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周记2021/06/27
1,封面用的是连个月前的老版本,可见这周没有写毛笔字。
跑步有过1次5公里。
读书和上周持平,依旧是《红星照耀中国》,读了5小时,读完2/3,已经可以稍微介绍一下这本书了。
现在学校会指定一些书作为中小学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是个很好的趋势。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让这本书的读者很多,否则仅仅从这本书的题材来讲,在这个年代恐怕很容易受到冷落。
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1936年他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苏区的外国记者,通过几个月的探寻和采访,完成了此书。这本书有这么几个特点让它非常值得一读:
1)这不是一本给历史盖棺定论的书学术性的书,所以它没有政治正确或者极少这方面的要求,至少在写作的时候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并不觉得那是在读遥远的和我们无关的历史故事,而像在读网上的新闻稿,里面的故事就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发生着,很有真实感和画面感。
2)作为一本外国记者写的书,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它就是完全公正的,但必然不像自己写的书那么强的偏向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出版业1937年,当时还是国民党的天下,从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推崇共产党的书,为了能够出版,当时改名叫《西行漫记》,从这一点讲,它的内容可靠性又让人信任不少。
3)对于国共内战,以前大多是从课本、电视剧等渠道大致了解一点,看到的内容基本上仅限于武装交锋这个侧面,最近几年一些关于情报工作的题材也看的比较多。从这本书里看到了许多关于苏维埃政府建设的许多情况,才知道当时的斗争远远不只是武装斗争那么简单,共产党在政治教育、经济建设、文化宣传、土地革命、工业制造等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是以前都不曾注意过的,却又极其重要。实际上在《邓小平时代》中讲到的许多当时的政策,和苏维埃政府的一些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4)说的俗一点,这本书给了我很多人生激励。这阵子是我比较忙、比较累的时候,难免时常感到疲惫、精神不振,当看到红军长征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困局,就意识到自己生活当中的这点麻烦和琐事实在不值一提。
了解一下那个时代人们所遭受的磨难,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2, 周二是我女儿满月,刚好那一天的凌晨3点,孩子她妈妈的奶奶过世。电话一打过来,我们立即就动身奔丧去了,早上6点就到了益阳。
最近一次参加葬礼,还是二十多年前,我爷爷去世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小,没什么生离死别的概念,也不在意当时的诸多繁文缛节,这次重新感受了一下,变化不小,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好的变化。
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死为大”,这没什么毛病,尊重死者,本质上就是尊重生者,因为我们希望自己那一天到来时受到同样的尊重,而不会任由他人践踏。
在这里却有一个度的问题,而且很容易过度,以我所见来说,由此带来的问题实属不少。
我爷爷当年过世后,灵柩在家里停了9天,9天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吃吃喝喝,还有各种道场法事,给子女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出殡的时候本来只有不到300米远的地方,却绕了一个大圈,杂七杂八上百号人热热闹闹走了大概十里路才抬上山。
乡下还是比较在意这个,葬礼隆重,大家都有面子,生者想,我将来过世也这样,不枉一生辛苦。
这次去益阳,从去世到出殡,一共3天,尽管各种法事仪式免不了要走一个遍,没有耽误太久,就已经挺好(尽管有些仪式让人啼笑皆非)。
另外乡下也已经不允许土葬,遗体要统一到县里去火化,各乡镇设置了公墓,又是一大进步。
如果是我自己,一切从简就好,愿意悼念的就悼念一下,不愿意也不强求,遗体能捐的捐,不能捐的火化,人都没了,就不给这个世界添麻烦了。
当然,对于我的长辈,我还是会尽力尊重他们的诉求,就像我也希望我的后人尊重我的诉求一样。
3,上次提了一个关于学区房要不要买的问题。以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远,其实你稍微想一想,只要你不是独身主义,是有必要早做打算的。
只要你结婚,就有买房的需求,当然家里趁好几套房的土豪除外。买房考虑什么?第一条满足住的需求,第二条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这是两条最重要的刚需。至于其他的什么升值啦、环境啦、价格啦、配套设施啦可以考虑的无限多,其实都在这两条之后,所以孩子上学绝对是个大问题,自然就涉及学区房。
尽管不同地区在政策上会有一些差异,但是这么些年来,大体的政策没有变,即孩子上哪个学校,是根据你的住房(户口)来划定的,这里主要指小学和初中。
不同学校的质量差异,这里无需赘述,都知道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往好的学校送,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
家长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希望孩子考个好大学,往前倒推,那么先进一个好高中,好高中要看分数,自然就得先进一个好初中。
好初中不看分数,看学区,嗯,学区房的价值来了。
然后看学区房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老破小。因为好学校的建立需要时间,必然不是新学校、新小区,所以很多特别牛逼的中学旁边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住的条件是很差的。
二是单价高。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必然引人竞争,竞争抬高价格。
三是可投资。有升值空间,有较好的流通性,就具备投资属性。
最后上结论,只是我思考后的结论,很可能不对,可留言探讨。
1)在决定买不买之前,一定要先问清楚当地现行政策是怎样的,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孩子在相应的学校上学,这是决策的前提。不同地方是有区别的,有的租房就可以达到目标,有的买了房也不保证就能上学。
2)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那肯定要买,一是为孩子准备,二是可以租出去,三是将来可再卖出去。
3)承受不起风险的,建议不要买。这里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学区价值消失,这是最大的风险,而这个是受政策影响的,从买房到孩子上学,有好几年的等待期,这个等待期里发生政策变化是完全可能的,实际上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不断有新政策出来。
如果你完全承受不了这样的政策变化,那就不要买,因为这个是完全不受你控制的。
另外一个风险是,孩子学习不行。好的学校本身就不保证每个孩子都学习好,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旦你为此投入太多,你就很难接受孩子学习成绩差的现实,最终因为过度反应,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4)介于上面两种情况之间的家庭,就根据自己需求来决定好了,想清楚利弊就行。我个人是决定不买,一是我对住房舒适性有更多需求,二是我对孩子教育方面比较有信心,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没有那么强。
4,下一个讨论的育儿相关的问题:要不要生?生几个?这是其他问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