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华,我欠了你的……
周小华是我的朋友,周小华是保亭中学的校长,他用一根竹竿撬动了保亭中学的课程体系,给黎族地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梦想实现的可能。他从新余跑到保亭,其实最一开始他也就是有个普通愿望,因为他是个植物爱好者,而保亭,热带雨林,植物有多么丰富,我就不说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去了保亭之后,植物不再是他的主业,办学成了他的主业,每天跟打了鸡血似得说他的学校他的学生,终于,他把那所学校给办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了,县里就又给了他一所学校……然后,他又兴奋了
2017年-2018年跨年那个寒假,我访问了他,欠了他一件事情,2018年,一整年都没有还上,作为他的朋友,我觉得非常抱歉。然后,2018年底,他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为他的工作室选书,我就根据自己浅陋的见识,做了下列推荐,稍微缓减一些我内心的歉疚之情,争取2019年把欠他的还给他,反正,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那么,接下来还是把给他的书单贴出来,表示一下我的歉疚之情吧。
周小华名校长工作室推荐书单(寒假)
1. 2018年《中小学管理》杂志,和2019年该杂志的选题。围绕选题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与研究。
推荐理由:该杂志服务于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能够把准中国教育发展的脉络,选题经过来自实践的校长、教师,和理论界专家的缜密论证,对于了解当前中国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落实情况,引导校长办学具有积极意义。
2. 佐藤学
推荐理由:佐藤学本人作为日本的教育工作者,既有对现实的真切关怀,也有对理论提升的热情。是中国课改重要人物钟启泉先生的主要合作者,并且多次受邀来北师大讲学。因为东亚国家教育的很多相似性,其研究方法与关心的话题,以及实施的可能性对于中国而言,可以借鉴的地方比较多。佐藤学的一系列著作在中国出版。
入门级书籍:
《静悄悄的革命》,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展开书写,其中很多案例和故事很动人,也可以学习。提出了“倾听、串联、反刍”等基本观点,并有相关案例来阐释落实的状况。对于提升教研能力和活力有帮助,对于帮助那些不关心课堂或者游走在课堂之外的校长也有帮助。
《学校见闻录》,也是叙述的方式展开,比较容易读,讲述了三年来造访各家学校的见闻和记录。对于拓展眼界,了解同行有帮助。
《教育方法学》,是指向教育实践的教科书。这本书被作者自誉为“既是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教育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话题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开始直到布鲁纳从认知教学论到文化教与学的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的介绍,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教与学意义关系的重建,教室中对话结构的吗描述,课程研究的课题,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信息时代的教育研究等。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关于教育研究的前世今生,做到心中有全局,有历史,能够为自己研究所处的地位进行历史定位。
升级书籍: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学习就是对话,同新的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同新的自己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其实跟梁漱溟先生《这个世界会好吗》一文中谈到的人生面临的三个大问题:人和物之间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人和自己内心的问题。而《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学类的书籍,更应该是一本哲学书籍。也许通过学习,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
3.黄武雄
推荐理由:首先我自己特别喜欢黄先生的书,充满温情地讲述教育故事。虽然是一位数学研究学者,著有《微分几何讲稿》,但是他从来没有打算用冰冷的数据说话,而是选择用故事——这一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讲述方式。其次,黄先生作为台湾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常年关怀教育发展,是社区大学的创办人,自己率先实践,深入基层,到中学教学,编写中学教科书。不是坐在书斋里畅想和构建的学者,而是深谙教育实践之苦与乐的学者。
《学校在窗外》,引导读者重新认识学校,认识知识。深入浅出,属于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觉得好的那种书。里面提到的“套装知识”“抽象能力”“知识经验化”等话题,都令我感到充满新鲜感和活力,尤其那种叙述方式。不是我厌恶的那种冷和客观,而是充满温情,对,充满温情,教育应该是充满温情的,而不是充斥概念的。我不喜欢概念,尤其是为了表示自己创新而创造的那些伪概念。
《童年与解放》,与《学校在窗外》是姊妹篇,“如果《童年与解放》的主轴是人的自然能力,那么《学校在窗外》分析的是人的文明能力。”
《台湾教育的重建》,是一本指向实务的书。勾勒了台湾教育的蓝图: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因为在1994年4月10号,作者黄武雄先生在台湾推动了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造运动,数万人走上街头。提出了人本教育的主张,人不是任何集体组织的工具,相信人的能动性,人的独立判断;心智生熟的个体会经营出健康成熟的文明社会。
以上属于校长教师可以共读的书目。还有一些个性化的为了研究的阅读,比如美国学者R.基思·索耶主编的《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特别厚的一本书,可以考虑作为工具书查询一下下,因为要想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我而言——关键是兴趣不大,但是偶尔翻阅,还是可以的。还有《可见的学习》被大家公推的书籍,不过我自己没有读完,因为模型和数字太多,阻碍了阅读,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老师可以读一读。此外,关于表现性评价的书籍,可以了解一下,这个事情,当然读书有点用,但是重点是做。
最近蒙天津南开中学的岳春光老师推荐,入手了两本猎奇性质的书,林汉达先生的《教育心理学二十讲》,对,就是讲历史故事的林汉达先生,这本书是民国教育部指定教材,是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典范之作;还有一本黄绍箕,柳诒徵先生的《中国教育史》,这是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而柳诒徵先生,我一直以为是史学家……书买到之后,再想一遍,其实就释然了,史学家,写教育史,也是题中之义。
看的多了,就知道自己浅陋了。年底了事情多,各种嚣杂,能够让自己静下来捋一捋书,平静一下心绪,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情。感谢我的朋友周小华。他总是逼着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