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茂:十六味流气饮-治乳癖乳岩、乳腺病】
十六味流气饮是治疗乳腺结节、囊肿,甚至乳腺癌的一个名方。
但凡临床辨证,皆有寒有热,文中几则医案都是“不红、不热、不痛”,所以编辑推断热性乳房肿块,恐怕不是此方适应症。对寒性的纤维腺瘤、囊性增生,作者说是十之八九有效。
乳癖乳岩——十六味流气饮
作者/李长茂
(一)定义
“乳癖”:是成年妇女一乳或两乳房内生有核样结,形状各异,触之光滑,不红、不热、不痛,核与皮肉分离,发展缓慢。类似今之乳腺腺瘤、囊性增生等病变。
“乳岩”:乳中核硬如枣如栗,肿胀坚硬、高凸如岩、顶透紫光、内含血丝,未溃之前乳内流清稀污水或血性分泌物。溃破后,污水时流或涌冒臭血,腐烂如岩,难予收口,此即今之乳房恶性肿瘤——乳腺癌。乳岩、乳癖皆肝气不舒、忧思郁结之疾。积极防治乳癖,对预防乳岩大有裨益。
(二)方组(按原剂量的比例):
当归6g,川芎3g,赤芍6g,枳壳3g,桔梗3g,甘草1.3g,防风3g,白芷3g,川朴2.4g,黄芪6g,官桂2.4g,槟榔1.5g,苏叶3g,台乌2.4g,木通2.4g,党参6g。(笔者常加青皮6g共煎,效著)
按此比例配方,烘干,共为细末,每服15~20g冲服,也可以煎服,每日3次。
外贴家传化核膏:煨甘遂2g,红芽大戟2g,白芥子0.8g,生南星1.6g,麻黄0.4g,半夏1.6g,藤黄1.6g,僵蚕1.6g,朴硝1.6g,炒黄丹适量,麻油10g。依法熬成膏药,摊于布上,外贴。
(三)适应证
乳房内硬结,光滑流动、肿而不痛、不热、不红、日久不溃者,古称乳癖。今称乳房结核、乳腺腺病、囊性增生、腺瘤、纤维瘤、大导管乳头癌等癌前病变。
(四)疗效
十六味流气饮治疗乳癖、乳岩,为历代医家推崇,尤以《医宗金鉴》为著。本人应用于乳腺病、囊性增生、纤维瘤等良性乳癖,确有良效。配以家传化核膏外贴,乳内硬结的消除大为加速。乳岩与今之乳腺癌无异。古代医家亦用十六味流气饮治疗。
笔者主张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不应排斥西医疗法,而固守中药治疗,贻误良机!
笔者用此疗法治疗乳癖二三十例,乳内一侧结块者多于两侧,药后全消者近半数。十之八九有效,十之一二转西医手术。中医治疗者,此套疗法尚为理想。
(五)方义
四物汤去熟地(久服滋腻)一理血;
保元汤(参芪桂草)—扶正;
青、枳、朴、台乌——降气理气;
桔、防、芷、苏——升散;
官桂——温散冷气;
槟榔——行积;
木通——通利。
综合作用是行气活血、通消积聚、扶正保元。
(六)验案举例
例1:林XX,女,43岁,已婚,1960年诊。
双乳先后内生硬结各1粒,不红、不热、不痛,现已3年,西医妇科诊断为“腺瘤”。因拒绝手术而来就诊中医。追溯起因诉说:“丢了两个娃儿,思念、哭泣太过,不久双乳先后长了如葡萄样结核。现已长的如桃核大,有时感到牵扯样痛。这两年月经失调,先后无定期,经前腰酸乳胀,经期少腹胀痛,白带粘稠无臭味,阴部不痒,经期常伴有感冒样症状一一鼻流清涕,微恶风寒,周身不适,月经过后就好”。
检查;双乳无橘皮征,皮色不变,更无溃口。左乳3点,右乳9点处,各触及卵样肿块(3cm×2cm)1粒,光滑无粘连,轻触不痛,挤捏酸痛。脉沉紧,舌淡红,苔微腻。
治疗:试投十六味流气饮原方,剂量以克为单位煎服5贴,每日1贴。
二诊:药后自感肿块缩小,诸症减轻,精神、睡眠、食欲均佳。
病人有信心,医人更鼓励,原方继服。
三诊:上方连服20余贴,左乳肿块消失,右乳仍有杏核大一块,消的缓慢。停药1周,开始第二疗程。
四诊:右乳肿核如前,左乳全消未复。脉沉缓,舌苔不腻微白。
上方10贴,烘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g,早晚各服1次,外贴家传化核膏观察。
五诊:丸药未服完,右乳的肿块亦消,患者十分高兴,脉、舌无异常。嘱服完用药1年后前来复查。一年后复查:双侧乳腺瘤,治愈未发。
〔按]此例双乳腺腺瘤,经十六味流气饮治疗月余,左乳的消失,右乳核残余。加用家传化核膏外贴,内外并治,不足1月后右乳核全消。1年后复查,腺瘤没有复发,证实了两方的疗效较好。
例2:薛老太,女,69岁,孀居,1985年就诊。
停经已10余年,右乳外侧3点处,内长一结块,长圆形,如枣样,不疼、不红已半年左右。伴阴痒,阴内灼热,有涕样白带,不带血丝。
检查:右乳萎缩,但内触及粒枣核样硬结,光滑活动无粘连,无橘皮征,皮色不变。脉沉涩,舌淡红苔白微腻。在女病人的陪同下检查阴部,未见白斑体征,翻开阴唇见阴道内充血、糜烂数处。
印象:老年性阴道炎,右乳腺瘤(?)治疗:内服十六味流气饮加减。
处方:全当归6g,川芎6g,赤芍6g,青皮6g,枳壳9g,桔梗6g,王不留行15g,桃仁、红花各9g,醋鳖甲15g,生黄芪15g,通草6g,川朴6g,甘草3g。5贴,每日1贴,20贴为1疗程。
洗阴方:五倍子6g,蛇床子15g,苦参15g,花椒10g,葱白10g,明矾6g。
3贴,煎水洗阴部,每日1次,一贴药可用两晚。
二诊:1987年面访,诉说那洗药很好,洗了三贴就全好了。右乳的结块也消了。仅服10贴药,经笔者检查乳内结核变小但还有蚕豆大1粒。因病人家住农村,见轻就算好了,再不愿花钱服药。
例3:张XX,女性,40岁,已婚,1987年就诊。
双乳腺增生,右侧11点处2cm×3cm大,左侧3点、6点各1cm×1.5cm大,不红、不痛,牵扯时内感胀痛不适,硬结光滑无粘连,已年余,发展缓慢。月经按月,其色紫暗,不痛,白带不多。脉沉涩不爽,舌质淡红苔白,予以十六味流气饮化裁。
处方:王不留行10g,漏芦8g,木通6g,槟榔6g,上油桂3g,苏梗6g,归尾6g,川芎6g,赤芍药12g,甘草3g,枳壳9g,桔梗6g,天花粉10g,甲珠6g,皂刺6g,柴胡6g。
10贴,每日1贴,水煎服。买化核膏、化癥回生丹待服。
二诊:来信反应,上方缺甲珠,服10剂右侧肿块接近消失,左侧肿块亦缩小。复信上方去甲珠、皂刺、漏芦,加白芥子6g,白芷6g,继服10剂。
三诊:收到由笔者代买的膏药后,内外并用,作用很好,右乳结核消失未发,左乳还有杏核大,比较难治。嘱休息2周,再行第二疗程。
四诊:来信感谢,未提病情。
[按]此例“双侧乳腺增生”是医院确诊的。通信治疗反应疗效尚好,仅服药20剂、化核膏药(外贴)几张,不足一月右乳两粒结核全消,左乳消剩杏核大时,情况不明,但仍可看出是有效的病例,故录。
本文摘自《秘验奇珍》。作者/李长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