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情商
向来公认 宝钗 才是大观园里情商最高的那个,黛玉则反之,但如果你不带任何预判地读小说文本,会发现, 黛玉 的情商超过绝大多数人——当然,首先得说明,我们这里说的不是机场书店贩卖的那种情商。
黛玉的情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伪情商,就是她刚刚出场时的各种得体。 贾母 问她读过什么书,“只刚念了《四书》。”等宝玉问她读什么书,她就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啥这么说?因为刚才贾母说迎春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邢夫人 要留她吃饭,她礼貌地笑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到了 王夫人 房间,王夫人让她朝上坐,她估摸那是贾政的位置,再三推辞,王夫人又再三携她上炕,她也就很顺从地坐下了。
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也透着紧张感,晚上黛玉在住处哭了,名义上是因为宝玉砸玉,实际上,也是这一路神经高度紧绷的结果。当年我到上海读书,第一晚,结束了跟新室友的寒暄,忽然就对着黑洞洞的窗外哭了,由此懂了黛玉的心。
这种客气是伪情商,黛玉的情绪并没有处理好,一直淤积在那里,到了绷不住或者说觉得不需要绷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雪崩式的坍塌。
她再次正式出场,是周瑞家的奉 薛姨妈 之命给她送宫花,宝玉先把宫花拿到手里欣赏,黛玉就他手里看了一看,问周瑞家的是单送她一人,还是大家都有。
以黛玉之聪明,不可能不知道初来乍到的薛姨妈不大会单送她两枝宫花的,她心里明明有了答案,还要问周瑞家的,明摆着自找不痛快。
周瑞家的说别人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几乎是正中下怀地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有人考证,从梨香院到黛玉当时住的地方,是最远的。我不知道这个考证是否牢靠,但抄近路是人之常情,就算周瑞家的有点势利,也犯不着为了坑黛玉,多花费许多力气。
这时期的黛玉,似乎罹患了“被迫害妄想症”:总有刁民想害朕。与此同时,她还特别争气要强,元春省亲,她安心大展其才,要在夜宴上压倒众人。
那段时间,是黛玉坏情绪的集中爆发期,她特别容易被得罪,一会儿不忿宝钗,一会儿跟 湘云 闹别扭,宝玉被夹带在其中,很尴尬。但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黛玉的情商也没完全掉线,体现为一种让人膜拜的弹性。
比如“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那一段,宝玉和宝钗的亲昵让黛玉很不满,但她的做法不是生闷气或干脆发飙——这是很多女孩子的常规选择。相反,她伶牙俐齿地奚落宝玉,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却又像玩笑,不会闹到大家都不高兴。最神来一笔是,宝玉要离开时,丫鬟给他戴斗笠,手脚粗笨了些,被宝玉呵斥,黛玉站在炕沿上,说:“啰嗦什么,过来,我瞧瞧罢。”
“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详了端详,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这是不由自主的关心,无形中也宣示了主权,你能想象宝钗这么做吗?不能,这个差别,就是黛玉和宝钗跟宝玉的亲密度的差别,若宝钗对宝玉有点意思,但凡不是个傻子,也该知难而退了。
还有黛玉跟湘云怄气那回,俩人也算闹得天翻地覆的。只因湘云说出小戏子像黛玉,本来就因为贾母大张旗鼓为宝钗过生日,宝玉也赞宝钗无书不知而一肚子不高兴的黛玉,这下子更不高兴了。宝玉赶忙给湘云使个颜色,并不是不敏感的湘云很火大,认为自己看了别人脸色。
宝玉就跟湘云解释:“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她恼。谁知你不妨头就说了出来,她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她,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哪怕她得罪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这段话啥意思?是说,我在意的不是她,是你,若是别人得罪她,我是不会管的。啧啧,这话说的,真渣男啊。不过,这也是《红楼梦》的妙处,自传体小说有太多男作者想把自己写成金光闪闪的高大全,唯有曹公时时不忘自黑自嘲,以自己皮袍下的小,呈现出最有质感的人性。
偏偏这话被黛玉听到了,自然要闹到不可开交,以为三人的关系要花好一段时间修复,哪想黛玉见宝玉果断而去,便以寻找 袭人 为由跑来查看动静。见宝玉写了一首很丧的偈子,带回房去,与湘云同看。这说明什么,说明黛玉和湘云已经和好了,怎样和好的,作者没说,但是就湘云那直脾气,黛玉若没有些和缓的表现,湘云也不大可能就这么收场。
黛玉敏感急躁,却是通情达理的。葬花的前一晚,她去怡红院, 晴雯 不想起身给她开门,还说是宝玉叮嘱了不要放人进来,黛玉那个伤心啊。但第二天宝玉一解释,她也马上就想到:“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也是有的。”
宝玉说要问明白是谁,教训她一顿,黛玉说,是该教训,否则得罪了宝姑娘贝姑娘的,事情岂不大了?说完她自己先笑了,并没有不依不饶地追究下去。
黛玉虽然爱闹小脾气,给她个台阶她就会下来的,不给的话,她也会设法找个台阶下。她并不是那种一根筋的人,就算不高兴,她心里也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别人是怎么回事,她不会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更不会朝着错误的道路奔到黑。
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那一回,她对宝钗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到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易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这话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来的,认错太难,承认嫉妒更加伤自尊,黛玉能够这样跟宝钗道歉,足以说明,对于她来说,真实比面子更重要,她的情商,让她有能力穿越小自我,认识到事情的实质。
对于他人和自身都有了解,管理自我和处理人际关系就不会太困难,黛玉和妙玉的交往也体现了这点。
很多人都不喜欢妙玉,我也是,除了她的文青范看上去很不真实,还因为她有攻击性。当着宝玉和宝钗的面,黛玉不过问了一句,这茶是不是旧年的雨水泡的,妙玉就说,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个水也尝不出来。
但林妹妹并没有着急,只因“知她(妙玉)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这情商太高了,她知道妙玉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也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妙玉的攻击到不了她身上,走开就是,用不着愤愤然。
可做对比的是 李纨 ,李纨说“我不喜欢妙玉的为人”,可能也曾感觉到妙玉的锋芒,就比黛玉更朝心里去。中秋夜,黛玉和湘云联诗时又遇到妙玉,妙玉请她们去喝茶,黛玉还是欣然前往,与妙玉相谈甚欢,对妙玉的才华赞不绝口。这种心无芥蒂,说明她将自己的情绪处理得很干净,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而那种类似于假脸姐妹团的互夸,只是“伪高情商”而已。
所以黛玉在荣国府,人际关系是不坏的。刁钻的晴雯,黛玉也能“待她甚厚”,这里面,可能有一种本能的怜惜。黛玉和袭人也还行,前面提到,黛玉不放心宝玉,以看望袭人的名义到怡红院来,若两人关系平平,这理由就太牵强。宝玉上学时,也叮嘱袭人闷了就去找黛玉顽笑,可见黛玉和袭人不会话不投机。袭人为母亲奔丧,暂离怡红院一段时间,黛玉也记挂着。
至于自我激励,要看怎样理解这个词,并不是成天打鸡血就是自我激励,像黛玉这样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时常反省,时常学习,在我看来也是自我激励。八十回《红楼梦》里,黛玉越来越柔软,也越来越善解人意,从动不动要跟人呛声,到对他人的好,都能领会,对他人的不易,也能体谅,这进步肉眼可见。
相比之下,宝钗更突出的是理性,而不是情商。情绪对她来说是多余之物,需要消灭的,她更想把世界纳入自己的体系里,对别人怎么想,并不感兴趣。所以她虽然高明,宝玉却一度对她很排斥,只和黛玉是知己。黛玉是有情绪也有情思的,有勃发有对抗也有处理,因此汪洋恣肆异彩纷呈,也才见真正的情商。
不能说谁更好,只能说,寻常人如我等,无法彻底地存天理灭人欲,心性上还是跟黛玉更加靠近。这就像读《论语》,看 孔子 夸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两个“贤哉”,我听到的是五个字:“我就做不到。”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食物的色香味都很讲究,还爱喝酒,因此有了欲望与天理之间的纠结。但正是这样的纠结,让他显得真实亲切,让同样纠结的我们,可以跟随着他学习平衡之道。
黛玉也是如此,跟她学习情商,比跟宝钗学更靠谱。宝钗的情商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循,可学的是具体操作,黛玉的处世之道里,有思维的痕迹,让人可以追蹑吸收。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