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痛秒杀系列(颈椎病)
颈椎病的症状有轻有重,轻者表现为颈部不适感、头晕,重者表现为神经压迫症状,压迫上肢神经可以导致左臂或右臂麻木感,甚者上臂、前臂甚至手部麻木,可表现为手部无力、持物不稳。压迫下肢神经导致患者有踩棉感、走路偏斜,走路速度难以控制等,多由于脊髓损伤导致,与腰椎压迫存在明显区别,腰椎压迫多为单神经支配区域,如小腿外侧、脚部麻木。
颈椎病的病因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或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活动很少而导致的颈部的软组织的痉挛挛缩,如看电视,看手机时间长了就会造成颈椎疾病,使局部出现水肿或骨质增生或是椎间盘的病变,颈椎长期劳损而导致的情况就称为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强”、颈筋急等范畴。多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或因劳损筋骨,气滞血瘀;或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经络穴虚再感外邪,致使气血不和,经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
长期不良姿势体位或急慢性损伤均可使颈项部筋骨受损,颈项部筋骨受损致使走行于颈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交汇之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颈项疼痛;气血不和,枢机不利,故又出现颈项活动受限。
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如在颈椎病的发病中,风寒湿邪侵袭颈部肌肉,导致肌肉痉挛,可使已发生退变的椎间盘压力增高而导致椎间盘破裂,是颈椎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伤科补要》中说:“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
一·病在督脉,痛点在后正中线或夹脊.
a·后顶穴:疏通督咏。
b·后溪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c.正筋穴。董氏奇穴。入肾、膀胱二经。
二· 病在足太阳膀胱经 ,痛点在后项部 ,距后中年线较近,甚至累及后头或项背者属足太阳经。《灵枢·杂病》说:'项痛不可俯仰 刺足太阳 ;不可以顾 刺手太阳也.”
a.昆仑穴(同侧)。
b.束骨穴(同侧)。
c.后溪穴(对侧)。
应用这三个穴位时,应当注意几点:是要 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 二是要配合颈项部的活动。如未完全缓解,再加刺对侧穴位。
三· 病在手太阳小肠经: 痛点在后项部,距后正中线较远,临近后面与侧面交界处 ,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太阳经脉气相通,虽然循行有别,但还是都在后项部。
a.后溪穴(同侧)。
2.昆仑穴(对侧)。
四. 病在足少阳胆经,痛点不在后项部在侧面颈部。
a.悬钟穴(同侧)。
b. 中渚或者外关(对侧)。
【经穴释义】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键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刺灸】: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束骨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背腿痛,肛门痛
【刺灸】: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后顶
【定位】: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5.5寸和,当百会后1.5寸,下距脑户3寸。
【作用】:祛风、明目。
【主治】:颈项痛、头痛,目眩,失眠,癫狂,癫痫等。
【刺灸】: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督脉。
后溪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主治】:主治头痛项强,落枕,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鼻衄,癫痫,疟疾,黄疸,盗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
【刺灸】: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后溪穴是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朋友,每过一小时把双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悬钟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作用】:补髓养精,活血祛瘀通络,舒肝利胆行气止痛,强筋骨祛风除湿。
【主治】:主治胸腹胀满,颈项强急,落枕,偏头痛,牙龈神经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脚气,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刺灸】: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属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正筋
【定位】:在足后跟筋(阿基里斯筋)正中央上、方距足底三寸五分。
【作用】:清热醒脑,通气止痛。
【主治】:腰脊椎痛,颈椎骨刺,颈椎扭转不灵及颈项筋痛,后脑头痛等。
【刺灸】:直刺1寸左右(针透过足后跟大筋效果最好),体壮者可以坐姿进针,体弱者应侧卧位进针,有酸胀麻电感。同时活动一下颈椎,这样效果更加明显。
【归经】:董氏奇穴。入肾、膀胱二经。
中渚
【定位】: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液门穴直上1寸处。
【作用】:清热通络,开窍益聪
【主治】: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以及肘间神经痛等。
【刺灸】: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并有麻窜感向指端放散。
2、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属手少阳三焦经。输(木)穴。
外关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通经活络,舒筋祛风。
【主治】:①头痛、落枕、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③胁肋痛,上肢痹痛。④瘰疬。
【刺灸】: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4、艾灸内关穴,有开窍醒脑之功,治疗偏瘫和心脑血管病。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归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
艾灸:艾灸对颈椎病有较好的舒经通络,活血止痛作用,患者应坚持配合针灸治疗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热敏灸温度不易过高,温和舒适耐受为度,体弱多病者时间酌减,湿气重者谨防水泡,循序渐进。饥、饱、醉、怒皆不宜艾灸。灸后宜搓脚踝(双)三百次,引火归元,不伤津液。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不着凉水,不食生冷,宜避风寒。温灸结束后将艾绒或者艾条隔绝空气闷灭,注意安全。
先天性肌性斜颈:灸风池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取仰卧或侧卧位,医者左手固定好患儿头部,右手持点燃的药艾条,对准患侧风池穴,回旋或温和灸15 ~ 20min,然后逐渐向下移至病灶处,再旋灸10min 左右,使之有温热感,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 80例患儿,全部治愈。
颈椎病常反复发作,劳累、受凉等易诱发本病,因此针灸治疗时应坚持足够疗程,症状减轻后应加强颈、肩部的锻炼,避免劳累、寒冷等诱因。还可配合理疗、锻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