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 薛玉竹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2020年10月29日是星期四,下午4:30,我终于迎来了本学期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课。因为新冠疫情,上学期学生未能到校集中学习,教学活动只能通过网课进行。尽管内容没有少讲,但因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总有一种不过瘾的感觉。这学期又因为高考延迟、学生错峰开学、新生军训,新生一直到10月29日才开始上课。上课前的几天,我专门去理了发,把要讲的内容看了又看,所用的课件修改了又修改,登台授课的急切心情难以掩饰。这天下午,我特地换上笔挺的竖领外套,穿上现在已很少穿的皮鞋,带上自费买的扩音器,提着装教学资料的公文包,满心欢喜地向教室走去。走近教室,就听到里面“嗡嗡嗡”的说话声。走进教室,“嗡嗡嗡”的说话声并没有停止。走上讲台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下面的“嗡嗡嗡”依然如故。我站在讲台上提醒了几次,下面好像没听见一样。我的头像挨了一棍一样也开始嗡嗡响起来,接下来的事情不用再细述,总之当我上课结束走出教室时,垂头丧气,两腿沉重,浑身疲惫不堪。11月2日,星期一,上午3-4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第二个班级第一次上课,学生纪律良好、听课认真,我又找回了上课的自信。下课后虽然劳累但心情轻松,已经几天没有睡好的我,午饭后很快入睡。下午在办公室,一位女教师跟别人抱怨说给新生上课时下面总有人说话,听后未吱声但情绪进一步好转。当晚一夜酣睡,真是难得的享受。光阴似箭,岁月不居,转眼之间已经从教30多年,人生正在快速向退休阶段挺进。大局已定,前景在望,似乎也该给从事了一辈子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了。我不是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从来没做出过骄人的业绩,只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按说也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但从事教育工作的酸甜苦辣还是有切身体会的。电光石火,雪泥鸿爪,长篇大论难写,片言只语能留,虽难启迪同侪,也可聊以自慰。从教之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两条不能突破的底线,并且真正做到了。一是平等对待学生。每个教师都喜欢聪明好学的学生,但学生之间差别实在太大,只要学习态度端正,教师就应该耐心指导、百问不厌,决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讽刺挖苦变相歧视,只能是循循诱导不断鼓励。学生需要老师的耐心,也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就不会再主动努力了,只能被动应付。二是与女生保持距离。因为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不对等,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左右。对于女生来说,轻则影响学业,重则影响一生的幸福,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对教师来说这是严重的失德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应该永远引以为戒。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与学生年龄差别不大,很容易引起女生的好感。但只要教师态度端正,一切都可控制。现在年龄大了,在学生面前除了以教师的身份传授知识外,更应该以长辈的身份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大学毕业后回到高中母校任教,当时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虽然没法与现在相比,但毕竟是重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很高,有不错的学习条件和锻炼机会。但那时不谙世事、年轻气盛,难免不心气浮躁,加上诸种杂事纷扰不断,虽然也做过不少努力,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用心不够、用心不专,很是遗憾。那时如果没有恩师王书义的提醒、鼓励、督促、指导,可能就走偏了,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2015年,与郭德友同学去郑州看望王书义、惠义恩老师。后左为王老师,后右为惠老师,前右为郭德友,前左为本人)在高中教学,以追求升学率为第一目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对教师最实打实的考核,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那些年,为了学生们的前程和自己的脸面,我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向老教师及时请教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二是大量阅读教学杂志中的文章,三是仔细研究高考试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那几年我参与地区教研室的期末考试命题,提交的试卷由其他老师进行审核和把关,最后往往改动不大。教学中,我反对对学生搞题海战术,反对靠消磨时间打疲劳战,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主张提高学习效率。我常对学生说,做一题要有做一题的收获,做对之后要知道自己是巩固了旧知识还是掌握了新方法,不能一对答案了事。我常提醒学生,做题要考虑时间成本,慢腾腾地做题即使做对也没有应试的价值,因为考场上的时间有限。这些办法行之有效,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1994年,我开始写稿并试着向外投稿,在《课堂内外》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教学文章,拿到了第一笔20元的稿费。后来又陆续在《物理教师》、《数理化学习》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也算是对那一段时间教学积累的一次释放。对于高考试题,我从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三个方向进行分类和研究,对试题进行难度分级,对程度不同的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努力方向,也很有成效。后来虽然离开了高中的讲台,但每年的高考试题公布后,我都要认真做一做,并分析研究一番,这个习惯作为一种乐趣又保持了十几年。(一九九四年冬,与同事去南阳参加教研活动后在武侯祠山门前留影。后排右二为王书义老师,前排右一为本人。)
(高中教学阶段的积累,主要体现在发表的几篇短文中。后来因为评职称和个人爱好,又陆续发表有十几篇较长的论文。)在高中教学时,虽然教的是物理,但考虑到学生们的高中生活紧张枯燥,又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总想给学生们有更多的影响和交流。在报纸、杂志上遇到好的文章,就利用晚自习辅导时间念给学生听,这在老师们当中是不多见的。这样做不一定对每个学生都有作用,但还是能够影响到一部分学生。20年后,与已经取得药学博士学位的学生李耿见面,他对我当年给大家念文章的情形依然印象很深并表示认同,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肯定。我认为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规划未来,因而反对学生为应试读死书,更反对教师为业绩教死书而与学生没有精神交流,在这些方面都努力实践过。
(2015年,学生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学生杜阳专门派车把我接回参加。虽然当年留下我们无数次足迹的操场已经荒废,我和学生们仍然在那里流连多时,共同追忆一去不返的时光。左为学生李耿,右为本人。)1995年,我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高中教学的舞台。虽然还是教学工作,但外在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教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一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服务。二是物理课程逐渐边缘化乃至取消,我只好改教专业基础课或其他副课了。每一次教学任务的变动,都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但不管怎么变,对自己的三个要求始终不变。一是认真教课,在年轻教师面前当好表率;二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为学生评教分数迁就学生;三是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和思想交流。认认真真教书,老老实实做人,大家都看在眼里,公道自在人心。
(2003年学院首届骨干教师与院领导合影,后排右4为本人。2006年第二届骨干教师任期结束后,主动退出该项评选。)有一年一个朋友来访,我陪同一起登××山,在半路上遇到几个下山的年轻人,一看到我就亲热的打招呼,并喊我“老师”。说实在的我已经不认识他们,但他们的一声招呼使我倍感满足,朋友也露出羡慕的眼神。还有一年几个朋友来访,我陪同他们游××庙,在售票窗口买票时,坐在售票员旁边的姑娘突然对售票员说:“这是我老师,给优惠点儿。”我知道这也是一个虽教过但已经不认识的学生,很显然她对我是认同的,我很高兴,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前些年,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对很多历史知识要么无知要么认知错误,这对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外在的世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出于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我主动开设了《军事知识讲座》这门选修课,十几年下来,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已经超过3000人。虽然不能说每个学生都能有多大的改变,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听后表示有振聋发聩之感,很多看法随之发生彻底改变。有的学生毕业后还跟我长期保持联系,并不时进行思想交流。有一个女生,我对她印象很深,不仅因为她每次上课都坐在前排,更因为她听课时那专注的眼神。第一学期上课结束后,在第二学期的课堂里我又看到了她来听课。我提醒她选修课再听是没有学分的,她说她只是感兴趣,想再听一遍。有学生愿意听你的课当然是好事,我除了高兴也没有多想。第三学期上课,当我看到她又坐在教室里时,我不是高兴,而是大为惊恐了。难道是“老大哥”盯上了我?虽然我上课时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但鸡蛋里面挑骨头也不是挑不出的。前些年就有一个老师讲课时被学生干部听出了弦外之音,举报到学校后被调离教学岗位。怀着不安的心情上完课,我特意让这个学生留下,问了她好多问题。她说她就是一个普通学生,这学期课少,发现我的课程内容每次都会有较大的修改和充实,就情不自禁地又过来听了。现在还能遇到这样求知若渴的学生,我大为感动。她毕业前夕,我专门请她吃饭为她送行,祝她走上社会后一切顺利!近些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来越难当。学生的录取分数越来越低,学生中手机成瘾者越来越多,高中阶段分散的问题得到集中和放大,使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优势是讲道理,如果讲道理没效,优势就会变成劣势,教师就变成了弱势群体。有一个老教师,因为课堂纪律失控讲课无法进行,一气之下竟站在讲台上狠狠扇了自己几个耳光。还有一个老教师,因为维持课堂纪律时遭到学生辱骂,暴怒之下与学生在教室里撕打起来。我也多次遇到过类似的局面,情绪几近崩溃,靠着多年练就的自制力,才没有做出出格的举动。热脸遇到冷屁股,岂是一句斯文扫地能概括得了的!教育并非万能,学校的教育更是作用有限啊!好在还有一所更大的“学校”等待着每一个人,那就是人人最终都必然进入其中谋生的社会。在社会这所“学校”里,每个曾经放任自己和正在放任自己的人都会受到另一种“教育”!
作为一个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当然是最大的幸福,但这种幸福并不会降临在每个教师头上。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和人生经历使我认识到,别说改变别人,就是改变自己都很难很难。所以,遇到聪明好学尊敬师长成绩斐然的学生,我不会居功自傲,更不会认为那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认为那不过是自己运气好而已。遇到不求上进顽劣不化目无师长的学生,也不会怨天尤人,只当是对自己的一场考验,一切都会很快过去。作为教师,深知启蒙的有限性。但是,有百分之一的人因你的影响而去观察、求知和独立思考,那也是影响的价值,就值得去做。(说没人喜欢学习,那是因为没找对地方。人多不是问题,这里就十分安静。2019年8月,摄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教与学,那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身处其中,需要的是平常心、责任心,至于结果,牢记“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的古训,尽力而为就行了。时光荏苒,除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我已开始向往退休后的生活了,希望能在另一个舞台上开始另一种人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薛玉竹,男,社旗县朱集人,网名豫园主人,豫北某高校教师。也曾嗜书如命,也曾爱做美梦,也曾拂袖而去,也曾激情喷涌。后来是:静坐每思己过,常怀感恩之心。如今是:视前程为归程,将他乡作故乡。千万社旗老乡是我良师益友,乡土赊旗公号是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