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之道

问题解决之道往往不在问题现象本身,而在千里之外,这就是丰田将“5个为什么”奉为解决问题圭臬的原因所在。

一个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很正常,就像人一样,吃五谷杂粮就会感冒、发烧生病,关键在于我们通过什么解决途径,去有效降低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

今天就说说产品质量问题的正确解决之道。

在实体制造业,质量成本约占总营业额的20%以上,而在服务业更高达35%。产品质量问题是每一个企业、所有人的公敌,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很多企业将产品质量问题归咎于一线工人、设计人员、检验人员、供应商、基层管理者等,全是一帮直接围绕产品制造的人,实际上,问题只有较少一部分在他们身上,绝大部分在看不见的后方。

一个企业,人的素质决定经营质量,经营质量决定产品或服务质量,这才是质量问题处理的底层逻辑。

01

人的素质问题

这里面存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包含基层、中层、高层;三星创业者李秉哲曾说:企业就是人,我一生中80%的工作时间都用在招揽和培养人才上。

二是素质,包括技能、管理、文化,即素质意味着员工拥有完成现在和未来所负职责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要想产品质量好,一线员工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质量意识,这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负有较大的责任。

在人员招聘时,首先要好好筛选,不是只要有两只手两条腿就招进来,这是甩包袱的典型表现。

即使新员工进厂,那后面也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直接或间接安排大量的培训和教育,直接培训质量文化意识,间接监督和敦促车间进行操作技能培训,这些都需要细致和强有力的措施和流程保证。

车间如果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可以直接考核车间主任或厂长,这是你的权力,不用就是渎职。

别一出问题就认为车间管理不善,其实是与人力资源不作为关系极大,不要委屈,就是这样。

中层干部那更是与人力资源强相关了,凡是在其位不能胜任管理的,没有质量意识,没有管理套路,没有逻辑思维,不仅质量问题,各种问题将层出不穷,100%是人力资源问题,当然负责人力资源的高管也是难辞其咎。

高管层,必须思想一致,利出一孔,广开言路,民主集中,这里面总裁作用极大,譬如盛田昭夫、稻盛和夫、库克、郭士纳、惠塔克里、格鲁夫等。

当然强腕者有之,犹如乔布斯、任正非、韦尔奇、福特、王安等,要么巨大成功,要么巨大失败。

要想产品质量好,首先人人要有质量文化意识,这方面又是CEO乃至高管层首当其冲。

企业任何变革,首先从文化开始,通用电气、三星、丰田、苹果无不如此。

戴明曾说过:质量产生于董事会会议室,即只有管理高层才能作出确保质量的决定。人人尽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源往往是不合理的管理模式造成的。质量管理就是一把手工程。

就拿质量培训教育来说,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CEO有的很忙,无暇培训,有的认为花钱培训太浪费,自己舍不得花钱接受培训,更别说基层员工了。

许多企业质量标语很是壮观:质量是生命,质量是饭碗,谁砸质量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等等,挂在车间厂房,好像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操作工的事情,就是车间的事情。

孰不知,这些标语要挂也应该挂在企业厂门口,企业全体上下,所有部门的员工都要受教育。

否则,“质量”注定就是在高层的舌尖与基层的实物之间艰难起舞,靠精神是治理不好质量问题的。

管理规范的企业,质量教育是这样做的:

高层每年接受两天半在公司以外地方的质量封闭培训,科学理解质量概念和管控流程,期间不允许任何打扰。

克劳士比认为,高级管理层唯有接受彻底的质量教育,并肩负起改造企业文化的任务,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改变。

中层每年接受四天半学习包括高层课程在内以及其他具体执行程序,必须承接高层思想。

基层员工通过现场次品教育、案例展示和QC活动,强化质量意识等。

同思想意识一样,中、高层需要精通质量管理体系和套路,不懂就要教育,不懂就要下岗,这个人资部门不管谁管?

基层员工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上岗培训,岗中检查,工艺培训等。如此这般,企业上下全员都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精通质量管理套路,过硬的业务能力,还怕什么?

人员素质对应模型

类型

文化

管理

技能

负责部门

基层

人力资源

中层

中高

人力资源

高层

CEO

02

经营质量问题

人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即经营质量。

质量问题是感性治理、拍脑袋决策,还是依据科学套路来管理,或是向先进企业学习,这决定了你的企业质量治理是一片混战还是条分缕析,是运动还是长期文化。

三星认为,品质改善不是参加一场以100天或1年为目标的战役,而是意味着长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譬如,产品质量的研发源头控制,你是闭门造车式研发,还是开门式跨职能团队研发,前者是包干制,后者是IPD,这就涉及研发套路问题。

一般认为研发决定了产品质量的70%,供应商以及原材料质量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的20%,生产制造环节只决定10%。

供应商早期介入研发是供应链的核心概念,一般产品70%组成材料来自于供应商,研发人员熟悉产品知识,供应商熟悉工艺知识,他们整天跟工艺、材料打交道,服务于多个客户,见多识广,从而在材料选型、技术规范和公差精度等源头具备控制产品质量的优势。

研发人员要好好利用供应商的这个专业优势,这样说来产品质量实际上90%都是由研发环节决定的。

别急,生产环节的10%也与研发相关,就是人们常说的产品可制造性。

产品设计不讲究标准化,一个产品光是螺丝螺柱就几十种,生产线一切换,又是另外几十种,并且很多螺柱的形状、大小、材质、长短都差不多,很难目视化分辨,生产线上的工人经常装错。

一旦装错,若后端检验出来,返工重来,但费时费工;若检查不出来流入市场,设备运营一段时间,螺丝松动掉下来酿成事故,则被客户骂的狗血喷头:这么大的公司连个螺丝都装不好!

赔钱赔罪不说,甚至还丢了市场,回头立即拿生产线工人开刀,试问这个产品的研发人员没有一点责任吗?人家苹果公司iPhone和iPad,产品全身上下据说只有一种螺丝,而且数量也少的可怜。

研发环节关键要控制四个阶段:

一是新产品规划书编制阶段,摸清目标市场需求,确定产品销售价格、成本和销售规模,对同行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设计能力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市场营销人员意见。

二是新产品设计、试制阶段,明确产品目标质量、目标成本和工程设计方案,必须邀请营销、采购、工艺、生产和设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方案评审,彻底找出不合适的地方。

三是批量试制阶段,小批试制已经评审通过,完成原材料标准、技术标准、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设备管理标准、工装夹具标准、测量及检验标准、包装标准、运输标准、标准成本和标准消耗定额、销售手册编制、评审工作,相关方生产及辅助人员培训与教育均已完成。

四是正式生产阶段,持续推进现场QC管理,产品工程师密切关注现场及工程化应用状况,致力于持续改进。产品研发必须搞开放主义,不考虑生产方式、不考虑采购方式的研发不是研发。

这方面国内先知先觉的要算任正非,1998年华为在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拿出1亿美金,请IBM做集成开发管理。

IPD强调在产品设计中构建质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务性等方面的优势,其中可制造性和可服务性就是产品后续1到N的快速复制能力,今天的华为产品品质如日中天,与二十年前打下的研发管理流程基础不无关系。

流程对,开发一个成功一个,不管是产品质量还是产品成本,否则,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只是没有到那个破产的地步,疼痛不够深入骨髓罢了。

关于产品可制造性,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说过一句话:任何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只要出了研发部大门就毫无技术可言,必须农民都可以轻松做出来。

除了IPD集成开发,生产制造有精益生产,供应商管理有ISC集成供应链,计划管理有产销协同,人员管理有培训和绩效管理等,这些都是科学套路,不认真落实就会影响经营质量,从而导致包括产品质量在内的一切问题。

03

产品质量问题

经营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没有其他原因。当然质量问题在现场表现很直接,很现象,好像一眼就能知道答案。

譬如,一线员工追求量导致的次品产生。员工为了及时或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或者为了赶制产品,加班加点去生产,导致次品产生,产品质量检验不通过。

质量人员就责怪一线生产人员工作质量太差,按照问题严重程度分出A、B、C、D不同等级与相关操作员工绩效挂钩。

美国质量专家朱兰认为,质量问题有90%出于管理层,10%出于一线员工。

企业管理者要自问,是不是计件制的问题,是不是员工技能培训不够,工艺文件齐全且精准吗?防呆防错工装治具有吗?员工赶量,是不是计划出了问题,长期打疲劳战?质量分析工具会用吗?问题用类似A3处理法追根溯源了吗?

若没有,就是管理问题,大家一定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是一线员工操作错误,这与管理有什么关系。

甚至一些管理者也热衷于追求量,这又属于意识问题了。三星社长李健熙说过:量,还是质,量和质的比重不是5:5,或者3:7,而是0:10。为了实现“以质取胜”,牺牲量也无所谓,即使中断工厂和生产线运作也在所不惜。如同丰田的拉绳机制,这些你的公司有吗?

戴明认为:质量和生产率必须来自于管理。工人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所做的贡献是有限的,可能只有优秀管理人员所做贡献的1/5或1/7。

譬如将包干制生产方式转换为流水线方式,这个会极大地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这些主要不取决于一线工人。

著名的海尔砸冰箱事件,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

张瑞敏砸冰箱,不是冰箱表面划痕的事,而是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

任正非公开大会“奖励”那些报废的元器件给研发人员。1993年-1997年,华为C&C08万门交换机至少推出了10个正式版本,发生过花费数亿去更换交换机板卡的事故,有个研发人员1个月打了6000元电话费,那可是在1997年,工资才几个钱?

华为当时订单及时交货率只有50%,而国际业界平均水平94%;库存周转率3.6次/年,而国际业界平均水平9.4次/年;订单履约周期20-25天,而国际业界平均水平10天左右。研发人均效率是IBM、思科的六分之一……

任正非曾经将研发呆死料和大量售后服务的飞机票当作奖品,在几千人的大会上当场“奖励”给研发人员,可见研发管理问题之严重,为后来引进IBM的IPD管理流程埋下伏笔,这才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应有之道。

三星次品火刑仪式,1995年3月9日,在三星电子龟尾事业部的运动场上,聚集了2000多名员工,在运动场中央,堆放着15万部手机、车载电话、传真机等残次产品,价格高达150亿韩元。

10余名员工用锤子将他们砸碎,随之将碎片扔到火堆里。次品火刑仪式向三星全体员工展示了实行“以质取胜”经营的强烈意志。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召回有缺陷的产品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而不是工艺粗糙或是物料问题。

问题在于设计方面,而不是工艺,问题在于供应商日常管理和供应商产品过程控制,在于你的SQE机制,而不是物料问题。

这不是生产工人的问题,生产工人只对他们应该负责并能控制的事情负责,不用对系统导致的问题承担责任。

宣扬质量哲学,经营者要利用一切渠道,不厌其烦的宣讲质量价值观和企业质量文化。

实际上重视质,并不会影响量。减少次品(可以减少返工,有效工作时间长),自然效率加快,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反之,如果我们大量生产次品,收入产量上去了,但市场占有率下降了,赤字也会慢慢增加。

产品质量问题不怪一线员工,不怪供应商,不怪技术......怪产品可制造性、培训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设备保养体系、工艺体系、生产方式、绩效体系(计件、计时)、招聘体系以及负责建立这些体系、执行这些体系的人,等等。

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不在于任何其他人,只在于老板。

因为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经营质量才会提高;只有经营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才会提高。这一切,只有企业全体高管层或者CEO才能解决。

来源:周洪涛

(0)

相关推荐

  • 经验分享 | 坚决不同意供应商在线返工!

    上周在一家注塑供应商做现场审核,发现了一个遗忘很久的问题:在线返工!   当我站在注塑机前,看着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正常操作:开模 – 放入金属插件 – 合模 – 注塑 – 脱模,一切动作轻车熟路,这 ...

  • 网购轮胎质量问题花样百出!

    网购越来越流行,网购轮胎也变成了一种常态,但是很多车主却因为贪便宜购买一些没有授权的网购轮胎,结果出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1.网购轮胎,轮胎内部存在严重损伤 一位路虎车主就因为贪便宜,网购轮胎,结果 ...

  • 分享六西格玛培训在小型玩具厂质量管理中应用方法 | 张驰咨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多大4000千多万家,占到了国家总企业的99%,所达到的经济效益也达到了国家总效益的 70% 以上.这些企业是 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他们又普遍 ...

  • 经验之谈|质量管理中控制过程就是控制结果

     今天 通常我们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去想方设法解决已有问题,而不是在问题未出去时就将其消灭在预防性措施. 等问题出现之后再去解决,这样做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大量成本已消耗,而且会再次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浪 ...

  • 日系车质量稳定?本田冠道就电子问题频发, 出保自己动手修试试

    日系车质量稳定?本田冠道就电子问题频发, 出保自己动手修试试

  • 如何控制质量?其实就是3道关卡!

    教铸在线 今天 全文总计2254字,需阅读6分钟,以下为正文: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用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的结论,大家已深信不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产品质量没做好的话,最终就会被消费者拒绝和 ...

  • 解决质量问题,先从哪里入手?

    工厂品质改善的核心在哪里?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备上?当然不是,品质改善的核心是改变人.一切的生产质量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 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复杂,先从员工的操作动作入手.在做动作 ...

  • 寻求解决德国问题的新办法 道威斯赔款计划出笼

    制订道威斯计划的查尔斯·道威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就被<凡尔赛和约>这一股绳索牢牢地束缚住了.魏玛共和国经济混乱,通货膨胀严重.这不能不引起作为战胜者的协约国的不安;魏 ...

  • 罚款能解决质量问题吗?你说呢?

     昨天 作为一名质量人,在工作中,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每个企业的方式也不一样,罚款就是一些企业的做法.那么,罚款就能解决质量问题吗?罚款对解决质量问题有帮助吗 ...

  • 「精益学堂」现场现地解决质量问题

    「精益学堂」现场现地解决质量问题

  • 解决质量问题,先从员工动作的规范和优化入手!【标杆精益】

    标杆精益 今天 来源|网络 全文总计1326字,需阅读4分钟,以下为正文: 工厂品质改善的核心在哪里?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备上?当然不是,品质改善的核心是改变人.一切的生产质量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 ...

  • 行业典型质量问题的解决之道: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每个行业都存在自身的典型问题,尤其是典型的质量问题:对于这些行业管理痛点,很多企业在解决问题思路上过于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 "慢即是快,少即是多",不疾而速的行业典 ...

  • 丰田思考法:问题的解决之道

    问题解决方法分为8个步骤,它是每位学习丰田问题解决方法的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详解8D之前,我们要说到PDCA循环,TBP是目标达成的理想科学的工具,而具体的目标.周密的计划.有力的执行.及时的检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