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庆炳先生之铭感于恩师

致敬!感恩!

得知母校北师大童庆炳教授意外去世,不胜悲痛。

童先生为当今文艺学界卓越领军人物,功名永存。先生虽已八旬,却壮志凌云,正有更可瞩望和期待者,然不幸殒折,实为教育界、文艺理论界乃至文学创作界之重失,令人扼腕痛惜!

我们无缘受业于童师,却有机会在网络上拜读了童先生的散文《我的“节日”》《教师的生命投入》,读罢更为童先生作为教育界名师之赤心善行所感动。他写道:“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感觉,这是一种快感,一种美感,一种价值感,一种幸福感,一种节日感,一种自我实现感……我这一生遇到的倒霉事不少,幸运的是我经常上课,每上完一堂成功的课,都有抓住一条鳜鱼的感觉。”说得多么真切感人啊!

特别是写道:“我认为最优秀的教师总是用尽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来为学生服务的人。”他写了一生最佩服的几位教师:一是德国19世纪-20世纪的大学教授恩斯特·卡西尔,忠诚教育,71岁死在教席上,“死在学生的怀抱里”;二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75岁赴日讲学,超时讲课也倒在讲台上。这二位国内外名师的崇高形象和精神深深地注入在童先生的生命里,他曾说:“我一直在诉说我的一个愿望……像卡西尔、华罗庚一样倒在讲台旁或学生温暖的怀抱里。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这种福分?”三是他的恩师黄药眠教授。黄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前两天,因预感到可能要遭批判,不能再登讲台,便决定马上给学生上他长期思考的题为《美的评价》、副题为“不得不说的话”的最后一课。他说没有准备好,但时间不等人,拖下去可能就没机会给大家讲了。果然他从此被迫失去了22年的光阴。平反后,因严重的心脏病,他本来不宜讲课了,但1983年80岁高龄时他,却坚持要给学生讲这最后一课。他从讲台旁的书包里拿出三个药瓶子一字排开,告诉听课的童先生,如果他倒下该怎样按顺序把药放在他舌下,然后便从容讲课。上这节课,童先生老走神儿,总想着眼前这“最后一课”,是黄师一生认真为人治学的写照,真是一种不惜生命、追求真理、为了学生而要把讲课进行到底的蜡烛精神!

因为我们在师大学习期间,与黄先生接触最多,他对教育的忠诚最令我们感动——

感动一,笔者对业师怀着深深的感恩。黄药眠先生是1953年就担任北师大中文系系主任的一级教授,笔者毕业留校后即由黄先生亲自指导,因而最了解,感受最深。如今把恩师的最令人钦敬之处满怀深情地笔录下来,童先生便最是有心有情之人!有感于此,我在给别人介绍此文此例时,竟然忍不住失态失声,情难自抑。

感动二,1983年,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被评定为全国第一个文艺学博士点,转年招第一届博士生(童先生副导师,协助黄药眠先生)和第一届硕士生(导师钟子翱、童庆炳、梁仲华),可是接着黄先生、钟先后病逝,梁先生又调动工作,童先生便成了顶梁柱,幸亏得到了程正民先生的援助。所以学界所谓“童门弟子”“童家军”确是对童先生培养了我国文艺学界中坚力量的盛赞。

感动三,北师大文艺理论队伍这样强(培养了七十多名博士研究生和数以百计的硕士研究生),不能不归功于黄药眠先生的亲自率领指导、精心锻造和巨大影响,以及以童先生为首的梯队团体的卓绝努力。有一次,黄先生提出并希望助手童庆炳要写写小说、诗歌和散文,说不论写得怎样,讲理论课就可结合自己的体验。后童先生小说出版,得到老作家秦兆阳的赞不绝口,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导师黄药眠便又鼓励说:“写得很好嘛,我觉得你是很有希望的。”又如教我们文学概论的卢志恒老师吧,仅是一般老师,名望那时远不如钟、童等先生,但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枯燥的理论课却是讲得那样的精彩!以至有学生不礼貌地背后称呼“地哆嗦”,虽未免夸张,却可见卢师的课是何等地深受欢迎。而卢师每一次上课,我们常可见到黄先生来听课的身影。只是文革中卢师因实在忍受不了被乱批乱斗而在临汾分校无奈自杀。呜呼,哀哉,惜哉!

感动四,对照童先生的尊师,对文革中的我们跟“风”乱批则深感惭愧。那时黄先生早丧失了话语权,但我们班还是组织了一次“批判”,班里干部最近还说,对那次批斗感到“真是内疚而懊悔不已”。我曾读过黄先生重量级理论文章和一些现代诗,一向崇拜,实在不知道有何反面材料,但又想既然是右派就肯定说过错话,这时正听说黄先生写过一则寓言《黄豆的故事》,便胡乱地随口批了起来:“黄是姓,豆是斗,这就是要和共产党斗,和社会主义斗,那不是右派是什么?”我只说了这几句,却弄得大家一片笑声。找不出材料,便这样毫无根据地瞎搞笑乱批判,真是可笑又可恨!黄先生若九泉有知,就请原谅我这无知之徒参加“革命”大批判的胡闹行径吧!如今我仍愧悔得无地自容。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觉得童先生崇拜恩师的洁心善行,尤令我感动致敬。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0)

相关推荐

  • 季羡林旁听冰心上课被赶出,阴差阳错去了陈寅恪上课:毕生难忘

    "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由巧合构成的,就像是1930年的清华园里的季羡林,如果当初的他旁听冰心课未被赶出去,他就不会一不小心走进陈寅恪的课堂,更不会有那 ...

  • 2021年的第一次上课情况记录

    走进教室,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这届新生怎么样.偏U盘又出问题,插上以后一直没有反应.这时一个瘦瘦的,看着精明能干的学生主动走过来,帮我操作多媒体,我立刻猜到他应该是班长,就脱口而出:你是班长?他 ...

  • 恩师张军先生

    恩师张军先生 前几日,跟大学毕业的弟子们小聚.席间,一个学生给我敬酒,郑重其事地说:陈哥,你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现在.我呷了一口茶,认真地说:你说得这么夸张,那是因为你没有见 ...

  • 量步北京:与妻师大行

    一个并不晴朗的周末,陪妻子去北师大看望她的同窗,探望她的师母,同时看看还能否拾起我们过去共同的记忆.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而这是二十年前启功先生题写的字.北 ...

  • 童庆炳谈治学之道

    编者要我谈点治学经验,心里惴惴不安.因为自己的学问连自己都不满意,怎么敢介绍治学经验呢!只是自己是个教师,平时免不了给学生谈到自己学习.教书和研究中的一些甘苦,学生们也还听得进去,这次就把其中的几个要 ...

  • 读孟庆果老师的新书

    网友孟庆果老师(网名"临川听雨")的新书<有些微小  有些暖心>拿到手后,有的章节看了一遍,有的章节看了两三遍,今天看完了. 孟庆果老师前几年就在网上贴出了一些小小说. ...

  • 读张庆先生征文

    张庆(1938-),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主编.2013年3月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著有<我的小学 ...

  • 【今日荐读】庆百年华诞 书百幅红福/马 达

    4月14日上午,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干部局院内,人头攒动,翰墨飘香,一派祥和喜庆的气象."石景山区委老干部局百名老党员写百福庆建党百年华诞"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该局今年为庆祝中国共 ...

  • 文穴鉴读|童婚、人兽恋、人头集市,茅奖入围的刘亮程写的“西游记”真野

    Muzuer/撰文 L.Cave 工作室/排版.校对.配图 最近一本书读得血脉偾张,一开始看到刘亮程的<捎话>总觉得这大概又是讲些有的没的私人往事(因为对刘亮程的记忆还停留在学生时代< ...

  • 郭进拴|我读刘庆邦《堂叔堂》

    [郭进拴原创]我读刘庆邦<堂叔堂> 刘庆邦,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十部,译成外文作品集六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七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 ...

  • 叽布叽布读童书之《咕噜牛》(绘本)

    <咕噜牛>真是一本很有趣的图画书. 封面上,树林里最显眼的是一对冤家.扬着长尾巴,跨着自信的大步伐,眼珠子忽闪出很多心事,三对飘逸的胡须都彰显智慧的果敢小老鼠:块头大,武装到牙齿,毛发也露 ...

  • 童庆生 | 关于翻译、奥尔巴赫与萨义德:答沈卫荣先生

    2019年8月23日,<文汇学人>刊载了沈卫荣先生的<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是完美的>一文.其中,有部分关于<汉语的意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一书 ...

  • 书评A140: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读《庆熹纪事》

    文/望月听雪 "庆熹十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二月里的天气就让人暖洋洋地浑不着力,往年柳树才抽芽.冰雪初消融之时,御花园里就已经遍地花开,尤其是那片梅林,争相怒放,香雪无垠."&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