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细节无限
眼下正是许多地方香菇菌棒的生产季节,某基地遇到一件烦心事:装袋灭菌后,发现部分菌棒有积水。积水菌棒后期不能及时排水的话,容易导致烂棒,而大规模的生产,一一排查积水,工作量也了不得,同时,排查时看得见的比较重的积水还好办,如果排查时没发现,事后又出现,那就忍让不能彻底解决。
管理项目者首先想到的是配料加水多了,所以也没有完全按经验做,还是很小心的测了含水量,结果显示不高,但束手无策之下,还是减少了一点水分,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这个基地的管理并不是头一年从事这个行业,这种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实在是伤脑筋,因为不敢再减少含水量了,找到问题的根本才是出路。
首先怀疑含水量测定,结果反复做,没错。
直到后来请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问题才迎刃而解。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因为天气寒冷,配料时水分湿透很慢,这样,不论你搅拌多均匀,建堆后,都会出现水分的下沉,所以,料堆水分是不均匀的。
建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木屑充分吸水,但环境条件使得有些细节出现变化,当中国变化没有被觉察,问题就会出现,其实解决的办法很多,并不是难题,难题是对变化的觉察能力。本来不完全的积水就不应该怀疑含水量,而应该怀疑均一度。
这个基地的问题是出现在铲料进装袋机的工人的操作上,工人在操作时没有进行再混合,人为的保留了建堆形成的上下含水量差异,这样,除非加水非常少,否则都是会有情况出现的。而这种情况实际上还有其他问题可能出现,因为有水分多了的,就会有少了的,部分菌棒也可能因为含水量过低造成灭菌不彻底。
出现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有些相关原因,包括木屑自身的起始含水量,也就是木材的含水量(该基地是一边打木屑一边用)、木屑颗粒的大小都会影响到这个问题。对于适度的控制木屑颗粒,以及大小木屑的比例来说,同样也是变化因素,不同机器的差异,都要观察。
如果生产线有两级搅拌自动进料,这个问题不会出现,只有手工操作,而且忽视了这方面的变化和操作的配合,才会出现这个情况。所以平心而论,这个问题是小的不能再小,但它会出现,证明工作上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无一不需要技术监督者认真对待,而技术水平的核心是判断问题的节点。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常常觉得专家是砖家的问题所在,因为砖家对细节的关注远远不够,到实际工作里,便漏洞百出了。许多砖家其实也是见多识广的,但他们可能为了说些主办方喜欢的话,心思都放在谈成绩了。
看的多不如看得细,懂得多不如懂得细,这是食用菌行业的特点,除非进步到设备能够弥补所有变化,那就是完全的工厂了,这个事情,为期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