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章收藏分类 探寻每一枚印章背后的故事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

图案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钮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将部分钮制列举于右,以见一斑。

缪篆印

缪篆印及与它相近的鸟早虫书均是汉印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

隋唐以来的官印

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将部分钮制列举于右,以见一斑。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頫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0)

相关推荐

  • 方寸之印

    远古先民在石制或陶制的印面上雕刻花纹,先在湿润的泥坯上钤盖出印迹,然后烧制成陶器,这便是中国印章最初的应用形式.现存最早的铜制印章产生于商代,镌刻图案或族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印章成为凭 ...

  • 上海博物馆 中国古代玺印馆 (上)

    讲座后面两天,看到导览时间表,去实地听了两回. 捋了一下,基本是按照上海博物馆玺印馆展品布置的路线,来组织讲座或导览.读孙慰祖先生的<中国玺印篆刻通史>,也是这个顺序,和其他篆刻类的书籍颇 ...

  • 玉石收藏:吴昌硕大师两枚印章赏

    图1 在我国浩瀚绘画史上,有个大师如同一座山峰巍峨屹立.他是我国近代书画史上的一代宗师,他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全能画家,他是"海派"领袖人物,他就是浙籍画家吴昌硕. 吴昌硕( ...

  • 如何“链”动中国?走进区块链国家队“长安链”研发背后的故事

    如何"链"动中国?走进区块链国家队"长安链"研发背后的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2021-02-26 11:22:03     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如何确保财 ...

  • 中国空间站里为啥有个大魔方?背后的故事需要了解一下

    这是咱们的天和核心舱的内部实景照片,很多眼尖的朋友会在画面的右边发现一个色彩斑斓的大魔方.如果更细心的话,你还可以在画面的左下角发现一块分辨率测试板. 放大先看一下这两件东西: 这是右边的色卡 这个是 ...

  • 一枚邮票背后的故事

    我的爱好是集邮 一枚邮票背后的故事 1959年8月15日北京邮票厂建成之际,邮电部发行'纪65'<中捷邮电技术合作>邮票.这套邮票是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邮政部门共同发行的同一图案邮票,也 ...

  • 中国最牛的3枚印章,件件价值连城

    中国国家文物局曾发布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各类文物共195件禁止出国(境)展览.这195件文物,每一件都是精品,堪称最珍贵的国宝!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3枚禁止出境的国宝级印章! 一.统领 ...

  • 史上最全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分类汇编(整理版!建议收藏)

    商业银行最通用的分类是: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一.资产业务 资 ...

  • 中国最牛的3枚印章,每一枚都价值连城,绝了!

    中国国家文物局曾发布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各类文物共195件禁止出国(境)展览.这195件文物,每一件都是精品,堪称最珍贵的国宝!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3枚禁止出境的国宝级印章! 一.统领 ...

  • 400枚印章----清代金石收藏第一人陈介祺

    陈介祺,号簠斋,清末最负盛名的金石学家之一.<清史稿>称其"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赞誉他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富 ...

  • 南京篆刻家收藏千枚印章

    南京篆刻家珍藏千枚印章 傅抱石抗战刻"勇猛精进"以报国 中国印章艺术始于三代,兴于秦汉,至明清时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从而开启了印章艺术的新纪元,南京则是文人流派印章的发祥地,历代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