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节与梢节 形意拳虎豹雷音@戊己真人
形意拳的好处是总给人以启发,让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自从我知道了形意拳的虎豹雷音这一个说法,反复琢磨了许久虎豹的吼叫。
最近在慢慢摸索,确实对身体有好处。有的时候学豹子的低吟,一会儿就觉得胸口腹部都很轻松,好像洗了个澡似的。好像对于通气很有帮助。
最近在思考形意拳里的根节和梢节。
形意拳强调根节带动梢节,所谓整力。我一直在观察,就拿日常走路来说,人一般都是梢节带动根节。
在行走这一个动作中,梢节的用力和承压很严重,但观察猫科动物的走路,反而是根节先动,梢节基本不用力,仅仅是被根节带着动,只有在捕猎的时候,才是梢节也发力。这样的结果是动物的膝关节以下,小腿部分,基本没有任何肌肉,都是骨头、筋、皮。
相反大腿部分,越是到胯部等根节部分,肌肉非常的发达。人虽然也是大腿比小腿粗,但是明显的按照比例说,人的小腿肌肉要比动物的小腿的肌肉发达的多。尤其是健身房练出来的人,小腿都异常粗壮。
这也许和人是直立行走有关,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人日常生活行走中,小腿的发力比动物要多的多。这其实是病态的表现。
形意拳的意思,是把人纠正回正确的状态。即根节发力。在日常生活中,根节发力足矣,但在搏斗的时候,需要把根节的力贯穿到梢节末端。这样做的好处很多,试了试,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感好。由于是根节发力,且日常生活中无须贯穿梢节,因此身体的整体感很好。上下身很一致,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是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越来越僵硬。我下班时间走在国贸附近,看见许多人不但是上下身不协调,左右不协调,甚至都快成了用上身走路,每走一步,上身都摇晃的厉害,太病态了。
根节发力的优势是力不出尖。用梢节走路,每一步都是把一股力量泄了出去,但根节走路,梢节跟随的走路方法,基本是力量留在体内,循环往复,这样比较好。两条腿有种打劈拳的感觉。
刚开始的时候很别扭,好像有种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慢慢就觉得顺了点。根节发力好像是在唤醒身体的一些肌肉组织,原来一些睡觉的肌肉慢慢苏醒过来,估计加以时日,效果会慢慢显现出来。
齐公博口述:孙氏形意拳身劲研究
该文由齐公博口述,李念慈记录整理。孙氏形意拳对身体15处部位的要求。
对行拳时的头、颈、肩、肘、小臂、手掌、手指、胸、腹、腰、胯、臀、膝、足、脊椎的状态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拳中之劲,一是易筋易骨,二是周身一家,三是虚无之意,三者浑成,自然一体,拳中之劲得矣。若此,需对周身各处安排得当,示为规矩,久之身体成为自然,才是拳之自然。人身乃一小天地,何以入手?初学拳术者,当从十五处入手:
头要正而虚,正者,不偏不斜、不仰不俯。虚者,不擅自摇摆,如虚置颈上。
颈要绷而竖,绷者,虎领筋要绷起,此处松不得。竖者,直竖,不得软塌也。
肩要开而缩,开者,两肩均要外开。缩者,两肩根均要里缩。开缩同时一致。
肘要坠而垂,坠者,两肘不得浮虚。垂者,肘尖总要指向下,肘窝总要朝上。
小臂要拧裹,拧者,小臂要自拧成为一体。裹者,小臂伸缩总不可失去裹劲。
手掌要张含,张者,手掌要五指张开,大小鱼际互撑。含者,掌心总要内吸。
手指要贯领,贯者,手指总要气贯指尖。领者,以手指变化领出周身之劲。
胸要涵而阔,涵者,胸不可挺,而要涵如一虚圆。阔者,两肋总有拉开之意。
腹要松而实。松者,沉气不可勉强,总是徐徐而入。实者,气总要息息归脐。
腰要塌而顺。塌者,腰往下塌住,不可起伏。顺者,腰要顺下,不可有凹形。
胯要开而缩。开者,两胯总要向外松开。缩者,胯根总要内缩,开缩要同时。
臀要坐而提。坐者,臀如坐凳,提者,谷道内提。臀不可外翻,尾闾要中正。
膝要顶而扣。顶者,膝顶总要抽胯,需与重心变化相合。扣者,用意不显形。
足要抓而扭。抓者,脚心内涵,脚趾抓地。扭者,脚跟外扭之意,不可显形。
脊椎要拉直。拉者,虚灵顶劲,竖颈塌腰。直者,脊椎要顺滑,不可有凹凸。
将以上十五处安排得当,再合于拳式之圜研开合动静伸缩,于是拳劲得矣。
拳中之劲,非局部之力,乃周身内外六合而成,内外相合为其大德,生生不已为其小德,一动一静,周身内外神意气形无不相合,为拳中之道,得其中和之理者谓之自然。
水木太极拳社
功能介绍
新浪微博名:太极拳学。齐公博一系(孙氏太极拳、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掌)传人。曾经北京求学十余年,开个公众号,给自己的体悟做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