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研究生毕业的李一男加入华为。...

1993年,研究生毕业的李一男加入华为。三年后,26岁的他就坐上了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的宝座。可谁能想到,这位昔日华为「少帅」,竟逼的任正非展开过一场「商业追杀」。

2000年,李一男转让了所有的华为股权,带着1千多万元设备来到北京,创立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当时任正非在深圳五洲宾馆大举设下豪华宴,召集华为所有「总监级」以上高层为李一男「壮行」。

2003年,港湾网络的营收达到了7亿元,这时候,李一男已不再屑于只做华为的高级分销商。他盯上了华为的通信业务,彻底背离与华为的承诺,开始另起炉灶,并从华为研发部门挖走了大批人马,推出属于港湾自己的产品,致使华为遭受重挫。

2004年,华为成立「打湾办」,专门负责针对港湾网络实施一系列商业扼杀政策。在华为的凌厉攻势下,港湾网络节节败退,2006年6月,华为以17亿元的高价格收购港湾网络,李一男也重回华为。任正非授予他一个副总裁的职位,但并没有交给他实权。两年之后,李一男再次出走并赴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

1988年10月,当了十几年工程兵的任正非,携妻子孟军从部队转业后来到深圳,孟军做了南油集团的高管,任正非转业到南油集团下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因经营失误被骗了200万,遭国企南油集团开除。任正非曾乞求保留公职,但不被允许,而身居集团公司领导层的老婆不仅不帮他,还要和他离婚,他自己还需要承担公司200万的债务损失。

可以说,此时的任正非,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低谷期。

处于中年危机之中的任正非没有因此感伤,而是选择自主创业。他想办法弄到了21000元,注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寓意「中华有为」,并愿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华为就这样做起了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 HAX 交换机的生意。2年的代理生涯,任正非看到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于是,43岁的任正非决定自己做研发。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作为研制程控交换机的场所,五十多名年轻员工跟随任正非来到这栋破旧的厂房中,开始了他们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创业之路,

他们把整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外加库房和厨房。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累了就睡一会,醒来再接着干。这也是当时所有创业公司很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今天,任正非的办公室还有一个简陋的小床,这都是创业时延续下来的传统。

任正非从华中科技大学挖来了牛人郭平,郭平又拉来了郑宝用、聂建林。这几个「初生牛犊」,愣是做出了公司的第一款自研产品——华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交换机HJD-48。

后来,随着公司技术成熟,华为终于开始盈利,员工也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上百人。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加入华为,其中就包括「少帅」李一男。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坚持自主研发,坚决不碰房地产,哪怕眼睁睁地看着深圳的房价水涨船高;坚决不碰手机业务,因为之前的国产手机,核心技术大都是从日本引进的,然后外面套个国产的壳,就这样卖给中国消费者。任正非相当看不上这种行为,他认为这是没有「骨气」,没有价值,自降身份的体现。也因此,华为曾一度错过了许多市场红利,比如当年风靡一时的小灵通。

时间来到21世纪初,那几年,可以说是任正非人生中第二次「低谷期」。第一次是负债累累,妻离子散,而这一次的打击,对任正非来说,或许威力更大。他分别经历了母亲去世、互联网泡沫破裂,外部势力打压以及由于股权架构问题而导致的大片员工离职……

2001年元月,任正非的老母亲在昆明被车撞身故,这使任正非的人生灰暗到极点。

当年3月,任正非去了一趟日本,在乡间与日本老人共唱北海道民歌《北国之春》,后来他以这个歌名写了一篇文章,可以一窥他的内心状态:“我是因为没有尽到照顾父母的责任,精神才如此内疚与痛苦。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工作,忘了父母的安危,实际上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在这个氛围下,2001年10月,华为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干部会议,任正非在讲话中,公开承认自己之前犯过的决策失误,提出改进对策。那次内部发言的标题叫《十大管理要点》,流传到社会上,被改成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

《华为的冬天》描述了任正非从出生到从军,再到后来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人和事,详尽解读了在每一次面对「寒冬」时,任老的思考方式、处世哲学以及人生智慧。

「内忧外患」之下,任正非到底做了什么,让这样一家私营企业敢于跟「世界警察」掰一掰手腕?中国这么多家上市公司,为什么偏偏跟华为过不去?

一包烟钱,品读任正非「笑看庭间花开落」的一生。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下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