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理论(2)——北斗历法篇

张登本

I 摘要:不懂天文历法,就无法研读古代经典,就无法学习《黄帝内经》。这是缘于古人应用五种天文历法知识构建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随处运用这些历法知识,度量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康复过程,解释相关理论。因此说,研读其中的历法知识,有助于明白相关原文的真正意涵及其发生背景。

所谓“北斗历法”,是指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为依据制定的历法。这一历法历定阴阳(寒暑),历定四时,历定五行(即五季),历定八节,历定二十四节气。由于北斗七星在天空运行的群星中最为耀眼,七星的位置、形态相对固定,且与太阳回归运行有固定的关系,这一关系与古代人类的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因而依据北斗七星作为天文背景制定的北斗历法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历法。当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七日星期制度,以及二十八宿、四面八方、卜筮[shì] 之用四十九等知识均为这一历法的遗存。

有关北斗历法的相关知识,如《尚书·舜典》就有“漩玑玉衡,以齐七政”(司马迁认为是“北斗七星”。所谓“漩玑玉衡”在远古时代就是指北极、北斗。随着观测星象由斗极转移至恒星群,加以观测仪器的创制),就有了北斗历法的初始记载。《鹖(hé,一种像雉而善斗的鸟)冠子·环流》认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根据北斗星斗柄指向来确定一年四季的。《淮南子·天文训》在此基础上,更以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称为“建”或“斗建”)拟定节气时岁的,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二十四节气及其时间节点,其中就应用了一岁有八节八风(此“八风”名称与《黄帝内经》有别),而且有关四时八节的时间节点都有明确表述。《史记·天官书》有“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等记载,后来《汉书·天文志》转载了司马迁对北斗历法的表述,这些显性文献无不与北斗历法知识相关联。

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左右)漆箱盖的中央写有篆书“斗”字,代表北斗七星。围绕斗字写有二十八宿的名称。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二十八宿文字实物。漆箱盖上中央那个特别大的“斗”字,分别向东西南北特意延长了四笔(即四象),而这四笔正好指向二十八宿四宫的四个中心宿。这幅图案意义重大,因为二十八宿代表整个天体,而北斗处于它们中央,正是“天心”。当今全世界都在使用七日星期制度,可见北斗七星历法最古老,也最持久。二十八星宿、四十九大衍之用,都是北斗历法的遗存。《灵枢·九宫八风》中全面地运用“洛书”之理,以此为据,创立了独特的北斗历并论证“八风”发病原理。北斗历是以北斗星的斗纲(即斗柄,第1,5,7星,有一说指第5,6,7三星。张介宾的《类经图翼》曰“斗有七星,第一曰魁,第五曰衡,第七曰杓[biāo],此三星谓之斗纲。”)旋转时所指时空方位来调整太阳回归年时间的历法。

张闻玉在《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中明确指出:“肉眼观察到的北极星,位置是固定的,北斗七星在星空中也十分显眼,那就不难测出它们方位的变化。所以,先民观察北斗的回转以定四时。古籍中众多的关于北斗的记载就反映了上古的遗迹。”这是北斗历法发生的天文学基础。

可以看出,从现存显性文献的角度看,是《黄帝内经》第一次运用生命科学知识对北斗历法的内容予以展示的。

1北斗历法的特征

结合《灵枢·九宫八风》及其与《淮南子·天文训》的原文对照,可以看出北斗历法具有如下特征。

1. 1北斗历法是以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的

北斗历法是依据人们观察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一个太阳回归年不同时段的指向方位,推算年、节、日的一种历法。从严格的意义上看,该历法仍然属于太阳历法的一种类型,其中的年周期就是太阳回归周期,即366日为一年(取其整数)。这也就是“中国历法”研究中所说的“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认为“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使用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历法的朝代。“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故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

所以李守力说:“中国古代曾经广泛流行北斗历,只是没有直接使用这个名字而已。”并且引用《鹖冠子·环流》的原文后认为,这就是古人判断四时的依据。还认为,古人应用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进行夜间计时,因为斗柄每旋转30度即为1个时辰。因此李守力认为“北斗历法是最早的科学”。

1.2北斗历法将一年366日分为八节

北斗历法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将一个太阳回归年(366日)分为8个时段(即八节)。各个时间阶段的划分在《灵枢·九宫八风》有明确表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冬至 一 叶蛰 北方 坎),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立春 八 天留 东北方 尺),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春分 三 仓门 东方 震),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立夏 四 阴洛 东南方 巽),明日居上天宫四十六日(夏至 九 上天 南方 离),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立秋 二 玄委 西南方 坤),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秋分 七 仓果 西方 兑),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立冬 六 新洛 西北方 乾),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招摇 五 中央)。”

回顾《淮南子·天文训》的文献可知,《灵枢·九宫八风》关于北斗历法知识的应用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本之有据的。

总之,北斗历法是将一个太阳回归年(366日)分为八个时段,用以度量一年四时八节的历法定制,是《黄帝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所应用的历法之一,用以预测一年不同时段的气候、物候,以及可能发生的疫情和疫病,并以此为背景创立了诸如八正、八极、八风、八动、八溪、八节、八虚、八髎、八纪、八达等与医学知识相关的专用术语,足见该历法在中医药理论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2北斗历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灵枢.九宫八风》应用北斗历法的意义在于以斗柄旋转指向为依据,确定了一岁四时八节的时空方位、时间运行的序列和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并以此论证和判断不同时空区位可能发生的贼风虚邪、邪气致病力的强弱和可能所伤害的内脏等。

2. 1肯定了宇宙天体运行是自然界变化的根本

篇中的九宫图说与八风理论内容丰富,包容复杂宽广,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内容,为人们认识宇宙天体运行、自然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了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与依据,对于指导气象预测及人事社会活动、农业生产的安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研究气候变化对于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影响,帮助人们认识疾病的发生、性质、流行等,更有其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宇宙星体相互位置的运行移动,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周期性规律变化,从而引起了自然界生态物体、环境的变化,这就势必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改变,通过对宇宙天象的观察,就可预知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体病与不病的具体情况。这些都与九宫八风理论所倡导的基本精神极为相似。该篇应用北斗历法的意义在于:以斗纲作为本篇生命科学知识相关问题的判断标准。

2. 2突出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原文通过天体运行变化,充分讨论对四季气候、人事社会及其疾病变化的预测,以预防异常自然变化对人体生存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其预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对疾病的预防。原文一再强调“如避矢石”,要适时避其虚邪贼风,这也是中医学一贯主张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的又一突出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医学预防学内容。

2. 3确立四时八节的判断标准

太阳历法(包括十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是以“立杆测影”的方法确定四时八节的,而北斗历法则是依据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四时八节的。

斗柄指向正北方位,冬至节到;斗柄指向东北方位,时至立春;斗柄指向正东方位,春分节到;斗柄指向东南方位,时至立夏;斗柄指向正南方位,夏至节到;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至立秋;斗柄指向正北方位,时至秋分;斗柄指向西北方位,立冬节到。

“太一”有不同的内涵,但此篇中的“太一”(又作“太乙”)指的是北斗七星。《汉书·天文志》所说的“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的意涵正是对本篇应用北斗历法意义的有力注脚和说明。

2. 4确立气候变化的判断标准

北斗历法认为,根据斗柄的旋转指向可以判断/预测一年八节的气候变化。四季有四时之气,八节有八时之风。四时八节之正风,可以长养万物;八节四时之虚邪贼风,可以毁伤万物,可以成为致人于病的邪气。

2. 5一年一循环的判断标准

北斗历法一年一循环,是以北斗星的斗柄循环一周确定的。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北天极(北极星)时,既是上一年的结束(时间节点为冬至),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当斗柄在此指向北天极时就是北斗历的一年。所以,北斗历法的岁首是“冬至”日,也是全年中午日影最长的一天。中国古代是依据4条标准确定“冬至”的:( 1)全年中午日影最长的一天;( 2)日出东南方位;( 3)二十八宿中的晶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4)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午线的子方位。

斗柄无限循环,历中千年万年不变。这就是规律,也就是永恒。

2. 6斗柄指向作为与生命科学相关事项的预测

原文认为,斗柄指向是区分正风邪风的判断标准,所以篇中原文说“太一人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灵枢·九宫八风》)。明确表达了应用北斗历法中八节时段划分的医

学意义。

2. 6. 1预测天象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灵枢·九宫八风》)。以八风的不同与特征预测吉凶,原文中以实风与虚风代表正常与反常气候,判断天象的有益与不利。原文指出每一季节,都有当令的风向,即所谓的八正实风,也有不测的气候,谓八正虚风。这一较为系统的内容基本上可预测一年的气候变化。

2. 6. 2预测物候

如原文“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灵枢·九宫八风》)的记载。

2.6.3预测人事

如原文“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灵枢·九宫八风》)之说。

2. 6. 4预测八风

八宫八风会产生八种“邪风”,八种邪风可以引起八种疫病。篇中以北斗七星斗柄为基准,可以清晰地确定八种邪风,从而预测相关季节在相关地域可能发生某种疫病。此即原文所说的“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之义。

发生于不同时节的贼风虚邪,有不同的致病特征,因而会导致不同发病特点的病证。

2. 6. 5预测疾病

原文指出“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又如“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民,内舍于脾,处在于肌,其气主为弱”(《灵枢·九宫八风》)等以预测脏腑受病。这是本篇具有宝贵价值的突出内容,与《吕氏春秋·孟春纪》中“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的认识以及有关疾病预防和流行的思想是一致的。

预测是预防的前提,又是做好预防的基础。由于九宫八风理论在指导气象预测方面,有着以中央区域为主兼及其它八方区域的预测优势,再结合年月时节,又有了定时确定方位的实用预测价值,为人们了解天气变化在年月时节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从理论上奠定了基础,进而为认识和掌握不同季节、区域所发生的疾病提出了依据,在疾病的预测、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学在诊治疾病时,重视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的学术内容,在疾病病因学、发病学等方面,同样也有着重要意义。

该篇是《黄帝内经》中的预测学专篇,其预测特点是把有《洛书》的九宫格和后天八卦相合,再分布于四方四隅及中央,以确定方位,配以根据星辰观测的时节:二分二至四立,以太一游宫为预测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方位与节令、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预测方法。

太一游宫是指斗纲建月一年在天空通过的九个方位而言。即北极居中,斗运于外,北斗七星围绕北极而转,其斗构旋指十二辰,九个方位而言。太一从一宫轮移九宫,论述二十四节气交替的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体的影响,以此预测风雨灾害、疾病流行。这一重视季节与病候的关系的学说,对气候异常而致的季节病的认识与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6.6“三虚”与“暴病”的预测

人类为何会有暴病碎死或者瞬间偏瘫?原文认为,“三虚相抟[tuán],则为暴病卒死……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灵枢·岁露论》)。

何谓“三虚”?“三虚”是指风气与所当的年、月、时均相冲逆。虚,非时而至,亦即与太一所指位置相反,而具体又有年、月及时节的区别。杨上善释“三虚”“谓年虚、月虚、时虚”。据《灵枢·岁露论》可知,“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

该篇所言的八风,实指从当令季节相对方向而来的均属于虚邪贼风,故能使人生病。由于虚风之不同,为病当然各有所别。假若人体虚弱,又逢天气之三虚(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即分别是指当年岁气不及,月缺无光之时日及四时反常的气候),而内外相感,正气不得胜邪,就会发生暴病死亡。如果三虚中只犯一虚,就可发生困乏疲惫、寒热错杂一类病症。若被雨湿所浸,则邪伤筋肉,便会出现痿病。人如果遇到三虚的时候,就可能偏中邪风,致突然昏仆倒地,而引发半身不遂一类病症。

2.6.7冬至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午线的子方位

《内经》所载“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是以北斗星斗柄指向确定的。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北方的北极星即为“子”,与其正对的南极即为“午”,这就是前人确定南北子午线的天文依据。“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一七星,四一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岁。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口,口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口锐,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口锐,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领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附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踩下,行阴分,复合于口,故为一周”(《灵枢·卫气行》)。以上揭示古人已经有了“天球”概念。就是说,以观测者为圆心,以无限长为半径,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以周天二十八宿为标记。这个天球,以北极星(又称太一、天心)为轴心,北斗七星为枢机,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着。

通过《淮南子·天文训》所述“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羊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蹄通之维”之说,将八分方位与十二分方位予以了对应。这既是北斗历法应用的实例,也是《黄帝内经》中推论营卫之气(或气血)一昼夜在体内循行过程的依据(《灵枢经》的《五十营》《卫气行》),及其与人的睡眠寤寐、目之开阖等相关的知识。

此外,《黄帝内经》的20余篇约40余次在北斗历法将一年分为八节的时段划分的历法背景下,创立了八正、八极、八风、八动、八溪、八节、八虚、八髎、八纪、八达等专用术语的相关医学知识,如用以表达四方八方空间方位、用以表达四时八节时间区位、用以判断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空间的气象、物候,进而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疫气、疫病的预测和防治。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北斗历法在《黄帝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提示我们在研读经文时,务必不要忘记有的原文是要凭借这一历法知识才能读通、读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