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们谈作文5

和学生谈“展开”

从小学起,很多学生学习中接受现成观念过多,作文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被 “灌”多了,观察和思考的意识淡漠,笔下很难有新意。我注意到,即使作文中有一些个人的观察,也往往停留在照相式的记述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多一步也不肯走或是不敢走。

有次看到学生作文某处一笔带过,感到可惜,顺手在旁边批了一句“这里可以展开”。学生说“我从来就不知道怎样'展开’”。我想了一下,这个真是可以教、也该教一教的。和许多学生一样,他只知道“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一丝不苟,谨毛失貎,观察成了临摹,没有了精神和灵魂,有作文的“样子”,但没有值得看的内容。比如,记叙的画面有没有内涵,作者写一个场景或是一句话时,脑子里是不是该有些“别的东西”?作者一笔带过,引发读者的猜测,可是在你的作文中找不到蕴含的思想情感,作为老师,会认为你没写好。就这么简单。我在这里和学生说的“展开”,意思无非是想引导他们不要停留在老地方,争取写出一些特别的内容。

学生常常埋怨生活单调,我说,按你们的逻辑,一辈子在学校当老师的岂不是更枯燥?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往往比较固定,在有限的观察中,可以检验他的生活趣味与能力。有位学生作文中提到每天乘坐的某路公交车上的几位司机,而我没有这样的经验,我因此想到学生是“定时、定点”乘坐公交车,而这路公交车班次比较稳定,所以他能认识那些司机。但他提到,两年时间“从来没有打招呼”,这就值得“展开”了。我的问题是“你认为那几位师傅有可能认识你吗?”学生认为“也许不会,他的工作不容许分神”,“当然也许我一个学生,不算什么”,“线路全长有二十六站”……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例子。在分析这个例子时,学生在看着我,教室里没有声音,估计大家都在根据经验思考“其他可能”,也许有人在想自己的经历。学生想象力受到限制,因为有既定的文化灌输,同时因为对社会缺乏了解的愿望,缺乏独立的观察经验,于是会浪费写作的材料。有别人一带而过的地方放缓步子,展开画面,这就有可能“独一无二”了。我从学生的经历中获得启发,想象着多数同学每天接触的画面可能是固定的,而个人的观察思考习惯必然有所不同。有意识地从熟悉的生活画面中寻找忽略的内容,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写作者。

许多小事能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新思考。五六年前,在南京城南,看到一位做煎饼馃子的大妈,上午九点多,她在规定的收摊时间,推着三轮车回家,车上醒目地挂一块旧纸板,显眼地写着“始于1983年”,她可能以这个作为摊位标志。也就是说,三十多年了,她仍在卖煎饼馃子。我由此想到的是,一个卖煎饼馃子的妇女,把自己小摊起始经营年代写在摊位上,她想表达什么?这位大妈三十多年前是怎样开始自谋生路的?这三十多年来她遇到过些什么?我和老师们说起过这件事,我们都认为,按世俗按惯例,大概要到2083年,她的做法才会被人认为“有意义”,人们会称之为百年老铺,——如果她的后代有条件开店铺的话。以中国之大,全国卖煎饼馃子的人也许会有几十万上百万,然而,把“始于1983年”挂在摊位上的,可能只有这位大妈,这是了不起的壮举啊。当她年轻的时候,她这样做想表达什么呢,她的做法,是不是能给我们更多的想象和启示?你知道的那些经营了七代八代的百年老店,最早就“始于”这些勤苦劳动者的筚路蓝缕,和那些只花十年八年就“做大做强”的暴发户相比,你认为谁更值得记忆呢?

很多事,能让我们想象,可是因为一些老师不认为它具有思考价值,学生的观察变得静止,孤立,也因此就无趣。那些无限丰富的世界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变成没有生命的、干巴巴的几百个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生作文记的杂事:

路口看到那个小贩推着小车,惊恐地逃避市容(南京的“市容”即后来的“城管”);那几个市容队其实看到他了,不知为什么,就是慢慢走,眼睁睁地让那个小贩逃脱了……

这是记叙中的一处闲笔,根据上下文,估计他想说的意思,是“市容队员工作不负责”,因此“眼睁睁地让那个小贩逃脱了”。我记得小范围和同学讨论这个表达时,学生开始迟疑:究竟是不是“工作不负责”?如果“负责”,就得追上去扣车或是罚款,免不了一场争辩与训斥。但是,很可能,市容队员是故意把小贩放走的,彼此有默契的,大家都过得不容易;如果不用“眼睁睁地”,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情绪,也许会有些温情;如果市容卖力地追,那小贩躲闪时受伤或是出了车祸,就是人间惨剧了;再说小贩,小本生意勉强维持生计,背后也许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他每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公平吗?这样的紧急避走,也许不是第一次了,心里有数,“一定要给市容队一点面子,人家也要……”我记得几个学生越说越来劲,想象各种可能,添枝加叶,相当一部分意见都合情合理,都没想到“竟然可以写出截然相反的意思”了。是啊,在这里,“市容”和小贩,周围的市民,以及不在现场的官员、记者,都可能被学生想象到,展开来,一件小事存在各种可能,构成丰富的城市生活场景。只要能合乎逻辑地自由想象,对生活的观察就能成为丰富的作文资源。教师能包容,能放手,学生就敢想敢说敢写,教室里有四五十名学生,四五十颗大脑之和肯定大于语文教师的脑袋。和学生谈“展开”,其实“展开”的办法多得是,远远不止是想象能力的问题。作文课,教师要成为那个拆掉门锁的人。

事物的背景会不会比较复杂,事物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是不是只有一种结局,有没有其他可能,等等。为什么不能是另外的结局呢?为什么不会有其他的可能呢?我改作文,总有些期待,想看到新意,想看到别致一些的表达,想看到能给我启发又合乎逻辑的思维。但这样的机会往往比较少,往往只是出现在少数几位学生作文中。

生活丰富多彩,人对问题的思考不可能“统一”,答案不仅仅有“正确”,还可以“合理”,还可以应时而化,自成一说。一切皆有可能,有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甚至有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不积极地去想,作文肯定难有价值。这里只不过是谈谈内容的充实,值得“再展开”谈的东西还有许多。学生作文能有些想象的空间,能有人间烟火气,能合理地推想,能注意到事物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有限的生活空间会变得辽阔。

(0)

相关推荐

  • ⏩文叔叔讲作文826 | 到底辣不辣

    ♪ 点击上方绿标听文叔叔讲作文 到底辣不辣 "卖辣椒喽,上好的辣椒--"一个小贩推着小车一路叫卖着来到平安小区. 此时,迎面走来一位皮肤白净的小姐,然后,她边挑辣椒边问道:&quo ...

  • 特级教师说| 吴非:和同学们谈作文

    写出来,就不怕了 常有同学说"怕作文",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同学的"怕写",是没有信心,总是以为无物可写,不知道该什么是好:有的则是太把作文当回事,以为要写的是决 ...

  • 和同学们谈作文6

                      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有些同学希望能自由作文,可是让他自由地写,他又不知所措,他会抱怨& ...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六)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六) 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作者:吴  非     有些同学希望能自由作文,可是让他自由地写,他又不知所措,他会抱怨"我的困 ...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四)套路往往是死路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四)套路往往是死路 作者:吴  非     有些同学反映,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不知不觉学了一些套路,往往写着写着,不由自主,轻车熟路 ...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二)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作文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二) 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作文 作者:吴  非     每年高考结束,人们评论最多的是语文高考作文题.并非是社会高度重视人的语文素养, ...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一)写出来,就不怕了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一) 写出来,就不怕了 作者:吴  非     常有同学说"怕作文",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同学的"怕写& ...

  • 和同学们谈作文4

    套路往往是死路 有些同学反映,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不知不觉学了一些套路,往往写着写着,不由自主,轻车熟路一般地滑进去了,没怎么动脑筋,总能混个七八十分,考试时也能得中上等分数.但正因为这样能" ...

  • 和同学们谈作文3

    想,可以复杂一些 在一般人思考停止的地方,你别停下,不妨朝前再跨一步,多想一想,虽然有可能因为你的"多想",事物变得比较复杂,可是你的思维可能因此比一般人深刻,全面. 比如,有关& ...

  • 和同学们谈作文2

          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作文 每年高考结束,人们评论最多的是语文高考作文题.并非是社会高度重视人的语文素养,而是其他科目的内容,大家不懂,插不上话,人们唯一能七嘴八舌评论的,就只有这个作文题了. ...

  • 和同学们谈作文1

                         写出来,就不怕了 常有同学说"怕作文",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同学的"怕写",是没有信心,总是以为无物可写,不知道该什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