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蔡清造访陈紫峰

明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学者,叫蔡清,字虚斋。因为有事来到他同学李默省的家中,无意中看见陈紫峰所写的几卷文章,其中有一首诗,是他第一次应福建乡试因不交贿用,而名落孙山的自我发泄。这诗是:

长使心闲涵水月,

不妨脸上污尘埃!

蔡清看了又看,吟了再吟,觉得诗中并不是单纯自我发泄,而是包涵着一股向上的活力。因此,便问李默省:“这陈紫峰是谁呢?”

李默省答道:“我的学生。”

“当然是你的学生了。”蔡清说,“我问的是这学生现在怎样?”李默省说:“他家就住在泉州城南门外涵口村,从小就是我的学生。记得十余年前,我到他家涵口村开学坐馆的时候,这孩子才七八岁。我看他举止有点非凡,很喜欢他,想试试他,对他说:孩子,我出一对子你对,好吗?这孩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你出吧,我试试看。

于是,我就以他手中正提着的小桶为题,出了一对:桶,吊水为炊;这孩子像不用思索一样就答:乳,养儿侍老。尽管对得还不很工整,可是对得幼稚可爱”蔡清听到这里,笑了起来,兴奋插话,说:

“对得好,对得好!”

“还有呢!”李默省说:“那时正当落日余辉,我指着门前的江河,出了一联:日落江湖白;这孩子眼睛望着前面的大海,又应对了:潮来天地青。”

未待李默省说完,蔡清便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又着急地问:“后来怎样呢?”李默省说:“因为他家里很清贫,我看这孩子聪慧过人,便把他收留起来读书!”

“对!对!干苗得雨,一定生机蓬勃!”蔡清沈吟了很久,又说:“如今我若能与他结为朋友,那一生足了!”

李默省说:“紫峰这孩子是我的好学生,你真要找他,容易容易,待我差一书童到他家唤一声,他准来。”

蔡清马上起立,止住说:“要交友,怎好高高在上叫他来呢?还是我到他家看看吧!”李默省心中踌躇了一下,认为这未免不妥,可是又经不起蔡清再三催促,只好一同徒步到涵口村去。这两位先生到了陈紫峰的家。

原来,陈紫峰一家,也很简陋,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和一个结婚不久的妻子。他们共同住在一间简陋的平屋里。

紫峰这时真的慌起来了,心想:

“糟了,李先生怎么这样糊涂呢!吏部郞要来,也不事先通知一声,现在如何应付得了呢?”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蔡清说:“来来,大家一同坐着聊聊好吗?

陈紫峰说:“高座驾临寒舍,不责怠慢之罪,已是大幸,如今应当先受拙才百拜!”蔡清推辞说:“我既来造访,接受汝拜,岂不惹天下人笑柄!”紫峰还是很不安心,又说:“要不,也该受学生一拜!”说着起身欲拜。蔡清忙起来扶着,说:“如何得了,如何得了!某怎敢为高才之师耶”

推拒再三,陈紫峰无论如何,总是尊蔡清为师。而蔡清却把陈紫峰当为知心的朋友看待。一见如故,从“四书”“五经“谈到天文地理;从风俗民情,谈到科场考举。最后,李默省向蔡清说:“虚斋先生,吾弟子紫峰前年不中,如今有幸遇到高座,高座曾经任过主考,是否出些题目让他试试?

蔡清已经知道了陈紫峰的文才,现在又亲自看见陈紫峰的为人言谈举止,心中有数,便说:“免试!免试!下科准中!不过,聊以助兴也未尝不可也!”便随口出了一题,说:“大暑去酷吏!”

紫峰听了,好像不假思索地便作了回答:“清风来故人!

蔡清很高兴,再起一对,说:“万丈深潭,渔翁捕鱼,忆谢渔婆巧结网

紫峰应对:“千层峭壁,樵子砍柴,承蒙樵妈灵利刀!”

两人这样你一起他一对,观看的乡人越聚越多,一些老年绅士扶着拐仗,捋着胡须,骂紫峰是初生牛犊,不识世务,竟敢与一个堂堂的吏部郞平起平坐,说说笑笑……而当看到他们之间,聊得那样无猜无忌,又都从心里深深羡慕!这事也在民间传为美谈了。

(0)

相关推荐