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生:枯荷之美(另:诗两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周阳生
我迎着冬阳,独自徘徊在万亩荷塘边的小路上,沐着寒风,踏着落枫,听着鸟鸣,看着满塘的枯蓬凋枝,仿佛看见了驼背的荷翁,在寒风在颤颤巍巍地坚守着空寂与冷清。又仿佛看见枯荷羽化成了丹顶鹤随风起舞,并在荣枯中蕴藏着优闲、豁达与宁静。
自古以来,文人爱荷者,首推吾先祖周敦颐之《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荣莲如斯,枯荷亦如斯。
历代文人骚客,写枯荷者甚多,有直白写之,有借景吟之,有惜荷叹之,有悟莲禅之。
如宋代诗人王镃《败荷》,即为直白写之,其诗云:“叶无圆影柄无香,收尽莲歌冷碧塘。一片伤心云锦地,也曾遮月宿鸳鸯”。诗人借莲塘败荷,抒发沧桑之感。
又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夜冷》:“西亭翠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诗人冷夜惜荷而叹之。
再如宋代诗人郭浩《枯荷》诗云:“饥雁飞衔投远渚,寒鱼浮触动斜阳”。诗人借景而吟之。
吾写七绝《枯荷》而悟枯荷之禅韵,诗云:“雁飞鱼弋少鸳鸯,叶萎枝垂映暮阳。冬日残莲禅意在,一池枯色溢余香”。虽然举目枯黄,但吾心有枯蓬余香和枯荷之美。
枯荷之美,是生命的线条在涅槃中延续。枯荷之美,是将枯败蜕化成了坚韧的风骨。枯荷之美,美在其形如鹤,神态自若。枯荷之美,美在清心静心,有洗尽铅华的意境。
枯荷,虽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趣景。也没有“接天莲叶碧无穷,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境。而是老态龙钟,虬枝枯败,在一汪清池中坚守寂寞。但是,那怕是一茎残枝,一支孤蓬,在寒冷中同样与腊梅一样傲雪,一样散溢着余香。
水陆草木之花,吾亦独爱莲,因为它一季一景,不论荣枯都能出污而不染。荷之如斯,人应如斯,要能在生命的轮回和岁月的洗礼中,培养出豁达与宁静,培养出成熟与坚强。
诗两首
01
七律·冬至阳生
题记:冬至阳生,吾名阳生。天人合名,吉日呈祥。晨祭父母三叩首,午拜天地九回肠。
阳生冬至话微阳,
添线思亲热泪殇。
蚯蚓此侯栖冻土,
葭灰蔽日渺烟茫。
麋躯雪涅解猗角,
丹鹤临风舞霓裳。
天道酬勤遐寿乐,
世间寒殒溢春芳。
02
七绝·冬至
六阴渐尽一阳生,
九九消寒春近成。
冬至祭天师祖德,
莲堂泣拜泪飞城。
注:1.冬至日,又称:阳生、添线日、日短、天正、书云、履长、南至等。
2.《逸周书——时训》记载:冬至日蚯蚓结,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麋鹿脱角如雪中涅槃。
3.古人善用葭灰(芦苇膜烧成的灰)放到律管吹出以占天侯,故有:“候气推黄钟,考风定六律”之说。
4,寒殒,指九九消寒。古诗云:“诗数窗前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馀日,看到今朝是杏株。”
作者简介
周阳生,号爱莲后生,曾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物资报》原盐城记者站站长。《东方生活报-老爸老妈周刊》原顾问。并兼任军歌嘹亮艺术总团顾问,中国巴马文学社顾问,华人文艺联盟副社长、龙风大学创新文化总监,诗苑纵横总社总顾问,北京伊人文学社名誉社长,古艺轩红山文化馆特聘研究员。在纸媒发表各类题材文章近百万字,著有《爱莲后生》杂文集、《神话诗集》《红山神韵》论文集等,其中1988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992年获盐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最高荣誉奖。并多次在各种诗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