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宋代老盏的真伪?这几个关键点告诉你答案。

宋代时期盛行的斗茶之风,使得建盏闻名于世。在权贵之间流行的斗茶将游戏,斗的是茶汤之白及汤花之匀细和持续时常。

炉火造就传世经典,建盏自元代逐渐衰落以来,遇到了一个重新扬名的时代,建盏的市场逐年走俏,老盏不可多得,老盏中的上品更是价值连城。

那么在面对市面上的老盏时,我们如何辨别呢?

一、高仿常见的方法

1、消光去音法

“消光”就是用强酸性物质在釉面上做处理,去除新盏釉面的“贼光”;

而“去音”是因为老盏轻轻敲击声音古朴沉闷,新盏清脆,可以在高温烧制中取出直接丢进冷水,使声音不那么脆。

2、拉坯修胎手法

仿品上手,感觉比宋盏要略大些。外观过于规整,胎釉比真品要显单薄,制作过于灵巧。

常见的仿品胎土的加工过细,修胎过于整齐。胎壁稍嫌薄。圈足弧度过圆,底足常挖得稍深。

3、接底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出现接底法,即将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再挂釉入窑烧造。

此类判断起来有点难度,需要从多角度综合去判断。

4、老胎新釉法

将窑址上采拣的生烧品或者釉面不理想的建盏重新施釉或者不施釉入窑烧造。此类比较好判断,价格普遍也不高。

以上为几类常见做旧手法,还有许多比如老器后加款,后刻“供御”、“进盏”及臆造款等等。

二、辨别的方法

1、看光泽

仿品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

有的粘'土锈',但不自然。

2、看器型

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

3、看器底刻字

少数仿品刻'供御'铭,但字迹甚差,毫无真品的潇洒、飘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论。

4、用手去感觉

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

5、听声音

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

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三、图解分析

图1为宋建窑兔毫盏,口沿残破,釉色光洁肥润,浅圈足规整并倒角(修刀),胎骨黑色、粗密、坚硬厚重,胎表深沉凝重,饰银兔毫釉,纹理清晰且有从釉中渗出之凸感。

图1

图2为新仿建盏,属中高仿,胎釉与建盏相近,重量亦接近。

唯过于小心,工整有余而自然飘逸之气全失。显得拘谨小气,胎表无老气,釉面火气重,有贼光,兔纹间夹杂褐斑为新仿配料的弊病,全无渗釉之肥厚感,只见浮泛气,从流釉看施釉亦不大胆,显做作。

图2

图3,图4为宋东张窑兔毫盏,完整无损,釉色、毫纹较佳,缺乏润厚。

为该窑早期作品,仿建较形似,圈足工整亦见修刀(倒足),胎色黑灰,细腻坚硬,胎体不及建盏厚重深沉。

饰黄兔毫纹,釉层稍溥,釉面见水锈痕,施釉不及施釉线,流釉过多与匣钵底部黏连。

图3

图4

图5为新仿东张盏,为老胎新釉之作。较易迷惑购藏者,因为造型与胎体等均自然老到,为熟练窑工之作。

新釉覆盖老釉不留痕迹,破绽亦为配料配方和覆釉过薄,若为宋釉,烧透的产品定见聚流釉。

釉面虽经高猛酸钾等浸泡,又经土蚀,虽不见了贼光,但表层晦涩却无法压住胎釉新火之气。

图5

图6为宋元茶洋窑兔毫盏,胎骨灰色,浅圈足近饼,修足随意大胆,足底见剔出乳突留下的凹三角形,即为茶洋盏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日本“灰被天目”造型的母本。

图6

图7为新仿茶洋盏,高仿产品,亦为老胎新釉二次入窑烧造,不易识破。

该盏造型为茶洋窑束口中腹盏,是用元代胎坯施新釉后烧就,流聚釉自然,因釉裂又经修饰,给人以老货有缺陷而修饰之感。

新釉为仿建盏釉,该釉色茶洋窑不见,而胎体及造型是典型的元代茶洋“平肩”盏,“平肩”(即腹底与圈足间修成约90度直角)为茶洋窑主要特征,日本藏著名的“灰被天目”束口深腹盏即为南平茶洋窑生产,亦为“平肩”。

图7

目前市场上,新仿建盏为多,许多大大小小各类体制的'小窑’应运而生,大量高仿'建窑’茶盏涌向海内外古玩市场,购者要留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