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43

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原创/闫孟秋

题记

农事说农时,说节气。做人亦是如此,守原则,讲规矩,抓机遇,这是做人的“道”,也是做事的“谋”,终究是一件长长远远的事情。

01

立春

冰河一坨坨解冻

腊梅一树树盛开

盖坡的麦苗舒展着叶子

蛰居的虫子在洞里缓缓苏醒

春韵喜上眉梢

女人说

立春了

我们浪去

静静等待春风拂过枝头第一个花蕾

春寒料峭被时光收藏在男人粗糙的棉衣口袋

斜阳里没有了老牛的影子

把纵横文错的枝枝叉叉一遍一遍捋顺

男人说

立春啦

我们喝酒去

五颜六色的衣服在广场飞扬

笑声被院子里的秋千一次次荡向天空

二月的春风把绿帘裁成千丝万缕

游鱼欢闹声凌乱了池塘

孩子说

立春啦

我们放风筝去

今天立春

阳光将陪着你穿过一个节气又一个节气

悠长而又抒情

02

雨水

雨水这一天,听到一句话:世界都不急,你急什么。一时,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是的,我们到底在急什么。孩子乳气未干,急急忙忙这样那样的教育;栽种的树苗刚开枝散叶,又急急忙忙拔掉换了另一种树;宾馆食堂新气还在,换了老板急急忙忙重新布置装修;旅游,急急忙忙出门,又心急火燎地回家。而太阳,不紧不慢地升起落下,月亮,不慌不忙地阴晴圆缺,地球以它固有的速度一圈一圈不停地运转。

世界真的不急,就像今天的雨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

那么,就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孩子慢慢长大,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静静地迎来每一个日出和日落。还有,静静地看着彼此的目光慢慢变老。

03

惊蛰

今日惊蛰

春风用食指笨拙地敲打着屏幕

密密麻麻的字

似迎春花枯枝上血红的蓓蕾

用无数的心 等待一个 真正的春天

04

春分

从节气上来说,春分一方面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另一方面指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不论那种都有一个词“平分”,也就是各半的意思。

我想起很早以前认识的一位长辈说的话。她说,人一辈子就像节气里的春分那一天,一半享福一半受罪,福享的多了罪就来了,受罪到一定时候福就来了。她还说,人一辈子笑多少哭多少是个定数,笑多了就该哭了,哭多了就该笑了。这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老人家是一个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的农村妇女。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六十多了。那个时候我刚休完产假上班,没有人带孩子,后就通过人托人找个只带孩子的保姆,就这样认识了老人家。她是河南人,因遭年馑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逃荒到陕西,前夫死了嫁给后来的丈夫再生育了三个孩子(到底前夫几个我也弄得不是很准,只是隐隐约约听说过)。也许是娃们太多拖累太重,要长大就要吃饭穿衣,生病了就要看病,到年龄了就要上学,到谈婚论嫁了就要张罗房子张罗嫁取,老两口过的日子一直都是紧紧巴巴惜惜惶惶,从我认识到她后来去世一直都是住在两间普通单边厦房,穿的也很朴素。但在我的记忆里,不论老人家日子有多艰难,她永远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好像天大的事她都能抗过去。那个时候我刚成家有孩子,工作有压力,生活有压力,遇到烦心事就给老人家说说,她总是给我说,娃呀,苦受尽了福就来了,哭够了就该笑了。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地方,但一直和老人家有来往,她有病了到城里找我,我就带着她看病。逢年过节或者闲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也去看望老人,每次春节去的时候,她都是整整齐齐坐在炕上,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她就从炕最里面的褥子底下摸索出两块钱压岁钱给我女子(后来是五块钱),再让老头子从房顶悬吊着的一个小笼里取出两个干石榴让我们给娃带上(我知道那是人家给的她舍不得吃专门留下的)。最后她有病我们和孩子去的时候她已经不是很能认识人,见到我们却清醒了很多,快走的时候我给了她五十块钱,她像没看着一样,只顾着颤颤巍巍从被子里掏东西,最后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钱塞给我女子,一块两块五块十块都有。后来我一直在想,她是个没文化的老农民,又是个农村妇女,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她的刚强她的乐观冲淡了甚至是压倒了日子的艰难,她说的一半苦是日子的苦,而一半福是自己心里永远盼望的那份福气,它和日子有关,又似乎,没有关系。

05

清明

这里是你的家。松柏簇拥,青草作伴,百花馨香,春鸟鸣和,肥沃的黄土地是你的床,蓝天白云是你的被,背靠着莽莽的铁镰山,极目俯视的是滋养你一生一世的母亲河,还有成片成片的麦田,果树,村村舍舍。这是一块福地,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滋养你的心,你的情感,你的思想。这里,是可以安妥你灵魂的地方。

这里还有你熟识的人,以后还会有更多你熟识的人来到这里。我们都和你一样,总归都要在这里安家,你早早先在哪里,先收拾好家里的一切,打扫庭院,烧好茶水,和邻里聊聊天,拉拉家长里短,依你的善良,你的质朴,你的热心肠,这里的山山水水,熟识的人,会永远护佑着你,你不会寂寞,也不会孤独。

我为你带来了所有爱你的人的问候和祝福,还像原来一样,我们热热闹地说,你听。偶尔你也插一句,岁月静好,永远这样。

家里还有你的气息,你的味道,你不紧不慢的脚步声,不高不低的说话声。我知道,你没有真正离开我们,你在那里看着我们,你还在叮嘱我们好好吃饭,拿好钥匙,关好门,照顾好小狗皮皮。

你还在,日子还是老样子,好好过吧。

三年生死两茫茫,

窗前萱草已泛黄。

素服着身忘斑衣,

追思常存扰梦香。

郭外梨白洁如霜,

孤坟掩映话凄凉。

借得酒家一壶酒,

年年清明年年殇。

06

谷雨

今天谷雨,早上起来就开始下起了微雨,不疾不缓,不大不小,滴滴落落了一天。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老祖父就爱给我唠叨谷雨。说谷雨的由来,说谷雨的讲究,说谷雨的物候变化,说谷雨后的“五谷百生”。老祖父喜欢一边说着话一边抽着旱烟,如今天的雨,不疾不缓,不紧不慢。他说的时候,我习惯坐在他旁边,搭拉着腿,手拉着他的衣襟,眼睛看着他满是皱褶的脸。在他的描述里,谷雨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就是晚上麦苗地里静静听起来蹭蹭蹭长的声音,就是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就是仓颉造字后祈求普降瑞雨的美丽传说。这对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对大肉白面馍馍时时刻刻充满向往,对于只看过几本简单小人书的我来说无疑充满了诱惑和憧憬。小时候的谷雨分明就是一幅画,一串音乐,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有老祖父那缓缓的说话语气,充满了慈祥的眼神,以及经常婆娑我头发的布满青筋的大手。及至后来慢慢长大,从老祖父那里知道了更多的节气,终究不及小时候听过的谷雨让我记忆深刻。

此刻,雨声有一声没一声滴落在防盗窗的隔板上。旁边,是叶广芩的《黄连·厚朴》,“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在这一瞬间,久久咀嚼的这两句话竟和今日谷雨有了神韵般的交融。经历了寒冬的凌厉,坚守了春天的清醒,终于在谷雨将迎来生命的蓬勃和绽放。自然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想老祖父年幼背井离乡从山西到陕西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年跟着蒙冤的儿子遭受屈辱仍保持不自轻、不自贱的气节,厚朴待人,坚守家风,深得巷人尊敬。我有幸在今天谷雨悟得老祖父二十四节气唯独钟情谷雨的情愫和苦心,明白老祖父几十年坚韧、从容和豁达的灵魂支柱,真真是年少谷雨一幅画,中年读懂已是画中人。

江南氤氲拂新茗,

塞北嫩榆斜插瓶。

窗外老枝挂青杏,

茅屋夜听滴答声。

芳草绿,春柳娉,

似遣春风催谷生。

且任牡丹乱翻书,

一任逍遥到秋冬。

07

立夏

立夏了。羞羞答答的春象过了门的新媳妇一下子饱满浓郁起来。鹅黄的绿退去了青涩,如泼了墨,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拥拥挤挤,昵昵哝哝,没有了影影绰绰的缝隙。大街上多了红的热烈,绿的青葱,黄的光明,橘的欢快。各种各样的首饰品开始在女人脖子、玉婉上绚丽绽放。小孩子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公园,马路,操场,只要能到的地方开始奔跑,疯长。宅了一冬捂了一春的老人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了再一次长长的等待。

08

小满

小满这一天我见到了一对母子。

男孩蹲在那里,看着路旁的小草,神情专注安静。

男孩在挑选他最钟意的叶子。似乎选中了一个,想用手折下来,又似乎不太满意。还在看着。也许站的时间长了腿有点麻,他换了一个姿势,调整了一下重心,继续蹲着。男孩端详了片刻,一丝微笑掠过嘴角。他轻轻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片叶,看了看,用微微的气息吹去上面的尘土,再仔细看了看,最后满意地折下叶子放到左手的塑料袋子。袋子里似乎已经有五六片小草叶子。男孩换了个地方继续蹲着,又似乎看上一片,嘴角又微微上扬了一下,再用手轻轻捏住,吹去灰尘,看了看,折了放到袋子。

年轻的母亲一直安静地看着男孩,嘴角也一直在微微上扬。安静的母亲,安静的男孩。

童年就像小满这个节气北方的夏熟作物,开始灌浆饱满,开始走向成熟,这时候需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用心去关注他,呵护他。有人说,小时候得到的爱是一辈子的铠甲,这话我同意。

09

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九个节气。

芒种是一个且播种且收获的季节。大麦、小麦有芒作物开始成熟,称得上是“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另一方面又是“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难得一个节气把播种和收获这样完美地和谐结合在一起。二十四个节气有一个芒种,而人生时时何尝不是芒种?仔细盘点,每一天,每一时,每一瞬,我们都在播种,又都在收获。有人播种辛苦,收获物质的丰富。有人播种温暖,收获精神的丰盈。有人播种罪恶,收获的是惩罚和报应。有人播种冷漠,收获的自然也是别人对他的忽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强调的是因和果,而生活中的因果又有谁能说得清不是时时瞬瞬的事情。

芒种也是一个十分注重时间概念的节气。芒种是种植农作物的分界点,农作物以这个时间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红薯光根根”就是这个意思。回过头再说人这一辈子,青少年时代,精力充沛,内心单纯,是学习积累和历练人生的好时机,及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也是支柱年龄,哪有时间哪有单位给你机会等你慢慢再学习,等待你慢慢再成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因此,不论是立国还是立家,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抓住节点很重要,抓住机遇很重要。

芒种就要“忙”种,否则收获的只有俾草,只有秕谷。

10

夏至

夏至的时候,老家的黄花菜成熟了。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安神菜、健脑菜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元素。除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之外,还有安神功能,同时对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特殊疗效。白居易曾有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能解忧”,足见其历史悠远。

采摘黄花菜一般是下午三点出门。采摘早了,花蕾未长足,分量轻,产量低,蒸制后条子细小褐色,质量差。而采摘迟的花蕾裂嘴或者张开,干制后不仅产量低,质量也差。下午三点,收拾好采摘的编织袋,装好凉开水,穿上防晒衣,涂上防晒霜,戴上帽子和手套,全副武装后我和大哥嫂子侄子开着三轮车去摘黄花菜。

出了门,整个人一下子突然暴晒在30多度的大太阳下,加上路旁的果树散发的热气,还未进地就感到了闷热和蒸晒。远远望去,齐整整的黄花菜地金黄浅黄的黄花菜挂在枝头, 一簇簇快齐身高的黄花菜杆和披针形苞片错综交织在一起。近看,每一个枝头黄花菜多少不一,长短不一,有的十数八个,有的多达几十个,有的一拃长,有的不足半拃。大哥告诉我,花蕾从外观上看饱满,质地松下,花嘴欲裂未裂,色泽发黄,三条接缝十分明显的黄花菜是分量最好,质量最好,今天必须采摘,否则第二天就完全开了花,没有了分量。采摘时要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花柄从华蒂和花梗连接处轻轻折断,同时要把两个胳膊抬起来,否则一不小心会把有的小花蕾撞断。我开始小心翼翼按照他说的顺着黄花菜行子采摘。我用眼睛用感官尽最快的速度判断每根黄花菜的成熟程度决定要不要今天就采摘他,因为不熟练,在有的菜面前犹豫数秒后才狠下决心,摘下后有时又懊悔可能采摘的太早,明天说不定还会再长些分量。有时不小心也撞掉一个幼芽,又内疚的不行。摘到手里的黄花菜条身紧致,均匀粗壮,单个的菜捏在手里光滑细腻,抓一把握成团手感柔软且有弹性,松手后每根菜又能很快展开。刚开始的热情过去不久,汗水就开始顺着头上、脸上、胳膊和前胸后胸往下淌,腿也被热气闷的裤子贴在腿上。采摘的编织布袋子是嫂子自己缝制的,袋子两边各有绳子作用的布长条,一边挂在脖子上,一边绑在腰上,随着摘菜进度的加快,脖子上菜的分量越来越重。大约40分钟,八分地黄花菜终于采摘完毕,我开始在地头迫不及待地大口喝水,迫不及待地大口喘气,迫不及待的使劲用帽子扇凉。大哥略做休息,重新又回到我摘过的地里,原来他担心我采摘不到位,来了个回头望,不一会,他就摘了一帽子黄花菜回来,看看面红耳赤的大哥和侄子,再想想自己的狼狈样,我们不约而同不由自主都会心笑了。

想起老先人说的一句话,钱难挣,屎难吃。

11

小暑

半浓半艳半娇喘,

半红半绿半相连。

半尘半土半浮面,

半僧半俗半情缘。

12

大暑

今晚我不想睡觉

我想看燥热了这么长时间的酷夏

怎么一步一步从年轻变得苍老

一步一步从难耐变为无聊

清月挂在半空朦胧袅袅

凉风穿堂而过拂面轻飘

长长的夏

似一把干草一点火就着

似一场马拉松没完没了

没有风吹

树梢不摇

没有阴雨

空气干燥

知了在林子一声声叫

老奶奶也不再摇着蒲扇

唱那传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谣

季节终归要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喧闹

日子终归要一个日头一个日头来回奔跑

炎夏终归要变成过去

雨季终归不会迟到

亲爱的人啊

请你千万千万不要急躁

夏的热烈才有秋的回报

走过严冬

才会有山花烂漫

春的妖娆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东北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诗歌八首记《红楼梦》人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作者简介

闫孟秋, 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媒体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逃离北上广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

  •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会这么准?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汉书<夏小正>传文中"夏历"在一年中,记载每个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的有关记载.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密切结合的,所以俗称农历.二十四节是根据大挠氏编制六十甲 ...

  • 【大荔文学·散文·孟周】母亲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96 母 亲 原创/孟周 图片源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一) 母亲今年七十有四,进了我们何家宅门大约七十年了,她从她的母亲.我哪未见面的奶奶.也是我爷 ...

  • 【大荔文学·散文·孟周】山楂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03 山楂树 原创/孟周 我北京寓所的院子里有颗山楂树,清明前夕,碧绿小堆状的嫩叶,簇拥着一丛丛洁白的山楂花,蜂蝶的飞舞.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燕雀 ...

  • 【大荔文学·散文·孟周】母亲(四)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06 母亲(四) 原创/孟周 图片源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团聚是中华民族如候鸟般代代年年不息的传承.我今年回过一次家,那时是流火的7 ...

  • 【大荔文学·散文·孟周】吊 兰(同题杨梦宏)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16 吊 兰 (同题杨梦宏老师) 原创/孟周 作者按:师杨梦宏先生作文之道,先生高山虚怀,鄙人受益匪浅.晤请先生以我多年前一篇<吊兰>做蓝本 ...

  • 【大荔文学·散文·孟周】母亲(五)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30 母亲(五) 原创/孟周 图片源自网络,与文章主题无关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村里上小学.初中度过的,除了走亲戚,没出过村子,吃.穿.睡都由母亲照 ...

  •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写文随想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8 写文随想 原创/何冬侠 说起写文章,我可能并不在行.一是自己很随性.二是没有灵感从不下笔.三是阅历有限,书读的少.可就是知道自己的毛病,却偏偏总拿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小亚】云上遐思录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82 云上遐思录 文/张小亚 文友菊兄写的一篇文章<云上遐思录>,让我浮想联翩,遐思无限.文中详细记录了飞机起飞.飞行以及降落的全过程. 以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44 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原创/闫孟秋 题记: 农事说农时,说节气.做人亦是如此,守原则,讲规矩,抓机遇,这是做人的"道",也是做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5 做饭和写文章 原创/闫孟秋 叶广芩在<豆汁记>里用很长的篇幅说写文章和做饭.她写熬豆汁,写做麻豆腐,写烧饼和火烧的区别,写炒花生仁,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