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修炼场-心与脑

每个人都有两样很重要的东西---心与脑,对心的理解、对脑的理解以及对心与脑之间关系的理解,决定着每个人在面对每天生活时,是否舒适且自在。

人们常说,心力、脑力和体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最终走向成功的三个因素,抛去体力可以通过平时很多方式获得外,心力和脑力的获得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里首先说明一下,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教育虽然对于一个人的心力和脑力有所帮助,但大部分时候是一种“美好的假设”。试想一下,从小到大的所学,有多少还依然保留在你的大脑中,就算保留在你大脑中的那些仅存的知识,又有多少所学能够让你每天的生活充满“趣味”而不是无时无刻感到“迷惘且忧郁”。更多时候是所学越多,越会感觉不自信,毕竟有些“看上去理解”的知识,其实说到根处是“不理解的”,这里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平常朴素”的知识,有时学了一辈子,到头来才发现是如此的“平凡且普通”,但就这样的知识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悟明白”,导致这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有时只注重脑力,而忽略了心力。而心力才是真正长出智慧和面对生活具有强大思想的源泉。

活在“表象”中,注定“浮躁且悲伤”。

何谓心力?就是指平时的种种感觉,这些感觉共同组成了心力。经常听到有人说,内心深处好像还有另一个“小人”,其实这个小人就是指的心力。像善恶、美丑、情绪等都是心力的外在表现。心力承载的表现往往都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正是因为这个特性的存在,导致人时刻处在一种“矛盾”中,懂得这些,你就应该坦然接受自身感觉到的种种不好抑或好的感受。矛盾的两面,譬如善恶、美丑、情绪就像太极图,是具有波动性的。每个人波动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心力,也就导致对事物的情绪化和感受不一样,从这个层面看,心力才是决定人情绪的根源所在。

心力弱其实就是内心所能承受的矛盾波动更小(往往偏向一端),稍微有点痛苦或者和自己想得有点不一致,脾气或就会爆发出来,在职场中的表现就是经常失落或者牢骚满腹,当然对于人生也就越发的感到迷惘和犹豫。心力弱的往往还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喜欢说话”,要么“沉默寡言”。越沉迷一件事,心力就会变得越弱,恶性循环,但现在社会却很普遍。沉迷是大脑的娱乐场,反过来大脑的娱乐场就会给心力一种“梦境化”,让自己越来越表面化!表面化的后果就是“举轻若重”,生活的累其实累的是

心力还和是非观有关,而是非观的外在形式就是是否容易情绪化。容易情绪化的表现有多个方面,譬如非常明显的喜欢或者憎恨;或者善于伪装(行为和内心的想法相违背)。可以说,生活不顺,皆因内心所致。

心力强大其实就是内心所能承受的矛盾波动范围更大,也就是说能承认矛盾,并且接纳矛盾的多个方面,并且自己会尽力调和这矛盾的多个方面。

何谓脑力?脑力其实就是指大脑中的所思所想,并根据这些所思所想进行合理推理。我们每天接触的就是和脑力相关。现在的教育很大部分其实就在于脑力的开发(就是所谓的智力)。但是你会发现,脑力和生活是否快乐好像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然还是有那么多高智商的人,生活方面依然充满着痛苦和迷惘。同样,脑力和智慧高低也没什么直接关系。脑力只是一种“为学日益”,而智慧更多的是一种“为道日损”。从这个角度看,所谓脑力大部分停留在“眼见为实”的技能训练上,而和“眼见为虚”的智慧生长上还相去甚远。眼见为虚的修炼虽然需要脑力的参与,但更多的需要心力的支撑,在这里心力就像土壤,有什么样的土壤,才能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心力的善恶、美丑、情绪等都是土壤的养料,养料的配比如何,直接决定植物生长的好坏。当然植物不能只靠土壤,还得有阳光之类的外界环境(类似脑力)。

心力决定脑力,“心力是人生这张照片的底色”;脑力反作用与心力,脑力决定成长方向,决定照片的前景色,而整张照片好不好看,和不和谐要看“心脑是否合一”。

人生最重要的修炼场就在于心力和脑力的修炼,用心感受,用脑推理,重点在于“悟”心,而悟心的关键在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就是反“心”的感受,像去除欲望、去除功利等,都是修心的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