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逛商圈、就近休闲成新宠……这个春节还有这些消费新潮流
2021年春节黄金周,面对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的新形势新情况,全国消费市场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
非接触、少聚集安全消费成为共识,预约制、错峰式休闲度假广受推崇,居家购物、网上过节、到家服务、近郊游玩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品质性、升级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据 商务部 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商品消费备受青睐
就地过年推动居家用品消费大幅增长,年货礼盒、家电家居、休闲食品、换季服装、健身器材等传统产品销售火热, 再加上春节恰逢情人节,金银首饰、美妆产品、鲜花手礼等品质商品消费尤为旺盛。
春节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讯器材、家电数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107.1%、39.0%和29.9%,部分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同比增长49%。
厦门等地鲜花销售量比去年增长30%以上。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零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76.5%。河南、天津、贵州、宁夏、四川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8%、64%、43%、23%和20%。辽宁、吉林、浙江等地重点监测企业通讯器材、高端日用品、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成倍增长。
据有关机构监测,全国十大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达到2019年春节同期86%水平。
新型消费表现亮眼
疫情防控带动安全、智能消费迅速壮大,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发展,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今年春节新潮流。借助不打烊的网购、快递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浓浓亲情穿越时空。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的“全国网上年货节”, 假期前6天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
随着5G和4K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人随时随地“云”过年。
河北、福建、山东、广西、甘肃等地群众在云端看烟花、 逛庙会 、赏花灯、走亲友、买年货,感受浓浓年味。
云南、广东、湖北、黑龙江、大连、新疆、西藏等地开展“一部手机逛商圈”、“线上云花市”、“线上打年货”等活动,线上领券、线下打折,让就地过年群众得实惠。
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发放上千万元的数字红包,让当地群众率先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特殊年味儿“大礼包”。
餐饮消费红红火火
今年春节,广大餐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努力为消费者特别是就地过年群众提供安全、优质、多样的餐饮服务,餐饮消费红红火火,年夜饭套餐、半成品年夜饭外卖销售火爆,线下餐饮表现也十分抢眼。
春节期间, 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餐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3倍,部分外卖平台线上餐饮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
除夕当天,有的平台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70%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位居前五位。青岛线上年夜饭套餐销售数量同比增长近3倍。
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也加快上线上云,北京部分餐馆外卖销售增长1倍以上,收入占比超50%。
各地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内许多餐厅一座难求,生意红火。
上海、安徽、青海、陕西等地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79.0%、40.5%、21.0%和18.1%。
就近休闲广受欢迎
就地过年带火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各地公园、景区、博物馆、电影院、滑雪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客流量明显增长,城市郊区度假酒店、民宿等预订火爆。
有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延庆、密云、怀柔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同比 增长3倍以上 ,上海崇明、 青浦 、嘉定等郊区住宿消费额 增长 2倍以上 。江苏、内蒙古、山西、湖南、江西、海南、宁波等地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文博展览和民俗旅游等活动,为就地过年群众提供 更多选择 。
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引爆春节电影市场。 春节期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70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今年开年仅一个半月,电影票房即突破1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
生活必需品量足价稳
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高位趋稳、稳中有降。
据商务部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零售企业和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监测,2月17日粮食零售、批发价格比节前(2月10日)分别下降0.1%和0.4%;食用油零售、批发价格分别持平和下降0.1%;猪肉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上涨0.4%和下降1.5%;牛肉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下降0.5%和上涨0.4%;羊肉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下降0.4%和上涨0.8%;鸡蛋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下降0.4%和1.7%;蔬菜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上涨1.1%和下降1.9%。(总台央视记者 徐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