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籍三国名人:锦州市三人,辽阳市六人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其大部地区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幽州。尽管这里战事不断,但出现的本地籍名人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籍的三国名人仅有九位。其中,锦州市三人,辽阳市六人。
锦州市籍的三位三国名人出自同一家族,分别名为丘力居、蹋顿和楼班,是汉末三国时期乌桓部落的代表人物。丘力居担任部落首领期间,曾于东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勾结中山相张纯、泰山太守张举等人在东北地区起兵作乱,入侵中原地区,给中原百姓造成沉重灾难。为了平息叛乱,时任幽州牧刘虞、中郎将公孙瓒及后来的蜀汉皇帝刘备纷纷率部征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张纯、张举被杀,丘力居归顺,叛乱终于得到平息。献帝初平年间,丘力居病逝。由于其子楼班尚未成年,丘力居在临终前将部落首领之职授予侄子蹋顿。至此,汉末乌桓部落进入蹋顿时代。
与叔叔丘力居能力一般相比,蹋顿因骁勇善战得到了族人的广泛尊重和支持。蹋顿继任不久,大肆向幽州地区的右北平、渔阳和上谷等三郡扩充势力。就在蹋顿袭扰幽州地区时,袁绍与公孙瓒之间为争夺北方霸主地位的战争正陷入白热化,蹋顿选择站在袁绍一边,出兵协助袁绍与公孙瓒作战。蹋顿此举得到了巨大回报,袁绍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霸主后,与蹋顿结盟并授予其单于称号,蹋顿在乌桓部落的领导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被曹操击败。两年后,袁绍病逝,袁绍之子袁谭、袁尚、袁煕等人发生内讧,曹操趁机出兵征讨。经过数年征战,北方地区落入曹操之手。无奈之下,袁尚和袁煕只得投靠蹋顿,企图借助蹋顿的力量击败曹操,夺回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蹋顿对北方地区的巨大威胁令曹操不得不决定奋力一搏,冒险出兵征讨蹋顿。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与蹋顿之间的白狼山之战正式打响。曹军大将张辽一马当先,发动突袭。乌桓军队全线崩溃,蹋顿也死于张辽之手。在此战中,第三位锦州市籍三国名人楼班侥幸突围,与袁尚、袁煕等人一起逃往辽东投靠公孙康,最终被公孙康所杀。
首先要介绍的五位辽阳市籍的三国名人出自同一家族,分别是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晃和公孙渊。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在徐荣的推荐下担任辽东太守开始,直到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公孙渊被司马懿斩杀,公孙家族雄踞辽东近五十年,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东北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并对东北亚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公孙度是该家族第一代代表人物,为公孙家族雄踞辽东奠定基础,于献帝建安四年(公元207年)病逝。
公孙康和公孙恭均为公孙度之子。公孙度病逝后,公孙康接掌权力。在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中,公孙康采取了依附曹操的做法,得以保全实力。公孙康病逝后,公孙恭接掌大权,并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封赏,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不过,公孙恭在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遭公孙康之子公孙渊软禁,被迫将权力交给公孙渊。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攻占辽东后,将公孙恭释放,公孙恭得以安享余生。
公孙渊和公孙晃均为公孙康之子。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公孙渊软禁叔叔公孙恭,从此执掌辽东。在此期间,公孙渊将弟弟公孙晃送给曹魏作为人质,以此表示对曹魏的效忠。但他在暗地里却与东吴关系密切,并最终与曹魏决裂。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命司马懿率部突袭辽东。最终,公孙渊遭司马懿斩杀。在曹魏作为人质的公孙晃受到株连,最终被赐死。
第六位辽阳市籍三国名人是一员悍将,名叫徐荣。徐荣是董卓集团的一员悍将,官拜中郎将,地位甚至超过了董卓的女婿牛辅,公孙度得以担任辽东太守,也是因为徐荣在董卓面前的大力推荐。讨董之战爆发后,徐荣奉命出战,曾击败曹操和孙坚。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吕布诛杀董卓后,徐荣率部归顺朝廷。不久后,李傕、郭汜兵犯长安,徐荣率部在新丰迎战,最终死于乱军之中。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