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南汗证诊治精粹

【中医指南】汗证诊治精粹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根据临床表现,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为脱汗;恶寒战栗而汗出为战汗;汗出色黄为黄汗。本节主要讨论自汗与盗汗。

1/11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多。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述,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临证指南医案》对自汗、盗汗提出了治疗原则:“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医林改错》认为瘀证也可致自盗汗,治宜活血化瘀,“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可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伴见其他疾病过程中。本节讨论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其他疾病所引起者,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西医的甲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也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肺气不足 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若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

2/11

2.营卫不和 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或表虚之人微受风邪或湿邪,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出。

3.心气不足 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病后损伤心气。汗为心液,心气不足,不能固汗而致汗液外泄太过,引起自汗或盗汗。

4.阴虚火旺 心主血,肾藏精,精神过用,起居不慎,亡血失精,致血虚精亏,虚火内生,津液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自汗或盗汗。

5.邪热郁蒸 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肝火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间汗出浸浸,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浸浸,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他疾病。查血沉、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基础代谢,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做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等检查,除外甲亢、肺结核、风湿热等。

3/11

2.鉴别诊断 自汗、盗汗应与脱汗、战汗、黄汗相鉴别。

(1)脱汗:脱汗多在疾病危重时,为疾病危急的征象,主要表现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又称绝汗。

(2)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是机体正气与病邪斗争,驱邪外出的一种防御措施,其特点是全身战栗,随之汗出。

(3)黄汗:黄汗是汗色发黄,染衣着色,因此和其他汗证较易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以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热邪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自汗久则伤阴,盗汗久则伤阳,出现阴阳两虚或气阴两虚之证。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兼杂之证。

治疗要点 虚证当根据不同证候治宜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

4/11

子、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

(一)肺卫不固

1.临床表现 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体倦乏力,面色少华;易于感冒;苔薄白,脉细弱。

2.治疗原则 益气固表。

3.代表处方 玉屏风散。

4.加减应用

(1)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糯稻根、牡蛎各20克,以固表敛汗。

(2)气虚甚者,加党参、怀山药各20克,大枣5枚,以加强健脾益气。

(3)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以益阴敛汗。

(4)气血不足,体质虚弱,症见汗出恶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者,可改用大补黄芪汤补益气血,以固表敛汗。

5/11

(5)肢冷汗出者,加制附子10克(先煎),以温阳益气。

(二)营卫不和

1.临床表现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半身或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2.治疗原则 调和营卫。

3.代表处方 桂枝汤:白芍20克,桂枝、生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

4.加减应用

(1)汗出多者,加龙骨、牡蛎各20克,以固涩敛汗。

(2)气虚者,加黄芪20克,五味子10克,以益气固表。

(3)惊后汗出,心悸少寐者,加酸枣仁20克,远志10克,以安神。

(4)骨节疼痛者,加威灵仙15克,羌活、独活各10克,以通络止痛。

6/11

(5)瘀血阻滞,症见心胸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等症者,改用血府逐瘀汤,以理气活血,疏通营卫。

(三)心血不足

1.临床表现 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2.治疗原则 补血养心。

3.代表处方 归脾汤。

4.加减应用

(1)汗多者,加牡蛎20克,五味子10克,浮小麦30克,以收涩敛汗。

(2)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各20克,熟地10克,以补益精血。

(3)心悸少寐者,加灵芝、夜交藤、龙骨各20克,以养血安神。

7/11

(四)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 滋阴降火。

3.代表处方 当归六黄汤:黄芪20克,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血虚者,加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20克,以养血。

(2)汗出多者,加浮小麦30克,牡蛎、糯稻根各20克,以固涩敛汗。

(3)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各10克,以清退虚热。

(4)以阴虚为主,火热不甚者,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以滋阴清热。

8/11

(五)邪热郁蒸

1.临床表现 蒸蒸汗出,汗液多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3.代表处方 龙胆泻肝汤。

4.加减应用

(1)若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各10克,以泻热。

(2)里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20克,以清解郁热。

(3)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浮小麦15克,乌梅、红枣各10枚,桑叶9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盗汗者。

9/11

(2)浮小麦15克,黄芪12克,桑叶9克,红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气虚自汗、盗汗者。

2.饮食疗法

(1)泥鳅125克,用适量花生油煎至焦黄,加适量水煮汤,食盐调味,温服,适用于盗汗者。

(2)黄芪30克,党参、龙眼肉各20克,大枣10枚,新鲜人胎盘1个(洗净),瘦猪肉50克,炖服,每周2次,适用于自汗者。

【预防调摄】

1.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

2.汗出之后,应及时用毛巾将汗擦干。

3.出汗多者,需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

4.邪热或阴虚内热所致汗者,少饮酒,忌辛辣温热之品。

5.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太过,提高身体素质。

10/11

6.汗多而致脱证者,属急重之候,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贡献】:钟洪

(0)

相关推荐

  • 【一把浮小麦,消汗除犯,中医教你这样用】...

    [一把浮小麦,消汗除犯,中医教你这样用] 前两天还有个患者朋友问:为什么我调整了两次方子,您都给我在里面加了浮小麦?   我告诉他:像你这样发热盗汗的问题,浮小麦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 ...

  • 汗证诊治精粹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根据临床表现,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为脱汗:恶寒战栗而汗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自汗、出汗多?老中医分享汗证辨治六法!从多方面快速止汗身清爽

    自汗、出汗多?老中医分享汗证辨治六法!从多方面快速止汗身清爽

  • 瘀证诊治精粹

    瘀证是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蓄于体内所产生的病证,以疼痛.瘀斑.肿块.出血.病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瘀即瘀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瘀血是指血行痹阻,血液瘀滞,污秽之血及离经之血, ...

  • 淋证诊治精粹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漓不尽,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的一类病证,系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 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对淋证均有较深的认识,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 ...

  • 出汗数月,日换10多件衣服,居然用几味药治好了丨汗证诊治总结

    第634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陈潮铭  导读  前年有一个患者,出汗严重到需要一天换十余件衣服,苦不堪言,从普通医生,到名中医,甚至国医大师,医生和方子换了一个接一个,病情就是不见好,最终找 ...

  • 中医内科学——汗证、痿证

    中医内科学——汗证、痿证

  • 饮证诊治精粹

    ​饮证是指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早在<内经>即有"溢饮"."积饮"之说.<金匮要略>有专篇论"痰饮& ...

  • 老爱出汗,中医治根本。一、【中医汗证】1...

    老爱出汗,中医治根本. 1.白天汗出,动则加重,常伴气虚,为自汗. 2.而睡觉中出汗,醒后即止,常伴阴虚内热的症状,为盗汗. 二.[病因] 1.营卫不和证 表现:自汗恶风,周身酸楚:伴有微发热,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