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內睛明治疗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泪液异常和眼表损害,其主要表现为:眼干、眼痒、灼痛及畏光等,严重者会出现眼睛红肿及角膜缺失,甚至失明。近年来,由于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大量使用,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在 30 ~40 岁人群中发病率超过20%。但因其病理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临床治疗尚缺乏特异性。我在师从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郭耀康主任学习时,发现应用针灸治疗干眼症疗效良好。郭主任以奇穴內睛明为主穴,一般无角膜溃疡的轻中度患者,均在3次内显效,远期疗效亦较佳。
1.內睛明的针刺方法
1.1定位:位于目内眦之泪阜上,即内眦红肉处。
1.2操作方法:令患者仰卧,放松,向颞侧侧目。医者左手拇、食两指分开内侧的上、下眼睑,暴露目内眦。右手拇食两指持0.25-0.30*25mm毫针,要求针身挺直,针尖无钩。握紧针柄,力贯指尖。紧靠目内眦的眶内壁处,垂直进针0.5-0.8寸,不做提插、捻转,多数患者可感觉整个眼球、鼻腔呈酸胀感, 一般留针20-30分钟,在此期间,多数患者会眼眶湿润,甚至流出眼眶。出针后,应注意用消毒干棉球按压3分钟以预防皮下血肿。
2.历代文献研究
2.1內睛明的定位,最早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曰:“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睛明在目内眦泪孔中,针入一分半,略针向鼻,泻,禁灸。”尽管名为睛明穴,但从现在腧穴定位来看,实为內睛明。
2.2《医学入门》称睛明定位在“目内眦红肉陷中。”
2.3《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称此为“内睛明”.
2.4《针灸学简编》中记载:“内睛明,位于目内眦之泪阜上。主治目赤肿痛,视力模糊;以及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结膜炎等。沿眶内侧壁直刺,深0.5—1寸,勿捻转提插。”
2.5辽宁针灸大家彭静山教授临床喜用內睛明取代睛明穴来治疗各种眼病。认为:以內睛明代睛明,可以避免睛明穴针刺易出血的弊端,且疗效较睛明穴针刺更好。
3.内睛明穴的进针层次依次为:
3.1结膜:为红色粘膜,附着于泪阜结缔组的表面,与球结膜相连续,针刺时有阻力,应缓慢压入。
3.2眶脂体:为填充于眼球、眼球诸肌、眶内骨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对眼球起支持作用,表层致密,进针时阻力较大,通过后针下松软,阻力变小的感觉。
3.3内直肌:牵引眼球转向内侧,受动眼神经下支支配,针刺时可刺到内直肌。
3.4内直肌与眶内侧壁之间进针:至此缓慢进针,深度勿超过35毫米。若针尖过份朝后外方向刺入,可伤及眶上裂及深部结构;若针刺超过45毫米时,在针直后方可伤及总腱环及视神经。
4.针刺体会
4.1一般针刺后,患者会自觉眼部轻松,头清目明,特别是眼部干涩的患者,感觉更加明显。
4.2针刺时,应注意针具的选择。一般取0.25-0.30mm直径的25 mm长毫针,要求针身平直、光洁,确认针尖没有毛钩,方可将针迅速垂直刺入。
4.3一般进针较易,无痛苦, 无出血;如针下有阻力或痛感明显时,要稍退针,需微调针向,务必指下空虚时再进;由于患者紧张而进针困难时,不可用蛮力将针刺入,应待患者放松后,再行针刺。
4.4內睛明针刺的针感较强,有明显针感时需及时停止进针;
4.5留针时,因患者眼睑抖动,针刺深度会逐渐变浅,应注意调整针刺深度;
4.6出针时,嘱患者闭目,将针缓慢拔出,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一般不易出血。
针刺內睛明穴,如能规范操作,具有较高安全性,一般不出血。即使有极少数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针后巩膜表面因出血发红,针后第3、4天也可自行恢复。
本法对于干眼症的治疗,因条件所限,仅从患者症状的改善来判断疗效,缺乏进一步现代医学的检测结果支持,这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文章选自全国第一届九针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