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写作指导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叙事散文与一般记叙文以及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一般记叙文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高得多;散文在叙事时需要饱蘸情感,一般记叙文和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来体现,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一般记叙文和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叙事散文常见模式

1、引联式

本式套路为: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要找好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总结全篇,点出文旨,照应开头。

2.转情式

本式套路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一篇题为《陶青有个好妈妈》,写陶青春游,妈妈要到码头上送她,而她想到妈妈是清洁工,身份卑微,便拒绝了妈妈的好意,一路上她听到社会各届人士对妈妈的种种赞誉,从嫌弃到崇敬,感情慢慢发生转变,最后当船离开码头忽然看到妈妈悄悄前来送行时,她惭愧难当,恨不能飞身回到岸上,扑到妈妈怀里高声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3、悬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排疑明旨。叙事散文《第二次考试》即这样的文章。考生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而复试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令人不解。这是设置悬念。于是苏教授决定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该考生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来该考生为救灾,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4.集锦式

其特点是开头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开头点明的文旨。一篇《牵挂》的习作,以“牵挂很抽象,也很具体”开篇,接着描写母亲灯下读儿子来信、女孩踮着脚尖盼望邮递员、冬夜长街上男人奋力赶路等三幅画面,以此阐释对话题的理解。各画面呈递进式排列,文章段落关系清晰,立体地多层面地反映了生活。

叙事散文常用技法

1、细节传神法

要使叙事散文的内容具体生动、感人传神,运用细节描写是较好的方法。它是突出形象、烘托气氛、连接情节、表达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

示例:(原文)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定稿)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离了座位……

——《脱下自卑的外衣》

通过原稿和定稿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什么是细节,也不难领会细节在叙事散文中的作用。

2、穿插流动法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示例:

母亲的性格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麻烦别人的。我把母亲的脚平放在我的腿上,修剪起来。

母亲的脚是一部沧桑的历史,浓缩了她辛劳的一生。母亲五岁就死了娘,她是穿村里婶子们帮衬的百家鞋长大的。成人时,她穿着自己缝制的绣花鞋嫁给我父亲。母亲赤过脚,在水田里插秧;穿过草鞋,在山地里割草;穿过儿女们扔下的运动鞋,在责任田里劳作。

如今母亲老了,脚面上皮肤粗糙,青筋突起,脚后跟布满了一道道裂口。……——《给母亲修脚》

选文第二段为插叙性叙述,交代母亲的苦难史,正是为“我”的孝心复苏作铺垫。这部分文字既不旁生枝节,游离中心,又能宕开一笔,拓展内容。

3、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是诗歌艺术常用的手法,实为眼前实有景物,虚为想象的景物。这种手法也被许多同学用在散文写作中。

示例:

春天来了!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一幅幅春景,让人从心底漾起圈圈愉悦的波纹,然而我总觉得自然美的后面似乎少了点什么,无法激起我创作的欲望与激情。突然我的心为之一动,一个普通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对深情的恋人在料峭的春风中,在落日的余晖里,在被北约炸为废墟的广场上,紧紧拥抱在一起,亲吻。而现在,他们已长眠地下。我的心仿佛与它相通了,心灵的触动让我了解了春的真谛,我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地显示出春的内涵:和平与反战才是春永恒的主题。

—— 《春的真谛》

由冰冻融化、小河苏醒的春景联想到废墟上的恋人,由眼前实景到心中虚景,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主题。

○佳作欣赏

儿子的雕像

文 / 刘  卫

公共汽车驶离车站不远又停下来,路口上来三个人:一个70多岁的老人和他的两个儿子。老人几乎是被抱着上来的。他们大概是陪老人到县城医院看病后回乡下去的。(一个“抱”字,极具张力,暗示了老人的体衰以及儿子的孝顺,为下文进一步写儿子的体贴、周到张本)

父子三人坐在车厢前面机器突起部位搭起的座位上。往乡下的路是坎坷的,车厢的空气浑浊而让人窒息。老人渐渐地吃不消了,他软软地瘫在由两个儿子的背拼起的“床”上,花白的头搁在其中一个儿子的肩上,很是显眼。本来,两个儿子为了老人坐得舒坦点,在并不宽阔的座位,只是用一点屁股象征性地完成了“坐”这个享受型的动词。(老人一“瘫”一“搁”,儿子象征性地“坐”,已定格成一幅感动人心的画面。)

车的颠簸,让那些坐在大座位里的人也不时地发出几句很有质量的骂娘声。背上突然增加的重量,使两个不很结实的身板向前倾,如一棵大树不堪重负的前倾,更像一张拉得满满的弓,让人看到了一种具体的力!

一个儿子衣服整洁,有点蓬乱的头发还挺顽强地保持着原有的发型,那种村里的体面令人想起村干部的身份。他两手抓住座位的边,两脚一前一后如章鱼的吸盘“咬”住车皮,睁圆的眼睛望着前方——迷茫、困倦、沉重——一种饱和状态下的内涵。另一个戴着一顶旧黑的草帽,压得低低的,几乎罩住了他整个的头部。他是瘦小的,一只手抓住座位边缘,另一只手抓住旁边的一个大果筐,随之皱起的衣袖因力度让人感到一种钢铁的硬度。

(不惜笔墨对两位儿子作特写,他们共有的动作“抓”隐含着多少忍耐与关爱。)

一切是默默的,无声的……

只有含混不清的引擎声,以及因颠簸车厢板单调的碰撞声。

一种倾斜的力撑起车厢寂静的时间与空间!两位中年男人正在完成一幅雕塑!那是力,那是美!不可复制,惟一而永恒!

我想到黄河古道的纤夫!虽然,拉纤已成为一种沉重的历史。但是,每一个中年男人——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哪一个不是纤夫呢!哪一个中年男人的背上,不!心上!——不紧紧地勒着一根无形的纤绳!每一颗中年人的心上定然有着深深的绳沟!

嗨唷,嗨唷,嗨唷……

浑厚却又是凄厉的号子声响彻在我们父辈的白天与黑夜……

(车厢里两个中年男人联想到黄河古道上的纤夫,由眼前景到心中景,虚实结合。)

○考场作文如何扣题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在阅卷实践中,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作文扣题是得分的关键,阅卷老师评价文章首先看的就是有无扣题之笔,文章是否符合题意。事实上,有了恰当的扣题之笔,一篇与命题看似没甚关系的习作也可以成为切题之作,相反,没有恰当的点题之笔,一篇原本切题的文章也有可能被误判为偏题之作。

作文锦囊】

一、标题嵌入法

即在文章的标题中直接嵌入话题或材料的关键词语。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标题都是考生自定,这为考生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容易偏离话题或材料,聪明的考生常常把话题或材料的关键词语嵌入到自拟的标题中,这样,不但规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和内容,也给阅卷老师第一眼就留下了不偏题的印象。

二、题记显志法

题记,是标题之下的一段文字。其内容或简要点题,或揭示主旨,或交待背景,或渲染气氛。写好题记,不仅可以增添文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还可以起到揭示主旨、明确中心的作用。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现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是明确中心的一种重要写作手段。

三、开篇切入法

优秀的应试作文,最好是开门见山,首先亮出中心。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写作者意在文先,顺势而发,阅读者明察意图,一目了然。考场作文最忌开头绕得过远,让阅卷老师看得烟云模糊,找不到有关中心的信息。你若在开头点明中心,阅卷老师会顺着你的路标走下去,就知道你下面故事的来头了。

四、行文照应法

文章的主体部分始终是表现中心的最为有力的内容,在文章进入主体部分写作时,时时注意这部分内容跟中心的关系,并且设法用恰当的语言予以明示,这对于明确和突出中心,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五、结尾回归法

所谓结尾回归法,就是指在文章结尾处对“话题”进行归纳概括或深化。像议论文结尾处的归纳总结观点或深化观点,或解决问题,或提出希望等;记叙文结尾处的画龙点睛的议论或抒情;散文结尾处含义含蓄深刻,言尽意犹未穷的语句等。阅卷老师阅读速度很快,详读的重点除开头过渡外,就是结尾。再从行文的角度讲,结尾点题能使文章主题更为明确,中心更为突出。

【高考佳作】

镌刻在山顶的长河浪花

看黄山,不是看屹立千年的山脉,而是看瞬间升腾的灵魂。

从踏止山脚的第一寸土地起,便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包围。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让我心的律动也跟上了群峰心脏的节拍。

山路弯弯,绵延千里,盘曲而上,撩云弄雾。两眼里尽是无边的绿色,这一抹是旧色,那一簇是新绿,丝毫不见杂物废屑。

边看边走边感叹,天都峰的险峻,莲花峰的妩媚,西海诸峰的阶梯状排列,势如刀削的岩壁冷峻峭拔。云雾蒸腾,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浸染通透。不一会儿又是霞光万丈,玉宇澄清,飞鸟鸣叫,空谷传响,重云相逝……

蓦地,一个黑点在莲花峰的山腰上清晰起来。雾散了,清楚了,更清楚了。这是个意外的风景哪。哦,那是个人。

那是个人!转念一想,我愣住了。他想干什么?是个攀岩爱好者吗?不!我吓得后退了一步。他没有安全带,没有安全帽,除了一双白色手套什么都没有!而海拔,近两千米!他到底为何?我不再有心思陶醉山水,整个人被他牵动着。

他慢慢稳稳的上升,像攀援的壁虎,紧贴着岩壁,借助山石和斜生的树枝落脚,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每一步都是一种胜利。然而危险寸步不离,我的心为这道沿途上奇异的风景揪得更紧了。

山的上面到底有什么,让他如此义无反顾?顺着他的方向往上看,除了一只白色塑料袋张牙舞爪地挂在树枝上,什么也没有。我浮出一个边自己都觉得荒诞的猜测:他是要去摘那塑料袋?

起风了,他却了步伐,脚下的石块三三两两地滚落山崖。“小心!”他身子一倾,我不由叫出声来,同行的游客也都双手合十驻足观望。只见他死死抓住一根粗壮的枝干,立在凸起的岩壁上,画面瞬间静止。

蓦地,他伸出手,伸向那只塑料袋,快够到了,近了,更近了…… 他,真的是位黄山清洁工,为清除一只塑料袋豁命而来。

天地为证,山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

想起时代先锋黄大年的话:“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山清洁工,你是镌刻在山顶上的长河浪花!可不是吗,中国梦是亿万人的大合唱,时代需要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叶聪,需要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孙永才,需要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刘永好,同样也需要你——黄山清洁工。

【扣题揭秘】

1.用标题嵌入法扣题

命题材料中有“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句子,作者从中截取并改造出“场合浪花”,再根据清洁工在山巅作业的特点,组成“镌刻在山顶的长河浪花”的短语,作为标题,既扣合了命题材料,又点明了人物的工作地点,恰到好处。

2.用结尾回归法扣题

文章描写黄山清洁工高山捡拾垃圾的故事,对主人公表达崇高的敬意,结尾水到渠成,引述命题材料黄大年的话,,同时引入三位时代先锋的事迹,将黄山清洁工与他们进行比较,突出中国梦是亿万人的大合唱,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参与的主题,既升华了主题,又再次扣合命题材料,实现双重扣题,堪称高明。

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的情感更强烈,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

抒情散文常见模式

1、参游式

本式套路为: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作者为文中穿线人,由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典型篇目有《难老泉》、《雨中登泰山》等。写作中一要注意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

本式套路为: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代表篇目有《荷塘月色》。因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这是进入静景欣赏地点。接下来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四周树影。这是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赏景触发了思乡之情,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这是赏景的联想,以加深写景的含义。

3.象征式

本式套路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代表篇目有《白杨礼赞》《茶花赋》等,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

4.情索式

本式套路为: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其主要特征是以情感为线索来连缀景物。如朱自清的《春》,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景是情感的假托物而已。运用这一式的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5.怀念式

本式套路模为: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其特征是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写作时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眼前景物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抒情散文常用技法

1、为情造景法

这种方法是把自己在生活中感触到的情愫凝结起来,融注到一个或一串新造的景象中去,努力创造一个景中有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示例:

凑近那盆梅,花虽不大,却长得细腻雅致,我一直认为黄色是俗气的,而今我眼中的梅,那种黄色却淡雅脱俗。欣喜间,猛然记起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名句,便凑近去,深深吸一口,似乎有一股很清淡的气息,沁人肺腑。香气不浓,但仿佛已久久留在我感觉中了。若能追求得与梅日日为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沉醉在梅花的清秀之中,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根梅枝,一下子惊住了,它简直是丑陋的,它长得奇形怪状,外皮粗糙,该平的地方凹下去,该凹的地方凸出来,扭曲盘虬,想不到竟如此丑陋的枝干竟孕育出如此芳香素雅,傲然脱俗的梅花!——《梅》

这两段文字选自以“追求”为话题的习作。作者围绕“追求”的主题设置了一个“情化的自然”,情感渗透于景、事、理之中,造成一种情景相生、物我双会的境界,有力地表现歌颂追求精神的主题。

2、联想深化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描写此时此地的景象时,联想到彼时彼地的情形,实现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的融会贯通。文章有了这种融会贯通,便有感受的加深和思想的升华,便增加了诗意的芬芳。

示例:

看着父亲微微弯曲的背影,我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另一位父亲的形象。

那是中考时的一幕。一位父亲一直站在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树阴下的家长劝他挪到阴凉处,他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薄薄的微笑,嗫嚅道:“站在这里能看清考场。”他就一直这样守望着,站成一尊雕像。不知过了多久,像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医生给他听心跳,量血压,挂吊针,他仍然紧闭双眼。有人附在他耳边轻轻地说道:“学生下考场了。”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

——《父辈》

由自己的父亲联想到另一位父亲,这就将对父亲的歌颂升华为对父辈的歌颂,感情更浓郁,主题更深刻。

3、曲折兴波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欲扬先抑、情感转变等手段在文章中制造波澜,形成跌宕起伏之势,以便产生感人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