知。这朵野花,肆意美丽着。而那张扬着的美丽,正一步一步带晴雯走上悬崖。
张扬的美丽,惹来灭顶之灾
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告晴雯的状,“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王夫人遣人将晴雯叫来,一番训话后,喝道:
去!站在我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
许多人从这一段文字中认为王夫人不喜欢漂亮的女孩,尤其是晴雯这种漂亮得很张扬的女孩。
当然不排除有这个心理,但是,客观地说,打扮得“花红柳绿”的晴雯,的确不符合做奴婢的规范。
中国封建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就连衣服,也都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样等级的人必须穿什么样的衣服。而奴婢服饰用色,历朝历代都有相似的规定:不准用尊贵色,只能用淡色、暗色,不许妆扮得鲜艳。
在森严的等级社会里,奴婢不仅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可以任由主子买卖,连身体上的颜色,也只是暗淡的、存在感很低的。
第五十一回,晴雯感冒了,宝玉命人请大夫来看。
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了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
应该记得清宫剧里的妃嫔、贵妇的手指上,戴着精美的套子,里面就是长指甲。留长指甲,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养尊处优的人,才有资格蓄养长指甲。
可是晴雯只是婢女,即便晴雯不是粗使丫头,留长指甲也是不合时宜的。这又长又红的指甲,也能够证明晴雯平时很高调,美丽得张扬。
第三回,黛玉刚到贾府,去拜见贾母。在贾母房外,看见“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再次证明贾母是不怎么受礼教束缚的、喜欢漂亮孩子的老太太。
单纯的晴雯并没有意识到:王夫人跟贾母是不同的,王夫人对待奴婢是很讲究规矩的。当然,王夫人尤其对晴雯很是严格。
那天王夫人训斥晴雯,晴雯搬出了贾母,说是老太太派她去服侍宝玉的。王夫人说道:
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
但是,王夫人却先斩后奏,撵走了晴雯,才向贾母汇报。
贵族大家庭,尤其讲究孝道。身为媳妇,王夫人平时连摆饭位置都要请示贾母,这一次却私自把贾母的人撵了出去,实在是反常。心虚的王夫人,特意趁贾母高兴的时候汇报,编了一大篇谎话,还污蔑晴雯得了传染病。
这样一个美人儿、这样一身明艳的妆扮,还是“老太太给宝玉的”,王夫人不傻。
王夫人撵走晴雯,表面看来,是维护规矩;实际上,却是争夺对宝玉婚姻的决定权。
还记得王夫人赏袭人的衣服,“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这“桃红”与“葱绿”,不也是很艳丽的颜色吗?袭人不也是奴婢吗?王夫人这不是打脸吗?
与贾母的心思一样,王夫人也给宝玉物色了姨娘人选——袭人。但王夫人没有挑明,“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
虽然没有挑明,但王夫人的行为却很诚实。不但赏袭人大红大绿的衣裳,袭人回家探母时,也给了她全套的准侍妾待遇。
晴雯那天的妆扮,和自己平时比,并没有刻意,但与别的丫头比,却是很显眼的。
原文还写道,晴雯“钗亸鬓松,衫垂带褪”,“钗亸鬓松”,就是钗没有戴好,鬓发松了;加上衣服也没有整理好,更显得不庄重。
王夫人对袭人与晴雯两个丫头的双标,也可反映了她在择媳上的好恶: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王夫人喜欢稳重的、能够为她着想的;而不喜欢那种张扬的、有太多自己想法的。
这么看来,晴雯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只是王夫人向来不喜欢她,恰好有个机会就把她赶走了。张扬的美丽,成了原罪。
贾母也未必就相信的王夫人那套说辞。封建大家族的关系,向来复杂。王夫人也不是贾母惹得起的:王夫人的哥哥,升了九省都检点,成为军政重臣;王夫人的女儿元春,被封为贤德妃。而贾府的子弟吃老本,靠袭爵担任的是闲职,但凡家里出点事情,王夫人的作用就来了。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贾母的欣赏,可以让晴雯一步登天;王夫人的厌恶,也可以把晴雯打入地狱。
更残酷的是,不会出卖姐妹的忠厚善良、连稀有的雀金裘都能修补的灵巧,这些美好的品质,在关键时刻并不能救晴雯一命。
因为,她不过是个奴婢。封建大家族里的奴婢,不过像猫儿狗儿一样,主子高兴了奴婢才有活路。晴雯的悲剧,正是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残酷与虚伪。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