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同学情
同学情
同学毕业四十年聚会过去一个月了,那熟悉的笑靥,亲切的面容,温馨的场面至今在我的心头荡漾,让我回味良久。
这次聚会由东台籍同学发起,他们为此次聚会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从驻地选择到参观景点,每个细节都细致周到。因为他们的人脉资源,让此次聚会变得顺利,到任何一个景点,都有他们的学生或者当年的属下热情帮助,提供方便。第一站到安丰古镇参观,潘文俊同学曾在这里担任镇党委书记,他自然成了义务讲解员。到西溪古镇,镇负责人是徐瑞生、王进的学生,镇委书记亲自到场,看望我们,并免费提供董永七仙女《天仙缘》戏票,让我们一睹人神互恋的美好姻缘。到条子泥景区,到国家黄海森林公园,都有熟人指引,这也体现了东台几位同学的组织能力。组织聚会,接待工作很复杂,别说几十个同学聚会,就是我们平时家里来了十多位亲戚,食宿安排也是要费一番周折的,他们却有条不紊地进行,显得胸有成竹。
四十年过去,同学见面是那样的自然亲切,没有一点陌生、疏远,或者厚此薄彼的区别。我们这一届同学是恢复高考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有缘成为同班同学的。52个同学,有十一位老三届同学,他们大多是民办教师,有的是和学生一起参加高考,也有的工作了十多年以后参加高考,只有一位同学是应届毕业生,年龄相差十几岁。其实当年的知识结构也是差别很大的。周五纯同学参加高考总分425分,他的分数超过北大录取分数线,只是当年录取不像现在这样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分分批次录取,因为特殊的年代,造成了特殊的群体。要不然,我们哪里能够和他以及其他老三届同学成为同学,这种同学景象是不是会载入史册?我想只要谈到高考,就一定会重重地写下我们这一届同学的求学经历。老三届同学其实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与他们的差别就像老师与学生的差别。毫不夸张地说,有的人的学识不亚于当年的老师。因为是读书人,他们都很谦逊,与我们同在一个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生活、学习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真诚友好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都说同学情,是一生的情缘。毕业后,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打拼,拼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们毕业的时候,正是人才短缺的时候,不少同学走进了公务员行列,真正专业对口,从事教育的人很少,但不管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因为是同学,所以没有了行业尊卑的差别,没有级别高低的悬殊,见面后仍然直呼其名,是那样自然,那样的亲切,惟同学方能如此!
周五纯同学毕业后一直在学术领域孜孜不倦,追求学术研究。在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有幸拜访过,他仍然是那样沉着、淡定。但谈到同学时的情景,这位当年的学兄,后来成为江南大学教授,红楼梦研究的学者,一样滔滔不绝地与我们忆往事,谈兴甚浓。因为同学,所以跨越了学术界限,没有隔阂。
潘文俊同学,在东台市副市长任上退休,他的谈吐,真诚朴实,虽然不时地与同龄的老徐打趣戏谑,却不失幽默风趣。同学情谊,尽显优雅的谈吐之中。此次聚会,因为他的组织,显得得心应手,指挥如意。他还是诗词高手,此次聚会他信笔写下《燕归梁·题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一路风尘到宋桥,俱心切神交。西溪有约醉仙醪,四十载,去遥遥。海春轩塔,东淘古镇,顾盼荐风骚。同窗契友兴萧萧,入清夜,忆年韶。这位文人市长,将此次聚会提升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想必同学聚会能达到这个层次不会太多。当时我就想因为这种那种原因未能参加此次聚会的同学,真的遗憾了。
最让人感动的是陈建洲和仇瑞明两位同学抱病前来参加聚会,他们都先后动过手术,身体明显消瘦,但他们不顾病体,不顾旅途劳累,毅然前来参加聚会,为的是和同学见面叙旧。陈建洲同学有过当兵的经历,他的仗义,古道热肠,很有点侠肝义胆,哪位同学遭遇不公,他会仗义执言,即使毕业多年,他的这种秉性仍然有增无减。崔荣凡、吴其云是这次聚会的具体经办人,他们在潘文俊同学的指导下,形成了三驾马车式的组织机构。值得一提的是,崔荣凡、吴其云两位同学在我们两同学提前一天到的时候,他们热情地招待我们。吴其云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鬼酒与我们共饮。一定要我们喝足尽兴,他是那样的豪爽,竟然喝多了。他深有感慨地说,二十多年没喝醉过酒了,今天见了老同学,高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这样放开喝酒的。说的让人心疼。什么是同学情?这就是同学情深啊!
李凤祥王培勤夫妇带着外孙前来参加聚会,为我们的聚会增添了儿童的乐趣。那天正是“6·1”儿童节,他们上午陪外孙参加幼儿园活动以后,驱车赶来,显得情深谊长。聚餐时,小外孙的童真不时激起我们的童心,席间,他逐个敬酒,并说循环一次,惹得我们开怀。李凤祥班长的一番话,充满真挚的同学情。他说,衷心感谢东台同学为我们聚会付出的真心实意,让我们共同度过两天的美好时光。下次由我们苏州无锡的同学牵头组织再聚会。他的话赢得了全体同学的一致掌声。
这绵绵不尽的同学情谊,给人温暖,给人期待,永远激励我们好好生活。陆立新同学的《鹧鸪天》一词很能概括我们这次聚会的情景,摘引如下:
六一来临忘白头,东台赴约尽情游。安丰古镇传文化,董永天仙结侣俦。言别后,话来由。举杯畅饮醉难休,留恋海景风华在,驻足森林倩影留。
我们这届同学的文化层次较高,素养较好,聚会气氛充满温情。同学微信群里转发的文章大多是信息含量比较高的,每天醒来,打开手机,浏览同学微信群,阅读各种彩信问候,感到暖暖的情谊,开启一天的生活。真诚感谢感恩这份不带任何功利的同学情。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