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预演——这次信息技术比赛的收获

上周末,在运动会即将结束之即,参加了一次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大赛,重点是在一节课中应用信息技术。先是半天的教学设计,就是关在一个会议室里,一大推人各自拉着插线板,狂敲笔记本,一个下午对着电脑,头晕目眩。

教学设计的那半天,也是状况频频,开始的前小时,笔记本无线怎么都连不上,看着别人的双手风驰电掣般在电脑上狂击,我是坐立不安,重启了好几次,无线配置也是一再重置,完全是没有效用。后来,是在没有办法。换电脑。

马上联系赵老师,赵老师火速回家,从书房里拿来家中的笔记本。等我拿到笔记本,连上无线。时间已经快过了一小时。还剩两个小时。我环顾四周,有些亲竟然开始收尾了。

我只能埋头,在网上疯狂搜索资料,但是之后的将近半小时,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去建构一节课的整体结构,而是在网上流连,在各个资源网站进行碎片式查询,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下载了一大把,然后我就一头扎进这些资料中,怎么都找不到头绪,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看这个资料好像可以,就点进去修改一下,那个好像也不赖,也改改。

那半个小时,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面对着一些碎片资料,我好像又回到刚才连不上无线的状态,一筹莫展。

没办法,还是拿出纸笔,开始画一节课的思维导图,苍天啊,大地啊,有段时间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关键时候派上用场了。

一张思维导图下来,一节课的脉络就清楚了,也就是躯干出来了,下面我只要在躯干上布上叶子,也就是丰满细节。在清楚脉络之后,人的紧张情绪就缓和了很多,不慌了,因为有了目标,知道了下一步具体做什么。

丰满细节这个环节,刚才碎片化的资料有用了,这些资料成了打磨细节最好的材料。

所以这次比赛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点:

教学设计一定要先打好框架,然后再把这个框架丰满,千万不要没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这样很浪费时间的。

教学设计的那个晚上,着手准备第二天的说课课件,做了课件,开始模拟说课,也就是我自己一直在使用的预演方式。那一次的预演,我对于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陈述过程,而是直接让自己置身于比赛的现场情景中。这种置身,需要仪式。

仪式需要一系列的开启动作与环境布置。

我把书房的门关起来,就像比赛那天教师门是被关闭的。我自己站到书房的中间,电脑与我的距离,是比赛那天评委与我的距离,我手握ppt翻页笔,视频支架上架着手机,手机显示着倒计时,说课时间为15分钟。电脑开启录屏功能。

全部准备完毕,自己开讲,对着手机时间讲,对着那扇被拉上的窗户讲。一次性全部讲下来,错也要一次性讲完,不然时间是统计不出来的。先录个三四遍,把时间确定下来。

预演的时间确定下来之后,然后是分环节预演,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死磕下来,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单点突破。最后只剩自己讲不怎么清楚的环节。这些环节最后讲。

以往的预演,自己过多重视整体结构,忽视每一个环节的打磨。其实深入每一个环节是更加重要的。

最后,我告诉自己珍惜每一次活动、比赛,多一些角度 去思考,总会有收获。

下面是这次比赛的说课课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