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虚、脾气虚、肾虚,常见的这4种情况最需要周期调理!

《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道出了古人对于长寿之法的态度,但是也让我们可以在人的一生的时间长轴中去体会养生的奥秘。掌握四时,了解时间,更利于我们调理任何疾病。

疾病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健康的因素影响得久了,最后产生了疾病,中医所倡导的是“治未病”,在恶果还未伤害到我们之前,可以长期维持身体阴阳平衡,远离疾病;但是,一旦身体有了疾病表现,要恢复成健康的状态,同样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其实这就是一个周期概念。

你常见的这些情况其实都需要周期调理

1气虚

《黄帝内经》有言:“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既有来自父母之精气,又有后天得之于饮食和自然的清气。我们日常吃的温热寒凉四性食物都会在脾胃中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精神萎顿,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气虚“非一日之寒”,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熬夜,饮食不节均可造成气虚。而一旦气的推动力不足,马上血也跟着出问题。 周期调补关键:人参。气的调节可以依靠人参,最简单的方法是人参泡酒。取两根生晒参,放入50度酒浸泡2月,但容易上火。我国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创立的著名方剂——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也是非常好补气之方,可以长期使用。

2血虚

气属阳,血属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生气、养气、载气。“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液是濡养四肢百骸的,我们身体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的营养。

心血虚:则心悸、怔仲,因为心藏神,需要血养,一旦不足,就会记忆力变差,梦多,烦躁;

肝血亏:肝藏血,需要濡润,血液不足,人易发火,头昏脑胀,目赤肿痛,视物不清,干燥;

肺血不足:胸闷、气短、呼吸不力、心悸、胸中憋统等。

周期调补关键:阿胶。中医认为阴阳互生,气血也是这个关系,补血的同时,如果能使用补气之物反而能更好生血,养血非一日之功,更重要是持之以恒,调理血虚最好的方法可以采用食疗之法。如用阿胶山楂汁,阿胶9g、生黄芪3g、当归3g、山楂6g、后三味熬煮15分钟,后入阿胶烊化,半月为一个周期,坚持几个周期即可。

3脾胃虚

人体之气受于先天,为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还依赖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与补充。先天的精气无法培补,只能通过水谷精气进行补充。那么水谷精气的化生与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气不足、血受损,湿气横行,全身易发病。《素问·太阴阳明纶》:“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也就是说,每个季节,前18天,都是脾土相通的日子。 周期调补关键:补脾益气。薏仁、茯苓、红豆、菊花、荷叶、决明子、山药、大枣、芡实、蜂蜜、黄芪、党参、白术、粳米、糯米、牛肉、鲈鱼、菱角、莲子、栗子人参、西洋参、太子参等,要长期的使用。

4肾气虚

肾气中有先天之精,肾气也是真气和元气,其中所含肾阴、肾阳管理着身体所有脏腑的气化,肾阴主凉润、宁静、抑制,肾阳主温煦、推动、兴奋。肾阴不足,不能制阳会导致相火偏亢,盗汗、五心烦热、性欲亢进、遗精等,肾阳衰弱,则虚寒内盛,畏寒肢冷、腰痛阴冷、性欲减退、夜尿频、浮肿或泄泻。肾气不足,肺呼无力,头发脱落、耳鸣、耳鸣耳聋。 周期调补关键:稳固肾元。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食材可以选择鹿鞭、龟甲、牡蛎、枸杞、黄精、桑葚、玛咖等,肾元的稳固,也需要周期,还需要耐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