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研发型种子企业吗?

种业竞争的本质,是科技创新比拼

当前,相比跨国种业公司,中国的种子企业科研能力还不足。打赢翻身仗要靠主力部队带领攻坚。在强者逐鹿的大局里,研发型种子企业肩负着更大的历史责任。

怎样才能称为研发型种子企业?近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关于组织开展研发型种子企业摸底调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研发型种子企业有了明确定义。

什么是研发型种子企业?

有人说,我有技术,我有研发,我就是研发型企业。这就错了。研发型企业是“以研发、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建立了强壮的经营体系的企业”。

光开发个品种,有几个专利,离“研发型企业”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具体而言,根据《通知》显示,研发型种子企业,指的是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达到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有稳定的科研育种团队,有固定的科研育种用地和设备,有能满足育种需求的种质资源,有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具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和申请获得专利的能力,称为研发型农作物种子企业。

它是有着明确标准的,被定义为研发型种子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近3年,经营主要农作物的企业年平均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的企业年平均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第二,企业有5名以上专职种业科研人员;

第三,企业具有适宜规模的育种基地,有满足育种需求的科研设备和种质资源;

第四,企业近3年年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5%,或近3年年平均研发投入不低于100万元;

第五,企业近3年有以本企业名义通过审定或登记的品种,或取得的专利,有植物新品种权者优先。

标准明确,更多企业有新身份

研发型种子企业的定义,让农财君想到另一个种业杠把子标签——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育繁推一体化”,是许多企业的追求。曾经要打上“育繁推一体化”标签,动辄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固定资产不少于5000万元,让许多种子企业,尤其是蔬菜种子企业觉得高攀不起

自2016年起实施新《种子法》之后,“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由农业部下放到省级,取消对企业注册资本等的要求,为“育繁推一体化”打开了新通道。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认定办法和标准。它始终是龙头种企的代名词,也让大部分种子企业望而不及。

如今,研发型种子企业的标准被明确,想必让更多种企有了新身份

今年中国种业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多项挑战。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表示,现在的种子企业还存在“小散弱”问题,今后要重振、要规范、要提升。

研发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研发型种子企业与“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定义和标准不同,但它们同样都是被寄望着带领中国种业前行的生力军

你是研发型种子企业吗?

记者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