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气则生》连载:火从寒来

阅读重点

●人是恒温动物,生活中的火进入不到人的身体中,更伤害不到人的身体,相反,对人体还有保护、温暖、治疗的作用,所以人体的火不是外来的,是内生的。

●人的经脉血管正常时,水升火降、气机条达,没有火、没有热、没有湿。但是人体一旦受寒就会阻挡住气机,局部受寒,局部被掐死,形成瘀堵,由此让我们看到热和湿,感受到热和湿,人体的火就这样产生了。

●火由内生,火因寒生,火因气机阻滞产生。

●暑天天气热,阳气往外散,内阳空虚,胃肠道寒凉,这时再贪凉饮冷,血管、静脉一收缩,消化吸收不好,气血供不上来,中焦虚寒阻滞,就出现了头晕、乏力,甚至晕倒、中暑等症状,这就是中暑的原理。所以,并不是因为天热才中暑,而是因为中寒才中暑。

●治疗慢性咽炎、青春痘、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不是在上焦做文章,而是在中焦做文章,中焦一温热,水自升、火自降,气机条达,火就灭了。

●无论是温邪还是寒邪是否能够侵犯你的身体,关键要看你自身的免疫力是强是弱,也就是自身的正气是否充足。

春天的时候,住在背阴的房子里,会感觉到屋内阴冷。外面阳光明媚,出去晒晒太阳,感觉到一身舒爽,这太阳的光产生的热也是一种火。

冬天的时候,在外面很冷,身体四肢甚至被冻僵,这时进入到一个有火炉的屋子里,你会感觉到很舒服。

当你颈肩不舒服、腰腿疼时做一个火疗或者艾灸一下,铺上毛布、洒上酒精,把皮肤烧红、烧热,烧得大汗淋漓,甚至将皮肤烧烂、烧出水泡、烧的化脓,这么大的火,这么大的热,不但没有危害到人的身体,没有让你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没有让你上火,反而对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从生活中的种种例证来看,生活中的火进入不到人的身体中,更伤害不到人的身体,相反,对人的身体有保护、温暖甚至治疗的作用。

那么人为什么会上火?人体中的火是从何处来的?

自古以来,中医界对火的认识不一,一般认为“火”分为“实火”和“虚火”。正常人体的阴阳平衡,阴正常而阳过亢为“实火”,阴不足而相对显得阳过亢,称为“虚火”。临床中又把“上火”类型区分为肝火、肺火、胃火、肾火、心火,心火下移至小肠又出现小肠火。欲治其症,先明其因,那么这么多的火是怎么来的?

拿心火来说,何为心火?温病大师叶天士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转心包”。意思是温病的病因是温邪,多由口鼻进入人体,肺为五脏之华盖,位置最高,邪必先伤,心与肺同居上焦,肺卫邪热不传中焦,则可横逆而内陷心包。

看上去,叶天士明确指出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病变部位以及传变规律。但是,再往根上探究,何为温邪?邪从哪来?有人认为,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突然某一两天气候变暖,一冷一热人就容易得病,即出现温邪,所以中医界将自然界中的六气——风、寒、湿、暑、燥、火称为“六邪”或“六淫”,然而这“六气”是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变化,简单地认为“六气”就是“六邪”,笔者认为是对自然界“六气”的欲加之罪。

无论是温邪还是寒邪是否能够侵犯你的身体,关键要看你自身的免疫力是强是弱,也就是自身的正气是否充足。所以人因“六气”变化而得病的与温邪有一点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与他自身的正气有关系。《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一名医者而言,如果一味地去强调邪,而没有强调正,他的目光就跑偏了。

由于没有研究明白这个问题,一些中医就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有火就清火,血虚就实血,气虚就补气,肾虚就补肾,关节炎就祛风湿,都成了套路,没有把中医的本质精华发挥出来,反到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维。

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火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的。外界的火和热进入不了人的身体,更危害不到人的身体,比如晒太阳、拔罐、火疗等只会对人体有益。

王阳明说,“养浩然正气,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但是生活中,很多人不但不会养,还在不断地破坏身体内的正气。比如在翻砂厂中工作过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过去的翻砂厂条件比较简陋,车间里高温高热,工人们在作业时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口渴时热水喝不下去,每天一瓢一瓢地喝凉水,大量出汗,汗血同源,久而久之,工人们个个脸色青灰、舌色青紫、体内寒凉。

《素问·热病论》中说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人体中的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所以再吃寒凉的东西往往会加重病情。

以中暑为例,很多人认为暑属于热,所以天热、紫外线强的时候才容易中暑,其实暑属于寒,中暑是中寒。

如何看出中暑是中寒呢?从治疗的药物上来看,中暑的时候喝一瓶霍香正气水就会觉得舒服,因为霍香正气是热药,其成分里都是温热、散寒气、散寒湿的药物,所以中暑的人喝完火香正气会特别舒服。

那么,为什么暑天才会中暑?在38摄氏度的桑拿天里,人热得大汗淋漓,一出汗就会损伤津液,人就会口渴,这个时候人若喝热水就不会中暑,但是人们这个时候恰恰习惯贪凉饮冷才导致了中暑。因为暑天天气热,阳气往外散,内阳空虚,胃肠道寒凉,这时再贪凉饮冷,血管、静脉一收缩,消化吸收不好,气血供不上来,中焦虚寒阻滞,就出现了头晕、乏力,甚至晕倒、中暑等症状,这就是中暑的原理。

明白这个原理后,我们就知道不仅霍香正气能治疗中暑,温阳温中的药或食物都可以治疗中暑,比如生姜、红糖水等。

很多北方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冻伤过手,冻伤处火烧火燎地烫热,其原理是当人体的局部受寒时,血管就要收缩,血液供应不上,严重的使受寒处周围出现瘀阻、坏死,这时会被你的身体感知、被你的身体中的正气感知,身体要自我救治这个地方,因此要把血液、能量调过来,包裹着寒气、消化寒气、清除寒气,于是在其周围就形成热,所以人体的热皆因受寒所致。有些人感觉五心烧热时却手脚冰凉,这皆是寒。

(0)

相关推荐

  • 中医:上焦火,下焦寒,三味药代茶饮,引火下行,最适合上热下寒体质

    "俗话说,一只榴莲三只鸡",深谙此道的老方前段时间馋得不行,一个榴莲下肚后,身上起了大疖子,折磨了他近半月. 而有的人却和老方相反,吃了榴莲后身上不长疖子,但嗓子也疼,爱起口疮,但 ...

  • 浅析上热下寒体质

    张艳 宏恩简阐中医药 2021-05-13 上热下寒是一种寒热并存的症状,这是一种有点难以理解,却又是现在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门诊经常可以听到病人描述说,奇怪!总爱上火,但手脚却又怕冷.师父就会说这种 ...

  • 上热下寒:不补则虚,一补上火

    半夏健康              2021年1月29日 一到冬季,都在冬令进补,温阳补养,但补了以后:口腔长溃疡.脸上冒痘痘.喉咙肿痛.嗓子干痒沙哑.明明觉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却大便泄下清稀便溏.双脚 ...

  • 『上热下寒』如何玄灸?方法:引火下行,引火归元

    很多人关心的『上热下寒』到底该怎么玄灸?今天邀请到我们最尊贵的道玄子师傅来做个简单粗暴的解释: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 ...

  • 《有胃气则生》连载:火由气滞生

    不伤寒,不产生热.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容易上火?因为当今的人普遍贪凉,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瘀堵. 我们每个人都有"上火&q ...

  • 第三十八章 加塞被撞生情火(原创小说连载38)

    第三十八章 加塞被撞生情火 高俊强连续两天遇到烦心事,心中有些郁闷和烦躁,特别是想到肖腾飞的事情,他有很多担心,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情况.要是肖腾飞的病情发展加速,出现了自杀或者是杀人的事情,那可就是天 ...

  • 胃寒百病生?当胃寒出现,常有这6个“信号”提示,要警惕

    在生活中胃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这并不一定代表着胃部的病理表现,但是可能会对胃部功能造成影响.胃寒主要是中医针对疾病的一种理解,生活中有一些人经常会出现胃痛.泛酸.腹泻等症状,这有可能是胃寒的症状表 ...

  • 生在火月火日火时,将来的运程如何?

    原创 / 小诺老师 每天都会在空间看小诺老师的文章,很详细也很全面,希望我的留言能被您选中. 女,阳历2004年7月1日早九点多生于辽宁沈阳,初中学习吃力,改走学美术,目前在中专学校学习室内设计专业, ...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的「胃气」到底什么意思?

    本  期  导  读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均明确指出胃气在人体的重要性. 「胃气」一词, ...

  • 生成之窍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地二生丁火...

    生成之窍 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 地二生丁火,天七丙成之 天三生甲木,地八乙成之 地四生辛金,天九庚成之 天五生戊土,地十己成之 地理得生数者,旺子孙, 地理得成数者兴富贵. 乾纳甲,坤纳乙, 兑纳丁 ...

  • 『名医经验』穷富皆可生阴火

    仝小林教授说,"穷"和"富"所患之脾胃病,皆可生阴火.脾胃气虚,是阴火之源.东垣时代,"穷"阴火较多见,而现代过食,"富" ...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用这种方法养生,护正气、养好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若脾胃功能出现异常,便会因水谷运化不利,出现纳呆.腹胀.消瘦.倦怠乏力.水肿.泄泻.便血.崩漏.紫斑.面色萎黄等多种问题. 中医认为,&quo ...

  • 胃癌的人越来越多了,胃不好的人看过来,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

      今天小叔跟小伙伴们聊聊一个调理老胃病的中成药.   十人九胃,在胡吃海塞的年代更是如此,很多胃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出来的胃病要想吃回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胃病,三分治疗七分保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