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随笔专辑(十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鲁 文

1

世界一流大学西南联大

晚上阅读到了: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公众网络2019年10月30日刊登《在梅贻琦故居前的遐想》这篇文章,感慨万千。
想起那是2015年年末的一天,我和刘丽妹子两个人从翠湖那边吃过午饭,沿着“一二一”大街,穿过云师大老校区往妹子家走,走到师大院子里,妹子忽然说:“姐,我带你看看西南联大旧址吧?”。
以前路过时,看到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的牌子,并没有留足细细参观。
记得当时踏进那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牌坊式的石门那一刻,心潮澎湃。
看到基本保留当年原样的教室时,我感觉好像跨入了那段历史岁月,那是一间铁皮屋顶的房子,黑板用木架支撑着,还有十张“火腿椅”,兼具课桌和座位的复合式椅子,非常简陋的学习环境。
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整八年,三校联合没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贻琦担任西南联大的校长,他以清华的教学体制来管理西南联大,成绩是卓越的。
在战火纷飞、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那些知名的教授们,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将永远镌刻中国的教育史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们坚持“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从不放弃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
在那种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西南联大有一种超越所有力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无法战胜的,视死如归报效祖国的热情,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传承、发扬光大!
八十年多前的“西南联大”是中国最牛的一所大学,也是中国人的骄傲,那是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和学校,随便一个专业一个系的老师,都是如今各个学科专业上的泰斗级人物。
下面这些名字您也许耳熟能详吧?
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等等都是著名校友,他们还只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而已。后来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学生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
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华罗庚、冯景兰、费孝通、沈从文、钱穆、周培源等都是西南联大不同学科的知名教授,西南联大校舍的设计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一流的大学,那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共约8000名学生,最后毕业学生才3300多名,约有一千一百多名学生中途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这些人虽然没有完成学业,但他们却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了为中国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上。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的第二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西南联大。
所谓一流大学,非谓有大楼者,而谓有大师者!

2

清晨阅读记录

今天是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农历九月十七。
面对困苦和磨难,唯有勇敢与坚强!
余秋雨先生《门孔》这篇文章,我已经读过几遍了,每次读过后,对内心都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心总是酸楚的,被老艺术家谢晋导演的大爱磊落的胸怀感动的泪流满面。
“门孔”告诉我们,谢晋导演悲惨的家庭生活,四个孩子,三个智障,令人感动、敬佩的是谢晋导演并没有因此而抛弃三个智障孩子,他用伟大、厚重的父爱,温暖着家人的心,可敬可歌。
孩子们脑子出现问题了,但是他们的心从未智障。正如智障儿子阿三,每一天站在门前从门孔里注视爸爸回家,智障儿阿四纯洁善良的描写,让人对残疾生命肃然起敬,每一天在门口等待爸爸回来,给他拿拖鞋和接过爸爸手中的公文包,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是父与与子的款款深情,是孩子与年老体弱的父母相依为命的疼爱!
谢晋导演他对自己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体现出一个父亲如山般的坚韧,如水般的柔情,孩子是他的生命,是他的世界!
我有幸看过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精彩绝伦的电影。他引领着全国观众从他的“门孔”里看到了时代的进步与变迁,看到了人性和奋斗的人生,看到了青山绿水的壮美,他是亿万观众心灵思想的引导者,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影视事业,他为中国的影视发展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老天似乎在妒忌英才,在中国创建了庞大的艺术世界,才华横溢的大导演,回到家,面对的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
对外界谢老从不隐瞒什么,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和磊落,是不是让我们现代人羞愧疚感啊!
伟大的人,自然会有颗伟大的灵魂,或许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他的伟大和辉煌。
正如余秋雨先生文中最后说的:
能深知人性和深知生命的人,不会为一种成功而感动,为一时的辉煌而感动,也不会为一种挫败或者名望而感动。
最难得的是生命初始的感动,是一种为生命自然形态中所能承载的那些曲折。
那些生命的每个日子中坚强面对的点点滴滴,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感动,为这样一种胸怀,宽容,智慧,粗犷,豁达,乃至不死不屈,不折不挠的精神的感动!

3

陌生人的温暖

在这薄凉的世界,温暖而深情地活着!
看到这个链接,我想起了,前几天回老家的一件事情:
那天,春泉舅舅请老爸我们一家,去他家吃饭,舅妈做了一桌子菜,非常丰盛。当我们刚刚坐下吃饭时,门打开了,进来一位大约六十岁左右,头发有些发白,穿着打扮得体,脸有些憔悴得老妇人。
她操着纯正的泰兴口音,有些哭腔的说到:“我是一个患尿毒症的人,因治病花费太大,所以出来乞讨,你们能行好给我点钱吗?我饿了一天没有吃饭了,能给碗米饭吃吗?”
我们都抬头望着这个面容憔悴的老妇人,看到她可怜的样子,我们斗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舅妈拿起一个碗,给她盛了一碗觅饭,又给她碗里放了很多鸡肉蔬菜等,我和舅舅都掏出身上所有得零钱给了这位老妇人,我们一家子就这样不知疲倦默默无语地看着他吃完饭,舅妈心好,又给她碗里倒了一些茶水。
她吃喝完了,给我们鞠了一个躬,口里说到:“谢谢你们好心人”
舅妈说不用谢,路上走好!
等老妇人走了,安姨问舅舅、舅妈:“你们认识她妈?”舅妈说:“不认识,怪可怜的,这个年代,谁家缺粮食啊?没有难处,谁能这样低声下气的乞讨啊?”
我真为舅舅、舅妈的善良厚道所感动,怪不得春泉舅舅家做什么生意都发财,厚德载物!

4

家乡行

2019年9月23日

这个可爱的小侄子,今天就要上学了,虽然相聚只有一天的时间,他带给我是暖心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回到家乡的当天晚上,在城里吃过饭,刚进家门,就听到他在里屋里甜甜的喊着“姑姑”,看到他穿着小背心,怕他着凉,我心疼地帮他穿上衣服,幸亏带了一点小零食,要不然怎么面对这个小宝贝。
昨天中午堂弟媳妇开着带着大侄子回来了,没想到大侄子已经是个头有一米七的英俊少年,上初中了,看到我一脸的欣喜喊“姑姑”。
看到两个侄子,我感到血缘关系的神奇。
自从舅舅、妈妈去世后,十五年没有回家乡了。这两个没有见过面的侄子,一见面那种亲切感从心底油然而生,特别是小侄子还依附在我身上撒娇。
昨天清晨五点钟,小侄子就在楼下喊“姑姑”了,我赶忙起床洗漱下楼,看到我他高兴的拉着我的手“姑姑,我五点钟就起床等您了!”
一个七岁的孩童,如此懂礼数,给堂弟的家教点个赞
我想去桥头赶早市,他高兴的拉着我的手“姑姑,我陪你去。”
外面的风很大,我给他拉好衣服拉锁时,他竟然说“姑姑,你也要拉上拉锁。”看到那对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我忍不住亲了他一下。
这一路小宝贝的言行让我刮目相看,当我拍河流的照片时,他在一边说“姑姑,这也是你的家乡吧?”“是的宝贝,这也是姑姑的家乡。”然后,我就给他开玩笑“你姓什么?”,他看着我笑嘻嘻的答到“我姓徐,你也姓徐,我们是一家人。”
我下意识的抱了一下他,“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当我们走进超市,他只选了三个小零食,口里念叨“姑姑,这些就够了。”
好懂事的顽童,一路上似乎认识他的人很多,“宝宝,带着你的是谁啊?”,他都非常友好地向人家打招呼“姨妈好!这是我姑姑。”
当我们娘俩顺着河边往回走时,前面田地里有一个立着新碑的坟墓,他指着坟墓表情忽然凝重地告诉“姑姑,那是我妈妈的爸爸!”我望着田地里的坟墓,紧紧拉住他的手,默默无语地往前走着,家乡有一种习俗,亲人去世后,舍不得埋葬的太远,一般就埋在自家门口的田地里,这样去了天堂的亲人不孤独。舅舅也是掩埋在自家楼前的田地里。
人来到这个世上,最要经受的就是悲欢离合,只不过对于这个七岁的孩童有些早。
回到家吃午饭的时候,他坐在我身边,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我感动的泪眼迷离,用头顶了一下他的脑袋说“宝贝,你是徐家的根,好好学习,以后还指望你光宗耀祖呢!”他竟然用大拇指在我的大拇指上用力碰了一下!弟媳妇拿出手机给我看他在学校跳舞的视频,他放下碗筷,跑到一边“姑姑,我跳给你看!”然后,踏着节拍跳起了舞蹈。跳的非常好,他说他还会跳广场舞,像模像样的,跳的真好!都得全家人笑的前仰后合。我蹲下笑着将他拥入怀抱“宝贝,你真棒!姑姑给你发红包。”“姑姑,你开心吗?”“姑姑开心,有你这么好的侄子,姑姑能不开心吗?”
说着,我就将红包塞进他的小手里,谁知他不要,我佯装生气,他拿起红包静静的放在了弟媳面前,下午三婶又塞进我的包里,“你弟弟教育孩子,不能养成随便要大人钱的习惯,好好学习,长大让他自己去挣钱!你要保重自己啊”
下午两个孩子还要上补习班,我正在午休,弟妹就悄悄地开车带着他们进城了…
宝贝,姑姑在这里祝福你好好的茁壮成长,姑姑不求你将来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安幸福!

2019年9月26日

回到家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多乡音亲切地、喊着我的乳名“文儿,回来了!”
愈来愈理解老爸,为什么在外漂泊了近六十年,总是忘记不了故乡的天空,故乡的稻田地,故乡的小河,故乡的一切,特别是故乡的秋天—丰收的季节。
昨天是秋分时令,家乡到处都是收获、晾晒花生的繁忙景象,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喜悦,虽然人人累的腰酸膝疼,当一粒粒丰满的花生果,跟着手中的农具的舞动,不断地跳出地面,也螚引起一声声惊喜的啼声。
“一年之中开心事,喜看丰收粮满仓。”
很长时间不明白为什么叫落花生?原理其实很简单:陆地上的植物  ,几乎都在地上开花 ,地面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上开花,地面下结果,所以人们叫它落花生。
我最爱吃刚从地里收获出来的花生,清水洗过,用盐水煮熟,坐在自己家老屋外面,享受阳光、蓝天、秋风、气爽,吃着美味的水煮花生,实在是悠闲的很呢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马?

5

苏州旅游

2019年9月16日

好静谧的疗养院,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层层叠叠的绿荫覆盖着一个不大的小山丘,满目苍绿,所有的林荫小道旁边,繁华满树,暗香浮动,如烟似霞,景色宜人,沁人心肺,富有诗意。
饭后漫步在院子里,听着秋蝉的吟唱,满院安然恬静的景致,站在高处远眺夕阳下的太湖,碧空浩渺,彩云悠悠,无限风光,尽在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烟雨蒙蒙,粉墙黛瓦,秀美幽静,姑苏小巷,园林古迹,驰名中外。软糯吴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方水城,人间天堂。

2019年9月17日

初日照山谷,远处淡淡的薄雾尚未散去,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若隐若现,有些缥缈,鸟儿的歌声充斥在荫绿的山谷里,灿烂的朝霞唤醒了这一片郁郁葱葱的山谷,粉墙黛瓦黄花,苍绿深处人家。
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所有的所有,觅一处隐藏在山谷中的秘境,静静的享受这山谷岭曲,云雾缭绕和清馨的天然氧吧…
健康的活着真好享受生活的美好吧!

6

随笔(2019年8月30日)

无论年龄再大,在父母眼里,你永远都是孩子,你永远都需要他们的照顾。
父爱如山,深沉沉重,年过半百了,还要老爸天天操心,是不是有点“女儿期”太长?有老爸在,我怎敢老去?
早晨,老爸发微信给我,他说给我炖了一锅营养汤,让我中午回家吃饭,这么大岁数了,还有老爸成天娇惯着,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同时,又感到有点羞愧,啥时候自己变成了“让老爸不放心的孩子?”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妈妈去世九年了,爸爸成了我们子女唯一的靠山,每次想起娘家还有老爸在,内心深处感觉特别踏实,家的味道是温暖祥和的,有老爸在,也昭示着生命的黄昏离我们还很远。
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命运无论经受多么大的厄运,老爸的家永远是我躲避风浪的港湾,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给予了我温暖的怀抱,特别珍惜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
老爸说下个月他想回老家看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离开家乡几十载,永远不变的是乡音。
“长大回家,又有几天不用说普通话了”,好深情的乡愁啊!
老爸的乡愁是牵挂,是家乡的一碗粥,是儿时伙伴的一壶老酒,是金黄香酥的黄桥烧饼,是那属于他的老房子......

7

女儿带我看海

站在老楼上看海,的确挺惬意,就是附近工地上的破桩声,有点扰人
投过窗户,海风吹过,一种清爽扑面而来,从高处看,海面上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水天合一,让人心情舒张。
此刻的海很安静,没有风浪,金色的沙滩上有好多穿着五颜六色泳衣的人影在不停地晃动,给平静的海面奏响了欢乐的乐章……
阳光、沙滩🏖,海浪 ,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儿时对大海的这些美好向往,随着岁月的流逝,那种浪漫情怀似乎变得不是那样的强烈了。
但是,对大海的敬畏之心愈发生强烈,大海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种色彩,它所拥有的是一种精神,是生命。
所以,我敬仰大海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的豪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大海它有惊涛骇浪,有对人类生命极限的挑战,尽管如此,我们也拥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英雄气节。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8

童年趣事看天电影

小时候看一遍哭一遍,记忆最深的一部电影就是《卖花姑娘》,在那个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在磁窑到莱芜东这条铁路支线上,有一个不算太偏僻,且在全路都挺有名气的四等小站,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那年月,我们孩童最高兴的娱乐活动,就是方圆几里地,晚上能看上露天电影,演电影次数最多的还是车站附近的大协村。
傍晚的时候,一家老小,街坊邻居,特别是我们小伙伴,成群结队,每人手里拿着板凳,吃过晚饭就急急忙忙到大队演电影的场所,占位置,那种兴奋和迫不及待,是现在玩手机和电脑的八零后、九零后想象不出的。
夏天看露天电影,需要等天黑以后,于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小朋友们嘻笑打闹,大人们聊天拉呱,露天电影地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也有为着抢位置吵架的现象,但是大伙儿一劝解,大多一会儿就没有事了,没有人太计较。
盼望着放映机射出一束强烈的光,银幕上出现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电影开始了,全场鸦雀无声,只有电影里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透过空旷的村野飘向很远地方。
夏天晚上看露天电影应该有蚊虫叮咬的,现在细想起来,那年月,夜晚看电影的时候,蚊子都去哪里了?没有感觉有蚊虫叮咬啊?
让我至今想起寒冬腊月,夜里看露天电影的滋味,有点不寒而栗。特别是电影放的时间略微有点长,到了晚上八点以后,冻的浑身哆嗦,因此冬天看露天电影,占位置相当重要,若在中间位置,除了脚有时候冻的发麻,身上并不很冷,真是奇了怪了,寒冬腊月,在外面场院里看电影,竟然冻不感冒。
在那个单调的年代,露天电影上放的片子来来回回就那几部,例如《卖花姑娘》,看了四五遍,依然乐此不疲,丝毫没有感觉重复的单调。
现如今,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什么歌舞厅、酒吧、KTV等充斥着娱乐场所,也是都市人消遣最活跃的地方,想起来那场景就让人望而却步。
人们再也找不到看露天电影那种快乐的感觉,儿时的快乐美好时光,再也寻觅不到了…….

9

请输入标题

看到了百草园网络公众号2019年十月二十九号王军贤《几度秋水寒梦里芦花白》这篇文章,蓦然间想起我家乡那条小河两边的芦苇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的寓意非常适合我老爸,离开家乡到外地几十年,难舍故乡亲,难舍故乡情。
可故乡对于我这个出生在外地,长于外地的“游子”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从小随着父亲工作调动的频繁,辗转不同的城市,都有我生活过的足迹,每一次的搬迁,我都将原来的居住地作为自己的“故乡”,有时候看到“乡愁”二字,我问自己,我的乡愁在哪里?
是那汶水河畔的小镇吗?是那“杞人忧天”古址的县城吗?是那孔夫子故里万仞墙边下一户人家?是那大禹治水定九州之一的古城吗?是沂蒙山下那一片梨花白?还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泉城济南?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故乡,在我人生成长的记忆里是断片的,我无法剪接出完整的画面。
我的故乡在哪里?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就是我的故乡......
家,一个永远不会让心灵寂寞,永远让人最向往的地方。家人的爱,温馨而平淡,近心而深远。
那古朴而美丽的苏北小镇  ,不仅仅是我的祖籍,那是我的根,那里有我血浓于水的亲情。
离开家乡,即为游子,何处思乡?只为那份亲缘……

10

寒衣节祭奠天堂的母亲

今天是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2019年第300天。
无数个孤独的夜晚,母亲走进我的梦里,我看到了妈妈,慈祥的笑脸,是那样的幸福快乐
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我想用无尽的思念做成月亮船,驶向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
我知道,妈妈一直在惦记着我在不停地向我张望,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和着我思念的诗句,化成一曲生命的交响,从地上响彻到天上,让妈妈听到我的呼唤:“天堂的妈妈,我好想您啊”!
妈妈,愿您在天上珍重,天冷添衣幸福安详,女儿一切都好,勿惦念。
深秋天冷十月一,
儿女哀思送寒衣,
纸钱携暖入天堂,
叩拜娘亲声悲戚。
阴阳相隔情难忘,
恩德后辈永传记。
(注: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鲁文,实名徐萍,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喜欢阅读,爱好文学,惟愿,今生情醉文字中,只谈耕耘,莫问收获。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