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 ,能代表china吗?
权威书刊多载言:元青花仅有几百件存世,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
但是如果你留意市场,虽然每年元青花在拍场出现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窥见它们的身影。那这究竟元青花到底有多少存诸于世?
移家避俗学烧丹,
挟子挈妻老入山。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 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 约合2.3亿元成交
谈到元青花就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或许是因为元青花是名品名声太大却所见者少。就“青花”这个名字本身其实就是极富意境的。青花其实是一种釉下的蓝彩,但是与其他中国古代陶瓷品种不同,她没有用工艺本身来命名,比方同样创烧于元代,以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为彩料绘于瓷器胎坯表面,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被称为“釉里红”。然而同样的流程,仅仅是将成色剂换成了含氧化钴的矿物颜料,这样的青花瓷却并未叫做“釉里蓝”。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人赋予青花瓷的遐想,所以起了一个极富意境的名字。元青花的神秘,其比较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它没有经过缓慢地孕育过程和在襁褓中成长历练,而是忽然成熟,以至于登峰造极,里程碑式地被学者和藏家追捧。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香港资深瓷器收藏家,问及是否有元青花精品,他回答说:“很遗憾,一直以来都想找到一件好的元青花,但是很难,明早期的青花都难找,更不消说是元青花了!”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14世纪中叶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藏
盛名之下,一方面收藏者追逐元青花,另一方面又存有许多疑问。首先是存世量,有人说多,有人说少?其次是市场价位常被津津乐道。2005年7月,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出了2.3个亿,创下当年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然而高价光环之后再没有锦上添花,不要说冲击亿元了,破千万的也寥寥可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恰巧本季佳士得秋拍也征集到了几件早期青花瓷器,借此机会来聊聊元青花。
元青花 到底有多少?
权威书刊多载言:元青花仅有几百件存世,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但是如果你留意市场,虽然每年元青花在拍场出现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窥见它们的身影。如果跟藏家、经销商聊天,他们中很多人也表示曾经经手或者收藏过元青花。甚至一些铲地皮(行话:活跃在最底层的古玩贩子)也说曾经与在这种青花瓷有一面之交。当然,这里已经屏蔽了那些信誓旦旦的国宝帮。那这究竟元青花到底有多少存诸于世?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梅瓶(一对),14世纪中叶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藏
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的是:元青花主要作为外销瓷,销往中东、西亚、南洋等地区。作为外销和日用器的青花瓷,元代的生产量应该是大的。但是元代的制瓷工艺远不如后来的明清时期,因此烧得不好或者烧坏了的情况很常见,精品在当时就少。元代(1271-1368)距今有六七百年的时间,遗存方式主要是出土(出水)或传世,相较明清,其传世作品少之又少。加上元青花绝大部分是日用器,外销亦是供给外国人使用的,使用中损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便是我们今天解释元青花存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那些被全球博物馆或著名收藏家视若珍宝的元青花除外,尚有幸免于战乱和人为损毁的元代青花瓷器则为数不多。由于当今艺术市场挑选瓷器的苛刻,能够“混迹”于流通领域的元青花算来也就几十件了。佳士得瓷器及工艺品部主管曾志芬介绍说:“就元代青花瓷而言,其实存世量还是挺大的,因为当年的产量大。但是真正的精品少。我经手过的元青花里非常少有品相完好的,当年创纪录的鬼谷子下山也是有瑕疵的。而且此前的荷兰藏家对此缺乏重视,把它用来装DVD了。这次我们征集到的 3308号拍品 元青花开光虫草杂宝纹八方瓶 ,一路追查来源的,发现它在上世纪60年代被美国人从中东买去。不过,他带到美国之后就将它钻一个洞用做台灯基座。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件很漂亮的瓷器,而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从景德镇 到中东
大威德基金会藏 至正型元青花
说到 元青花,英国大威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所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无疑是迄今为止研究元青花至关重要的“断代标准器”,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带有准确纪年款识的元青花。它在1952年被发现之前学术上并不认可元青花的存在,只认可中国青花瓷是从明代才开始创烧的。但是那一对青花瓶的铭文清清楚楚地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也让整个学术界开始对青花瓷的产生有了重新认知。后期通过出土发现,我们知道其实唐代就有青花了,但是唐青花、宋青花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虽然唐宋就开始使用钴蓝料了,但是能否称之为青花,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曾志芬认为:唐三彩上的篮彩应该是古代窑工最初对烧蓝彩的探索。与元青花相同,都是以氧化钴作为发色剂,以至于很多人都知道唐三彩只要挂了'蓝’就很贵,为什么呢?因为蓝彩少,主要靠进口。那个时候还没有国产青料。
虽然宋代制瓷有非常多的窑口,但到了元代,景德镇便慢慢形成了中心,成为中国的瓷都,大量的元青花便诞生于此。在学者研究看来,元青花的诞生并不是中华民族独立创造的结果。元以前,蓝色从来都不是陶瓷的主色调,一方面受颜料限制,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农耕社会,蓝色也不是最受大众喜欢的,甚至在一些文化语境下还有不吉祥的寓意。但由于当时与外族的贸易交流非常频繁,而波斯以及土耳其地区蓝彩陶器的影响,催生了中国青花的诞生。其实,今天回过头来看,青花瓷是中西结合的伟大产物。
元代时大量的青花瓷出口到了中东地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很难知道的更加详细。当时与中东的这种贸易,或许是为了换取金银,又或许是为了换取青料,也就是苏麻离青(苏料)。苏料诞生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现今也只能猜测,或许是通过贸易渠道从中东地区换来。“今天我们在元青花的存世品里经常能发现有大罐、大盘这样的造型,应该都是为中东地区定烧的。因为中东地区的民族饮食习惯便是一群人围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盘,吃肉喝酒,这与汉地的习惯不同。所以这类器形在我们国家并不适用,应该就是专门为了出口而定烧的。”曾志芬说。
元青花 到底有多贵?
元青花在市场被热捧首先要感谢日本人。早在在70年代末,中国人还没有认识元青花的时候,日本人就开始疯狂地购买元青花了。曾志芬依据多年观察市场的经验提到,日本人收藏瓷器有三个重点:唐代、元青花、万历五彩。日本博物馆很早就在找元青花,导致元青花早年的市场价就已经相当不菲了。这个态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那一时期由于台湾人仿造了很多元青花,而大大的打击了市场信心,使元青花在市场上沉寂了一段时间。随着学者对元青花的研究更加深入,加上2005年鬼谷子下山以2.3亿元创造了纪录的剧烈刺激下,元青花又开始成为新一轮市场追逐的对象。
已知存世的11件故事题材元青花
耳闻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创造神话时笔者尚在念大学。英国知名古董商埃斯肯拉奇因为对这个元代瓷器的阔绰出手而被艺术品经销商津津乐道。但是这几年观察市场不难发现,当那只略带伤残并且出自民间的青花大罐创下世界纪录以后,这一青花品种就再难以有高价诞出了。偶见拍卖场有元青花现身,也不过数十万或数百万,便黯然换手。当鬼谷子下山领跑以来,为什么没有望其项背者?
元代不若明清两代,很难去区分官造还是民烧,加上缺少记载,很难知道哪些是进贡给了宫廷。说到鬼谷子下山来,几乎可以肯定出自民间。曾志芬解释说:鬼谷子来源于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是典型的汉文化的产物。而当时蒙古统治者并不喜欢汉人的这些民间故事,所以答案很明确。即便在今天,鬼谷子下山依然列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高价榜单上,且依然是民间制瓷的最高纪录。鬼谷子下山青花罐本身有冲线,所以在品相上不算一百分,但在传世的元代瓷器里也算不错,加之烧造工艺、青花发色均属上乘。但这些仍不是它区别于其他几十万、几百万元青花的真正原因,也许题材特殊才是最最重要的。元代瓷器百分之99.9所绘题材都是花鸟、植物。考虑到元代的时代背景,其装饰特征主要还是受到了宋代绘画的影响。宋画的题材便有很多是花鸟、植物,因此已知的市场流通加博物馆馆藏,绘有人物题材的元青花大罐仅有11只,流通在市场中的就更少了, 谷鬼子下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似乎也不奇怪了。
通常我们在拍场见到的元青花大多是普通的花草题材,加上很多有品相上的缺陷,价位也就上不去了。除了上述原因,对于元青花精品的价位来说,传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元代距离我们时间较远,鉴定上本就有一定难度,加上后期又有很多仿品出世,所以比较谨慎的拍卖行对没有任何来源可考的元青花,即便是精品也会拒绝上拍。藏家的心理也是一样的,考虑到再出手的便利性,一般也不会花大价钱去买无据可考的元青花,这自然也就大大影响了元青花的价格。
青花瓷自元以后的两个高潮便是,明永宣时期和清三代,恰巧本季佳士得都有这几个阶段的作品呈现。
对许多中国瓷器鉴藏家而言,十五世纪初瓷器的釉下青花纹饰堪称历代之最。存世的明代高足碗极少,因为这种“头重脚轻”的设计本就导致其容易破损。此类高足碗据称是祭坛用器。本件作品更为特殊的地方是其画工,所用的浓艳青花深浅有致,非常有层次感。类似的高足碗曾纳入玫茵堂珍藏,2012 年4 月经苏富比拍出,当是的成交价超一亿港元。
佳士得2016秋拍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抱月瓶是西域传入中国的样式,在明代较为流行。这件作品是典型的清代的瓷器仿明代的造型,而所绘的花鸟画又是仿唐宋的画意。
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戒备森严的库房里收藏着40件元青花,其中不乏举世孤品,在收藏界名声远播。
元青花玄机
青花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名字,极富诗意,中国古代陶瓷中只有它这么浪漫。其他品种无论在它之前还是它之后,都以一种科学冷静的态度面世,与它同时代异曲同工的陶瓷品种“釉里红”也不叫红花,而青花也从不叫釉里蓝。我很久想不明白中国陶瓷品种为何只有青花命名鹤立鸡群。
【牡丹纹花梅瓶(一对)】 高:42厘米,托普卡帕皇宫收藏
元青花的蓝釉是饱满浓厚的蓝色。这对牡丹纹梅瓶采用了幽静深沉的蓝釉。用肥硕的笔触描画出瓶身主体上的牡丹以及多种纹饰。元代这种色泽的变化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陶瓷固有的审美趣味。
学者们都希望找到青花的起源。今天,元代青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至正型”为准,优秀的元青花都是这个姿态。有不少学者认为,青花创烧早于元,而起于唐,而起于宋,所以有唐青花,宋青花之说。但问题是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与公认的“元青花”是否一脉相承?在胎土、釉色、纹饰、工艺、造型等要素上,彼与此之间是否存在文化血缘?
【汝窑青釉椭圆洗】北宋,口径:14.5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出现以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颜色。宋釉追求的是自然属性的色泽,注重“雨过青天云破处”的天青色(如上图这件汝窑水洗所示)。
青花在元代显然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取决于农耕民族的色尚。我们崇尚红色、黄色。红色是生命,黄色是根本。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过去的文化审美中从未占有一席,我们长久以来视蓝为不吉,佛经中恶鬼有称之蓝婆的,古代乡试用蓝笔处分,称之蓝单;传说中有蓝蛇,其首含毒称之蓝药,药人即死……
【麒麟飞凤蓝釉白花菱口大盘】口径:41.5厘米,托普卡帕皇宫收藏
蓝釉作地,反衬白色纹饰的元代青花大盘,盘面上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麒麟和飞凤。周边围绕着花样繁复的花卉。釉面肥润而细腻,蓝色饱满,吐露着神秘的气息。这样的大盘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为什么青花在元朝能长驱直入?从那之后七百年来,青花一反陈腐的文化观念,或颜色或纹饰,走进中华陶瓷文化长河。
【蓝釉白龙纹盘】元代,口径:16厘米,故宫藏
这种不足20厘米的青花小盘在中国只有故宫博物馆收藏。
千变万化的陶瓷釉色都是金属呈色。青花之蓝与唐三彩之蓝同为金属钴作为呈色剂,别无二致。只是唐三彩是陶不是瓷,青花是瓷不是陶。陶与瓷在科学上区别极大,烧造的难易差异极大,所以在元青花之前,土耳其等国只可以烧造蓝色的釉陶。
这些,曾深深地影响过元青花,甚至催发了它的诞生。
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元青花有明确的传承记录,而且这些元青花中有多件为世界孤品,马未都正在仔细研究其中的一件八方葫芦瓶。
元青花起源
中国学者大部分认可青花肇始于14世纪中叶或者更早一些。大维德基金会的那对标准器——青花龙纹大瓶的1351年确切纪年不存争议,即便再早,青花也早不过14世纪初,这结论也已达成共识。而在土耳其的文献记载中,钴料作为釉下蓝彩的使用早在12世纪末就进入波斯地区,但它仅使用在釉陶之上,离瓷器还差着一大步。日本陶瓷权威三上次男先生也认为,从11世纪中叶之后,波斯陶瓷对中国陶瓷产生过影响,尤其波斯的白釉蓝彩陶器直接影响了中国青花的诞生。这种由西向东的技术传播显然带有明显的文化融合特点。
【莲池水禽菱口大盘】口径:45厘米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这件蓝釉反白大盘极为独特,工匠在制作完成后,在整个纹饰上喷洒了一层斑驳细密的色点。这种装饰手法未见于世界其他元青花藏品。
像蓝釉白花菱口大盘这类作品虽充分表达着伊斯兰文化的色尚,蓝色饱满,但为何并未呈现流行趋势?而青花作品无可争议地成为这种蓝色瓷器的主流,在伊斯坦布尔的参观中,在伊斯兰文化对蓝色的理解上,渐渐让人悟出其蓝色的表现力,疏密,浓淡,内容,都让神秘之蓝不再是简单之蓝。
【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
以青花作地,反白装饰在元青花乃至明清青花中都是少数,仔细一想,这似乎在提示我们。青花诞生时,中国工匠们曾做过多种尝试,因为尝试才给我们留下了多种美学意义的青花瓷。青花为单色,可直接表现内容,亦可反衬内容,虽然成本限制了反青花作品的数量,但早期初创时期工匠们的探索弥足珍贵。
【青花云龙纹盘口梅瓶】口径:44.5厘米
这只龙纹瓶身上通体绘有一条青龙,体型大,从单一角度只能“见首不见尾”或“见尾不见首”。
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是个专业术语,听着诡异,所以多年以来对苏麻离青的解释莫衷一是。苏麻离青文献上也有写苏勃泥青,这是青花必须的呈色剂。其中苏麻离青、苏勃泥青后面的“青”字就是通用后缀字,如龙井茶、乌龙茶后面的“茶”字一般。那么苏麻离是什么呢?
【青花莲池鸳鸯八方梅瓶】高:40.5厘米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这两只八方梅瓶因其独特而成为世界孤品。
按定名的规律,苏麻离为地名可能性最大。学者们就这一音译在可能的范围寻找。最早有学者认为青料来自印尼的苏门答腊(Sumatra),后又有学者说是索马里(Somali),日本学者又考证是斯玛尔图姆(Smaltum),这是中亚地区一种色料;还有学者考证翔实,认为中东伊拉克地区最古老的制陶中心萨马拉(Samarra)才是苏麻离青的出生地。
【花口莲纹大碗】口径:40.5厘米,高:18.5厘米
这是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体形最大的一只青花碗,其尺寸是超群的,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这只碗的碗心绘有一朵翘枝莲花,四周环绕白云锦文、海浪等。外壁绘有翘枝莲花等精美纹饰,青花及留白交相辉映。
不管谁是苏麻离青的产地,它应该都与伊斯兰文化有关,首先是它的色尚——蓝色;其次是它的应用——制陶,这些都可以证明青花的血缘。而上述地区大都在13世纪前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
苏麻离青由明万历人王世懋《窥天外乘》首次提及: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这以后的所有其他类似记载都大同小异,清代以后甚至讹误为苏泥勃青。这一现象也导致中国人很长时间固执地认为青花为永宣时期烧造,在青花诞生600年后,才由美国人波普纠正了这一说法。
【青花草虫花卉八方葫芦瓶】高:60.5厘米
随后,苏麻离青的身世是否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开始成为问题。过去认为苏麻离青是由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才成就了永宣青花高不可攀的地位,但元青花的溯本清源,苏麻离青的身世越来越清晰,表明了这一段历史的改写,让它趋向于真实。
【牡丹纹葫芦瓶】高:70厘米
草虫是中国文人的情趣,也是元青花纹饰中的传统题材。上图中的葫芦瓶为托普卡帕皇宫的藏品,以其八方棱形的造型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下图的葫芦瓶则是以硕大的身形见长。中国国内尚未发现身形如此巨大的葫芦瓶。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青花是中国的国粹,已有七百年的历史。而这一历史的秘密已逐渐公开,元青花是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蒙古文化三者的结晶。它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有效结合,利用中国传统而优秀的制瓷工艺表现伊斯兰文化的金属工艺,用伊斯兰文化鲜艳的蓝色改变中国人固有的审美趣味,这一文化结合空前绝后,让我们坐享其成。
2021年1月8日讯(具体拍摄时间不详),意大利摄影师Sandro Santioli拍摄到一系列历史建筑屋顶的复杂图案。图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