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千万条,距离第一条
适当的距离,才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
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在寒冷的冬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
为了取暖,这些刺猬出于本能地簇拥在一起,但靠在一起之后,又会被彼此身上的长刺刺伤,不得不各自分开。
然后又一次靠拢,受伤,散开,再靠拢……如此反反复复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了无数次之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亲疏有间,才能相处舒服;熟不逾矩,才能相伴长久。
人与人的相处,向来便是如此。离得太远或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这种人:明明交情不深,却总是一见面就问你“买房了吗?买车了吗?”、“在哪工作?工资多少?”、“怎么还不结婚?怎么还不要小孩?”……
这些毫不避嫌的问题,多少会让人有点难堪。
苏轼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在彼此交情不深的情况下,就掏心掏肺地交谈,不是应有的交往方式。
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需要三思。为人的教养、情商的高低,往往就体现在人际交往的分寸感上。
电影《一个时代的婚恋观》中,有一个桥段。
男主查尔斯在一场宴会上遇见了一位普通朋友,两人久未谋面,寒暄几句之后,查尔斯问:“你的女朋友好吗?”
朋友笑道:“她已经不再是我的女朋友了。”
一听到这,查尔斯马上安慰他:“别难过,人们说她一直跟陶比有染。”
没想到朋友听完之后面色一冷,说了一句话:“她已经是我的妻子了!”
那气氛,可说是尴尬到了极点。
《后汉书·崔骃传》载:“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明明交情尚浅,却硬要交心,谈些不合情分的话,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需知人生有度,过之则灾。交浅而不言深,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有些人或许是急于与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所以才一上来就称兄道弟,交浅言深。
殊不知,真正牢固的感情,都是用时间经营出来的,绝非三言两语就可铸成。
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与人交往,真的不用太急,有几分情分,就做几分情分的事。三分熟的关系,不要拿出七分熟的热情,以免过犹不及。
你总会遇见那个可以让自己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人,但在那之前,还请谨言慎行。
懂得在什么样的关系下,说什么样的话,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表现。
如果说,交浅言深尚可避免,那么亲密关系间的距离感,则往往更容易被忽略。
网上有个说法:
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最舒服的关系,从来不是亲密无间,而是在亲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日本有一对老夫妻,爷爷做事细致有规划,奶奶大大咧咧有些粗心。
两人性格迥异,却恩爱了一辈子。秘诀也很简单:不过多干涉对方。
爷爷不爱吃蔬菜,奶奶从不“为了他好”强迫他吃;奶奶想买什么东西,爷爷也不阻拦,她开心就好。
尽管有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但他们不会恶语相向,而是耐心沟通,相互理解。
爱需要有适当的“距离”,但不是“疏离”;关系需要“界限”,但不是“局限”。
适当的距离,才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即便是再亲密不过的伴侣,也是两个独立的人,一样需要有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说到底,爱不是枷锁,更不是手段,我们需要用爱来沟通,而不是用爱来绑架彼此。
没有界限感,再爱也会累,无论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是如此。
俗话说:“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再香的一道鱼,放上几天就会发臭;再亲密的客人,住的日子久了,也会惹人嫌。
这其实就是在说:凡事不能过头。
现代人喜欢管这叫“情商”,而所谓情商高,其实就是懂得分寸,凡事不过头。
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争执,让彼此相处舒服。
分寸感,才是维持一段感情长久鲜活的秘诀。
梁实秋在《谈友谊》里写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最好的交往,不是带着功利性的吸附或糅合,而是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的尊重和理解。
最好的感情,也不仅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乍见之欢,更是历经沧桑、百转千回后的久处不厌。
而久处不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分寸感”。
喜剧演员金靖讲过一段经历。
有一次,她编辑了很长一段信息发给大S,以此表达自己对大S的喜欢。
但大S也只是客气地回了一句:“好的,金靖,谢谢你哦,明天也要加油哦。”
从此,她就明白了:过分的热情,对别人是一种困扰,对自己是一种折磨。
成年人的社交法则中,过度的热情终归不是一件好事,刻意拉近距离也只不过是越界。
如周国平所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不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是对他人的尊重;不去迎合他人的喜好,是对自己的尊重;不去破坏距离的远近,是对感情的尊重。
分寸感,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尊重。
很喜欢三毛在《送你一匹马》写的一段话: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
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人与人之间,有分寸,有界限,才有空间去容纳生命里的更多色彩。
无论生活还是职场,无论亲人还是朋友,把握好分寸,保持好距离,才能让彼此相处舒服。
正所谓“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真正伟大的情谊,都自带分寸感。
往后余生,做一个自带分寸感的人,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坦,止乎于礼,无愧于心。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