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山川机械厂“指手划地”和用地确权
文/黄光才
国营山川机械厂(简称393厂),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组建定址隆昌的兵器工业企业。当时,国际反华势力气焰十分嚣张,国际国内形势异常紧张,国家作出“整军备战”决定,将大城市、沿海等地的大企业一分为二迁入内陆,分一、二、三线布局,迁入内陆纵深地区的企业建设称作“三线建设”。西安华山机械厂、陕西秦川机械厂和东北123厂部分内迁组成山川机械厂,取华山的山和秦川的川结合起来作厂名(为第二名称),内部系列名393厂。山川厂是先成立、先命名、先搭厂班子,再选址、定址。工厂于1965年5月16日最后定址于隆昌石燕区新华公社。
老红军吴英德现场指手划厂地
国营山川机械厂设计是生产大弹钢壳及装药、炮弹成品箱,由于必须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要求,几经选址而多次变更。定址隆昌石燕区新华公社后,总面积为270亩,其中厂区180亩,住宅区90亩,职工1600人。初期设计指标总面积450亩,其中厂区330亩,住宅区120亩,职工1600人。
隆昌县副县长吴英德是个老红军,深知国际国内形势紧张,“三线建设”紧迫,兵工企业建设注重一个“快”字;国家底子薄,建厂注重一个“省”字。得知国营山川机械厂定址隆昌,他在泸州开会就坐不住了,1965年5月中旬某日,未顾及吃午饭,立即乘县委“北京212”吉普车,赶往山川厂筹建处。1958年大战钢铁,义大煤矿遗留下老五井废仓库(后来厂区四幢楼附近),长沙埂393厂又在此建了工棚,作临时办公点。吴县长风尘仆仆赶到,和393厂代书记赵斌一行,边吃饭边交流情况。饭后,吴县长和厂领导数人登上螺观山,先在半坡小山顶上观察,南背螺观山主脉,东、西、北视野宽,“靠山隐蔽、分散”布局厂区非常好。说:“你们先用地,后走程序,我把厂区指划给你们,英雄才有用武之地呀,哈哈!”大家一片欢呼。吴县长手往北一指,以某小山坡为北界,往东一指以某大树为东界,往西一指,以某田埂为西界。问“前期用地够不够?不够再指划!”据前期规划300-450亩,估计差不多有500-600多亩,吴县长说“有300多亩了吧?”当时只算了300多亩,实际丈量有600-700亩之多。前后不到3小时,前期用地一次到位。这就是有历史意义的“指手划地”,在全国“三线建设”征地中实为仅有的奇谈,真是又快又省。
山川厂用地划定确权
首批征地文件批准时间:1965年9月上报,12月14日批转。批准单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征面积342.924亩,其中水田9.44亩,旱田0.709亩,土32.451亩,非耕地300.234亩。
随着工厂生产发展,截至1985年,又陆续征地372.156亩。1985年之后,三次在隆昌征地9.935亩。第一次,1988年7月18日,征7.75亩,修运动场;第二次,1988年9月,征地1.84亩,用于修高水位池,其中老君坝荒地0.5亩,森林经营地1.34亩,第三次,1992年3月11日,征用山川镇界牌村四社土地0.345亩,用于修太平间。
工厂1985年总面积1050亩,最兴盛时期达1140.467亩。
土地确权:指手划地的数百亩土地和后征地372.156亩均为划拨,只赔青苗,其中原新生界牌村五队42亩地征用后,因人均土地低于0.4亩,工厂安置队上43名临时工,每年由县粮食局给队上一定粮食补助,工厂给队上一定经济补助,至1996年,工厂转型时止。划拨地面积只算耕地,非耕地面积减半计算,为此存在矛盾。隆昌县1979年(37)号文下达后,由界牌村书记代天荣带领人埋桩定界;以1982(56)号文,解决了山川厂新油库边界认定。1982年由县国土局组织走界、确权、办证。个别因厂不景气于1994年10月至1996年9月17日才全部完成。对指手划地也埋桩签字定了界。山川机械厂属国营中央兵工企业,归五机部管,土地归属权属四川省土地资源局。企业改制后,土地拍卖给宁江机械厂,也属兵工企业。厂名随之更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9月18日至2008年1月2日,由原厂潘永志书记、李功伟副总经理和原厂办曾恩海退休干部经手,完成土地权属变更。其中,医院占地14.17亩、农贸市1.617亩划幼儿园8.48亩、社区1.96亩、派出所2.53亩、学校22.135亩、划归地方部门管理,爱朋公司10.8亩也予划出。连通成渝、隆泸两线的厂区外公路、宽6米长1420米属工厂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