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贝歇夫妇:一对“执着又无聊”的德国夫妇
“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创作重塑人们对它的记忆。
我们展示事物,让它们讲述历史,并且不会被遗忘。”
伯恩·贝歇 (1931.8-2007.6)
希拉·贝歇 (1934.9-)
(贝歇夫妇开创的“摄影类型学”风格,被纳入现代美术的范畴加以认知的同时,也因其剔除主观性,主张突出摄影客观的姿态而被人理解为继承了战前德国新客观主义摄影理念的一种新倾向。)
贝歇夫妇二人是德国观念艺术家和摄影师,
他们常常协同一起工作。
夫妇二人以他们大量的
工业建筑“摄影类型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作为贝歇学派的创始人,
夫妇二人深深的影响了数代纪实摄影师和艺术家。
他们2002年被授予了伊拉斯谟奖和哈苏奖。
伯恩·贝歇在1953年至1956年在学校学习绘画,
3年后求学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师从Karl Rössing学习地形学(typography)。
希拉·贝歇也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求学,
她学习摄影。
两人在1961年结婚了。
他们两位开始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
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广告机构工作,
主要拍摄产品照片。
夫妇二人第一次合作拍摄是在1959年,
当时他们拍下了一系列正在消失的德国工业建筑,
那些地方是贝歇的家人以前工作过的钢铁矿工厂。
后来他们被类似外形的建筑所吸引,
拍下并整理了数千张工业建筑的照片,
从冷却塔到气炉,从住宅到矿井井架。
每当外出拍摄时,
夫妇二人都用8 x 10的大画幅相机,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这些工业建筑的面貌。
▲夫妇二人在外拍摄
他们总是不带有任何偏见,
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
分门别类的按主题进行拍摄,
简直将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发挥极致。
为了避免建筑出现阴影,
他们只能在阴天多云的天气里工作,
早期他们还只在春秋两季的早晨进行拍摄。
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拍摄时,
夫妇二人都先拍下景观全貌,
这样做的目的是分清这里面建筑的相互关联。
他们排除影响主体以外的任何细枝末节的东西,
只保留画面中对比元素的最基本的构成。
贝歇夫妇拍摄范围并不仅限于德国,
1965年后,他们也到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拍摄。
后来,夫妇二人将其作品,
以每组6张、9张、15张的方式进行呈现
他们围绕主题举办了展览,并将其出版。
60年代中期,
夫妇二人便选定了一种更有呈现力的模式。
即将具备相同功能的建筑图像,
用相同尺寸并排在一起,
以此让观者对比这些新老建筑。
二人将“类型学”这个术语用来描述他们拍摄的照片。
“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创作重塑人们对它的记忆。
我们展示事物,让它们讲述历史,并且不会被遗忘。”
从1976年,Bernd Becher开始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教授摄影。
▲早期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
.
.
贝歇夫妇的教学,影响了很多留名于摄影史的人,如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坎迪德·霍夫(Candida Hofer)。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作品《莱茵河》
▲1993,巴黎蒙帕纳斯线
「安德里亚·古斯基(Andreas Gursky)」或许是最为国人所熟悉的杜塞尔多夫学派成员了。古斯基最直接的特点是大幅的画面,不仅画面最终呈现画幅很大,在拍摄时所截取的场景也异常的大,这或许就如同电脑15吋屏幕和24吋屏幕的区别,呈现信息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不寻常的画面。古斯基的许多图片都是由多张图片经过数字拼贴得来的,拼贴后的图像场景恢弘,细节清晰,装饰性极好,因而古斯基也是几个人中作品卖的最好的。影艺家也做过一篇古斯基的推送,点击查看
▲Candida Hofer的作品《图书馆》系列
▲Candida Hofer的作品《图书馆》系列
▲Candida Hofer的作品《图书馆》系列
「堪迪德·霍夫(Candida Hofer)」1944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坎迪德在德国是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女性摄影师,1998年坎迪德说:“空间让我着迷的是--它是那些不同时代混合在一起后留下的东西,看每个不同的年代是怎么去表现自己的。”这句话综合并指示了她多年来的创作主题:不同时代的重叠可以通过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上的无连续性中印证。自1979年,坎迪德开始拍摄一些公共空间或半公共空间的照片-如:候客厅、酒店大堂、温泉区、银行、教堂、戏院、图书馆、博物馆等。
本文翻译 | 张嘻嘻
责任编辑 | 付菲娅
影艺家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